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新模式

叶飞龙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化县供电公司、福建省三明市、 365400

摘要: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向具有更高智能化和互动化水平、更强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能源互联网方向不断升级,电网设备安全运行风险和压力与日俱增。优化变电运维组织机构,推进运维业务数字化转型,落实变电设备主人制,积极探索变电运维管理“三维变革”途径。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维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增加,也导致了社会需求大大增加,而且也更加注重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已不再适合当前需要,促进变电站现代化、安全化操作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地提高电网的安全和质量系统。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其广阔的范围,在实际的工作仍有一定困难,这就需相关人员重视电力系统及相关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其安全,但也要注意质量检查、维修的设备,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以促进电力系统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各方的各种需求。

1管理体系变革向纵深推进

1.1因地制宜,优化组织架构

在地域面积小、站点分布集中的地区试点建设“1+1+6”(1个运维单位,组建1个集控站,配置6个运维班)变电运维管理体系,所辖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运行模式;在覆盖范围广、设备规模大的地区试点建设“1+4+11”(1个运维单位,组建4个集控站,配置11个运维班)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先期建设当阳集控站,变电运维分公司所辖的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运行模式,县公司管辖的35千伏变电站暂按现有模式运行。集控站下设监控班和综合管控班。监控班负责辖区变电站主辅设备全面监视、控制;通过远方顺控提升操作速度,降低误操作风险;开展远方巡视,减轻运维巡视劳动强度。综合管控班开展设备实时状态分析研判、缺陷故障分析,深度挖掘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价值,对设备进行运行分析和状态评价,指导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开展运维班业务分析评价和专业绩效考核,促进运维业务质效提升。

1.2强化协同,健全规章制度

坚持同步原则,根据业务变化,同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不留空挡、运转有序高效。省公司完善集控站管理、设备监控、设备主人制等管理规范,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试点单位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制定集控站建设方案及监控业务移交方案,根据监控业务变化同步修编集控站监控运行管理规定、运行规程等规章制度,明确集控站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明确远方操作、缺陷处置、五类信息(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处理、监控信息接入验收等业务流程,经省公司设备、人资、安监、互联网、调控等相关专业部门会审通过,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1.3边界分明,厘清管理职责

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集控站主要整合变电站原有设备运行监控业务,按规定与各级调度、运维班开展业务联系,负责集控站所辖变电站的信号验收、运行监视、远方操作、远程巡视、缺陷管理、应急处置以及网络安全告警信息监视。运维班负责现场巡视、日常维护、现场操作、隐患排查、现场验收、事故异常处理和运维分析等业务。明确与其他专业的边界业务。设备运维单位负责变电站全面监控,调控中心保留变电站主设备监控手段和应急处置职责。调整通信网络维护职责分工,优化调度指令流程、工作许可及终结流程,确保边界业务工作顺畅高效运转。明确业务流程无缝衔接。针对人员流动和业务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空白和衔接漏洞,分析评估关键环节,提前做好预控方案。梳理优化变电运维核心业务管理流程,分析集控站和调度监控班并行阶段业务交叉、职责界面不清的风险,设置集控站与调度监控班双轨管理过渡期,针对性开展业务流程的宣贯培训,统筹安排集控站、调度监控班业务交接,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实现机构和人员平稳过渡。

2赋智赋能,运维业务数字化转型

2.1推进集控站监控系统建设

参照“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控站顶层设计方案,采用终端延伸方式实现所辖变电站主设备监控和远方顺控功能,实现“一体监控、一键顺控”,提升设备的监控强度。

2.2着力运维班组数字化建设

以变电“五通”为标准,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一站式”变电运检业务全贯通,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和运维业务线上化,落实班组作业无纸化;打破各系统间生产信息数据壁垒,在班组应用变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加大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实现“五个替代”(一键顺控替代人工操作、智能巡视替代人工巡视、免少维护替代人工运维、智能联动替代人工巡查、表计远传替代人工抄录),减轻一线劳动强度,强化“设备主人”状态感知能力、缺陷发现能力、设备管控能力、主动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2.3跟进通信网络配套建设

通信网络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带宽,以满足远程动态参数采集、视频监控、一键顺控、辅助判断、集中存储等功能对带宽高可靠、低延时要求,满足集控站与各级调度、运维班及电力系统内、外部通讯需求。

3创新机制,全方位激发人才活力

3.1深化量化绩效考核机制

逐层建立相应管理考核制度,支撑运维业务管理和评价。在省公司层面加强对标考核,对变电设备运行、重点项目执行、隐患排查治理、运维质量等指标进行科学量化管控。在运维单位层面对班组绩效考核、工作质量考核提供指导意见,建立设备主人考评和绩效激励机制,开展设备主人任职资格评定,根据所处岗位、个人能力、绩效结果等,实现工资收入差异化分配,全面深化设备主人意识。

3.2打通打透人才培养通道

加强不同层级人才的培养,按照“高端专家人才引领(省公司级)、复合技术人才塑造(地市级)、实用技能人才托举(班组级)”三个层次,实施“三大工程”培育选拔优秀人才,构筑员工岗位建功平台。省公司根据年度“规定动作”及“自选动作”完成情况,对各类专家实行动态考牌公示、双向选择、综合考评,逐站逐设备明确设备主人,建立健全面向设备主人的激励机制,达到“我知、他知、设备知”效果。构建自上而下的设备主人责任体系,明确运维人员是变电设备的主人,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落实者、运检标准的执行者和设备状态的管理者,完善人员、技术、资金、装备等各项基本保障措施,推进设备主人制有效落地。

4变电运维管理变革展望

将在上述试点基础上,通过三大举措建成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相适应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一是全面建成“1+N+M”运维管理体系,开创“突出重点,贴近设备;落实责任,优化职能;强化保障,精益运维”的变电运维新局面。二是完成设备智能化升级和业务数字化转型,形成“设备状态感知实时,故障预警精准,应急抢修高效”的运维体系。三是不断发展壮大“设备主人+全科医生”变电运维人才队伍,为变电运维管理变革提供坚强支撑。

结束语

有效地维护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更好地进行设备维修。科学地指导输变电设备远程运维工作,提升了输变电设备的运维效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行业和企业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8(12):7-14.

[2]李彦国.地市公司输变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李洪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