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达杨

无锡交通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在创新的"1+N"政策体制的带动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在分类改制、国家垄断产业改制、企业管理架构改造、国企管理体制架构改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几个较突出的问题:很大比例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公司决策过程和运营行为仍未有实质性变化;同股差异权与公司融合成为妨碍各细分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原因剖析,并给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清楚的意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当下的市场正是混合所有制“主宰”的市场经济,从而在此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转轨历史流程中顺利实现多种主要功能转变的关键,也已成为新一轮中国民营企业改造的最主要目标。"混合所有制"的提法由来很久,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部解释现有制市场经济内涵时就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的字眼。混合所有制变革产生与发展于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融合过程,在此历史流程中,国内外学界对国有企业改制及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变革的相关社会问题、热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目前现有的理论研究出发,本文着力阐述了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变革的可能性和改制思路等诸多问题。但由于现阶段学界主要讨论的焦点是国有企业改制战略提问,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变革的目标、方式和基本思路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与评价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审慎提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该学术问题的研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以期对接下来学界进一步寻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发展技术创新的研究突破点提出了参考和启迪。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1.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

为了清楚的了解我国广大企业所处的市场行情,特针对广大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开展了专项调查工作,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400家企业中,仅有近三成的企业完成了上市,而近四成则已经完成了上市目标。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始终不尽人意。这种结果的出现也是在广大经济学者的意料之中,因为我国在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之初,并为考虑到当下经济市场的宏观性,很少有企业敢于“抛砖引玉”,将自己的发展作为“试验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往往是赌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一旦转变失败就会“满盘皆输”。但是,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机制仍未完善,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由于怕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巨大风险,所以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比较稳妥的改革策略。另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部分企业本身处于垄断性产业,由于事关国计民生,要考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也比较多,所以改制面临的阻力也可能比较大。

1.2上市公司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在已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造的397家沪深A股公司中,被纳入"中国国企改造专门行为"的有162家,占比40.81%,而未被纳入"中国国企改造专门行为"的有235家,占比59.19%。这就表明了绝大多数公司都有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愿望。如果更加深入的研究,则将企业划分为地方国有企业与中央国有企业。在开展专项研究时,结果显示了,在所有参与调查工作的企业中,有近五成的企业已经享有国有企业的转型资质;而其他五成则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同时也针对部分地方民营企业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 结果显示:仅有三成的民营企业享有国有企业的转型资质,而其他近七成的民营企业则不具备国有企业的转型资质。由此可见,在不同实际经营管理者类型的地方民营企业中,其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转型也存在差异化的认识,能够主动投身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战役”中来。但与中央民营企业相比,地方民营企业则主动吹响了这场战役的“号角”,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地方民营企业大。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在创新的"1+N"政策体制的带动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在分类改制、垄断行业改制、企业管理架构改造、国企内部管理体制完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同时,也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

2.1很大部分"混改"后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情况没有实质性变化

因为存在对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和搭制度便车的冲动,政府鼓励由各种所有制资本组成的混合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在"混合"过程中权力的博弈之后,又难免继续保持原有所有制的特性,这样,市场经济失效或国有企业经营无效得益都很容易导致混合合所有制的失效。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造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影响国有企业不合理融资的行政干扰问题和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代理等问题。研究还指出,有大量外资加入的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够有助于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过分投机或非理性融资水平,而只存在于民营融资的混合所有制改造,也并不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而广大国有企业则异常注重资本问题的处理。这也意味着,虽然我国广大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因为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致使其在发展的最初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功能,故无法保障建立合理的制衡机制。

2.2同股差异权与公司融合难成为妨碍各细分行业领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政策文件中明确了将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金混的原则规范,但是并未对混合所有制中各种经济体制的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在经济体制转变的初期,大多数企业可能无法准确的估量自身资产中各种资产的具体比例。所以,由于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很容易产生对混合所有制变革会造成资产流失的顾虑。同时,尽管民营企业需要掌握各子行业国有企业的政策信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他们担心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权利分享的声音将导致他们缺乏复杂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无法维护好自身的股份利益,所以一直不敢冒风险。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公司之间在经营文化、制度规定等方面都有着很大不同,所以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广大企业的内部整合工作仍然面临着重重的考验。

