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崔红芳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1014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中药房管理中中药鉴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中药房管理的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随机选出97种药品为样品,分别采用人工中药鉴定,以及综合性中药鉴定技术,比较药品管理质量。结果 2020年度中药房真药鉴定准确率为97.94%,高于2019年度的90.72%,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度中药房优质药品鉴定准确率为95.88%%,高于2019年度的87.63%,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房管理中应用中药鉴定技术,有助于提高药材鉴定以及管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中药房管理;不良反应

作为科学管理中药材的场所,中药房管理质量会影响药材质量,随之对患者的中药治疗质量、治疗安全性产生影响。中药材主要是植物、动物、矿物质等,品种多、产地广、数量大,所以其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1]。为了保证药材质量,要对中药房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实施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保证中药鉴定的效率及精准性。中药鉴定作为中药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中药材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但是单一的鉴定方法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所以要不断创新,运用综合性的中药鉴定技术。我院为了掌握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此次深入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本院中药房管理的药品中进行抽样鉴定,两个年度各97种,包括牡丹皮、石仙草、羊舌兰、西洋参、冬虫夏草等。都符合《中国药典》《中草药》相关规定。

1.2 方法

2019年度中药房管理中,中药鉴定中以人工鉴定为主。2020年度开始中药房管理中,采取综合性中药鉴定技术,具体如下:

1.2.1 鉴定中药材来源:利用动物、植物学知识,鉴别中药材的类别,明确其学术名称;再利用矿物学知识对其产地、来源做鉴定。

1.2.2 鉴定中药材的性状:凭借中药房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鉴定,主要方法包括[2]:肉眼观察、火试、水试、鼻闻、口尝、手摸等方式,鉴定中药材体表、质地、性状、颜色等。比如:在清水中放入苏木,水会变成红色;放入西红花,水会变成黄色。

1.2.3 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市场需求大、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容易出现造假情况,所以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比如,大野参比较昂贵、稀缺,所以部分制药商会使用外形相类似的普通参进行冒充;另外,冬虫夏草属于名贵药材,部分制药商为牟取利益,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造假,以假乱真,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性。所以要根据工作人员自身经验、专业知识,并结合显微及理化法鉴定进行区分。比如:在显微镜下天然牛黄中可见到类方形晶体小颗粒,颜色为黄棕色,并表现为不规则的团块状,假的牛黄则不会有这些特点。

1.2.4 中药鉴定新技术:包括: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DNA遗传标记技术等。比如,中药材中部分非扩物质和人体基因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所以可以利用DNA遗传标记技术,鉴定中药材的基因,进一步明确其来源和形态。像是五味子来源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基因组中的DNA序列会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电脑图像分析,就能轻易的对其来源进行划分。

1.3 观察指标

对比97种中药品种真伪坚定准确性,以及质量优劣坚定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x²检验定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值P<0.05时,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020年度种药品真、优鉴定准确率明显高于2019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2019年和2020年中药真伪及优劣鉴定准确率(n,%)

时间

数量

2019年度

97

88(90.72)

9(9.28)

85(87.63)

4(4.12)

2020年度

97

95(97.94)

2(2.06)

93(95.88)

12(12.37)


4.722

4.359

P


0.030

0.037

3 讨论

中药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洗礼而传承下来的魁宝,在全球医学领域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不过中药材有着众多的品类,药性差异大,对保存、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也就增加了中药房管理难度。在传统中药鉴定中,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眼观、手摸、显微观察、水试等方式,分析判断药材的性状、来源;还会通过药材色泽、大小、性状等方式,来鉴别药材的真假。在传统中药鉴定中,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各种类型的药材,所以鉴定结果会受到工作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中药房管理需求[3]

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全面发展中,研究出了越来越多的中药鉴定技术,为中药房管理质量的提升创造机会。其中,DNA鉴定技术是普及率较高的一种中药鉴定技术,可以让鉴定结果更加客观、精准。同时,细胞生物学技术、光谱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等,都在提升中药房管理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次研究中, 2020年抽样的97个药品采取综合中药鉴定技术,真药鉴定准确率、优质药品鉴定准确率,高于采用人工鉴定的2019年抽样药品,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综合性中药鉴定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中药材真伪、优劣质量有着较大帮助,为提高患者用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奠定基础。这是因为,综合的中药鉴定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结合人工鉴定、仪器设备检验以及系统软件等鉴定的优点,能够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因此可以填补单纯人工鉴定的不足,保证药材质量以及中药房管理质量。

总而言之,在中药房管理中中药鉴定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杰, 吴珊珊, 李玮.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 农技服务, 2020, v.37;No.391(4):91-93.

[2]马杰. 中药饮片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光明中医, 2019, 34(7):1129-1131.

[3]余伟方. 信息化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v.28;No.314(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