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基于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池名

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市  102100


摘要:目的 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科2020年1—2021年1月治疗的89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分为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评价指标选择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心脾两虚型不寐治疗中,应用归脾汤加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安全性高,预后显著。
关键词: 归脾汤;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不寐;临床疗效
“不寐”即为西医中的失眠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现代人们生存的压力逐渐增大,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患有失眠症的患者越来越多,长期夜不能寐将会导致患者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情志不畅,可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失眠是常见病多发病,困扰着很多人群,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在治疗中,西医主要采用镇静安神类药物,通过对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抑制,使之产生疲倦、困倦之意,从而入睡。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显著[2]。近年来,随着对中医中药以及失眠症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不少研究者发现,在治疗失眠症时应用中药可取得显著疗效[3]。我科选取89例失眠症患者开展研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89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西药组与中药组。其中西药组45例,中药组44例。中药组男女比例为26:18,年龄分布29~78岁,平均(56.36±1.69)岁。西药组男女比例为26:19,年龄分布30~77岁,平均年龄(56.01±1.89)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西药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选择艾司唑仑片(规格1mg/片)口服,每日睡前1片。(2)中药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基本方剂组成:黄芪、夜交藤、丹参各30g;柏子仁20g;党参、炒白术、百合、五味子各15g;琥珀粉、龙眼肉各10g;当归6g;炙甘草5g;木香3g。加减:脘痞纳呆加砂仁10g;烦躁不安加竹叶15g、合欢皮15g;心悸、气喘加牡蛎30g、龙骨30g。每日1剂,以水煎服,留汁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3)两组患者均治疗30d。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每日睡眠时间超过6h,半小时内入睡,夜寐不醒且睡眠深沉,清晨精神良好,即痊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h以上,无法整晚深沉睡眠,但醒后可再次入睡,即好转;未达到以上表述,即无效。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进行评估,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

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等,每项0~3 分,总分0~21 分,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本次研究数据,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别用(n,%)(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组间对比

中药组有效率为95.45%,高于西药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睡眠质量评分组间对比

中药组评分为4.29±0.75,低于西药组6.2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对比

中药组2.27%,在数值上显著低于西药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中,失眠称为“不寐”,主要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中及情志不畅、思劳过度都是引发失眠症的根本原因[4]。心脾是运营血液的重要脏腑,思劳过度则伤及脾脏,导致脾不健运,心脏供血不足,气血两亏,从而发病。失眠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神烦乱、心悸多梦、健忘、头晕等。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应补心健脾、养血安神[5]。归脾汤属于补益剂,主治心脾气血两虚,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之效;夜交藤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的功效;丹参、柏子仁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党参味甘、平、无毒,归脾、肺经,可补中益气;炒白术燥湿利水、止汗;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琥珀归心脾经,镇静安神;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当归味甘、辛、微苦,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经,用于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木香气热、味辛苦、无毒,入心、脾经,可行气、健脾。对归脾汤基本方剂加以分析,能够看出,本方主用药物均归于心、脾经,且大多具有健脾、安神、宁心之功效,诸药联合使用,可增强脾脏血运能力及心脏藏血功能。另外,中药的远期疗效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因此,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于改善不寐患者预后也有显著效果。中药组在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后,结果显示,中药组95.45%(42/44)高于西药组71.11%(32/45);中药组睡眠质量评分(4.29±0.75)分低于西药组(10.91±1.36)分;中药组2.27%(1/44)在数值上显著低于西药组17.78%(8/45),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归脾汤加减应用于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先州.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5例[J].光明中医,2017,32(4):516-517.

[2]徐琰.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5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31-133.

[3]罗虹.归脾汤加减治疗高龄患者心脾两虚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100.

[4]孔令魁.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89-190.

[5]叶秋丽,钟志国,罗磊玲,等.采用中药归脾汤联合三阴交穴贴敷法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