3、政策建议

为确保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以建立有效均衡的企业管理架构,并以此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与行为管理模式,将促进国有企业行为合理化,提高决策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从而不断发展与壮大成为世界一流公司。不过,非国有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的权益能否受到真正保障,是民营投资能否有动力加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条件。为此,坐着从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造的角度,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展开了全面系统分析,从党建引领、立法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四大主要方面,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具体政策意见。

3.1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内部融合

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新形势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为引领,全面充分发挥民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经济社会政治中心地位,把走向、管大局、保执行,符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国企管理制度,"特"就特于将党组领导工作纳入企业内部管理各个环节,进一步明晰党组在民企决策、实施、监管公司内部物流管理中的职责范围与工作方法,处理好民企党组与其他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民企党组充分发挥职能的机构化、规章制度、具体化,明确公司内部职责的便捷,促进公司内部无缝衔接,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运行、合理控制的现代民企机制。强化党对国企、政府引入民营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党性实践教学、理念教学和警醒教学,扎实建立政治制度基本意识、大局观念基本意识、核心基本意识、看齐基本意识,利用党建引领力量推动公司内部深化融合,与生产经营运营管理深化融合,将公司党建工作成效转变为发展优势。

3.2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项立法建设

为完善依法治政、依法治企的法治化机制,为维护国企市场地位和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同股同权应尽快针对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开展专门立法,并采取专门的立法措施来推动形成和健全依法治政和依法治企的法治化机制,用法律化的强制性管理手段,保证了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以真正的市场主体身分,参加市场竞争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造。即用法律条文清晰划分政府部门的监督区域,并明确对行政干预过度行为的惩戒措施,以实现真正的"行政和企业分离、政资分离"。再次,用立法的权威性保护各种所有人制资本在参与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中的权利,以实现企业同股同权,避免国有企业依靠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政策优势侵蚀普通民企的资产与权益,消除非国有资金在积极参与国企混改上的弱势群体意识,促进各种所有人制资金自觉参加混合所有制改造,从而建立对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良性的社会参与机制。

3.3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体系

明确职责,逐步建立完备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尽快在国企体制改革的"1+N"顶层设计政策体制架构下,将推动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政策与措施更加明确细化和具体,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市场主体在各细分行业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和以各种途径、层次、领域积极参与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底线,并逐步建立完备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具体要求做到:对国有参股企业,须全面根据国家体制改革顶层设计转变职能,针对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与社会资本企业细化资产管控体系,以提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并在对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上,不再干预,直接放权给资产经营公司和股本投入的企业;清晰划分了国有资本经营企业和资本控股公司对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的监管职能区域,确保了各细分行业领域国有企业投资活动的合理性。加快推动党组织以纪律监察委员的形式,在各类市场主体中落地生根,为各类市场主体建立法律监管机构和相关信息反映平台,对过度干预、冲动投机、监管部门不作为等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和听证,逐步建立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监督和约束管理机制。

3.4 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使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价值通过公开市场得到相对客观定价,有利于发行各类债券和使用各类金融工具,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也有利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和流动性建立可续的长期激励机制,以增量改革对冲存量矛盾。加速推动国企混改公司资产证券化将更利于改变国有企业的运营状态,进而优化企业管理架构,进而促进公司的切实增强经营核心竞争力。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股东行为实现管理功能,可进可退,形成动态的和真正意义上的“管资本”。

4结束语

综合分析,接下来学者的研究需有所偏向。首先,研究者们可着眼于对国企经济运行、国企资产的混合所有制转型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可适当向实证研究方向侧重,如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个案进行混合所有制变革的实证研究。最后,拓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变革新的研究视野与范畴,如国企混合所有制变革的体制障碍、变革顺序与力度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速建.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成就、问题与趋势[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5-22.

[2] 黄群慧 .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向[J]. 中州学刊,2015(5):24-31.

[3] 黄群慧,等.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