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创新消防监管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浅析如何创新消防监管模式

易智勇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消防执法干部作为社会面火灾防控的主力军、主推手,消防救援队伍肩负着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地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建筑日益增多,体量日益增大、功能日益多元、结构日益复杂,随之带来的火灾风险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给传统消防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考验。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如何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提升现代化火灾防控治理体系浅谈如下意见。

关键词:创新管理 火灾防控 监督管理

一、当前消防监督管理现状

(一)出租房、“九小”、“三合一”等场所火灾隐患依然突出,小火亡人事故仍存较大威胁。这些场所为节约成本,容易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耐火等级普片较底,场所内空间混乱,面积狭小,生产经营通常在底层,住宿则设在上层,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未有效隔离,疏散通道不符合要求,加之这些场所通常室内室外、走道上堆放大量可燃物,住宿与非住宿区缺乏有效的防火隔离,消防设施设备匮乏,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蔓延扩大,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服务网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数量不断增多,商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空前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消防管理的对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火灾及其它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火灾事故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消防监管难度和压力不断增加。但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现有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远远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调整的步伐,公共基础消防设施缺乏、消防站点少、消防装备不足、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建设滞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缓慢等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

(三)社会单位自我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重视程度不够,巡查、检查人员责任心差,巡查、检查不到位,导致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较低。一些单位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消防安全,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消防检查方案、计划,对各级、各岗位的消防检查责任落实不明,有些单位对锁闭安全出口、占用疏散楼梯堆放杂物等隐患熟视无睹,甚至“习以为常”。

(四)消防监督执法干部严重不足。行业主管部门未真正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部门联动机制未很好建立,监管合力未形成。据统计,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至五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万分之零点九以内,足以显示我国现有消防监督执法队伍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消防执法干部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导致社会面监督检查不到位。

二、完善消防监督管理对策与相关探索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与针对问题的思考,本人认为,必须着眼当下、立足长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一一制定对策,紧盯靶心,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层层压实消防安全责任。积极推动政府压实主管部门责任,推动各地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以保障消防事业发展。通过消防工作考核纳入“一把手”考评、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推动等手段落实消防工作。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实体化运转以及行业部门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的严格落实,督促有关行业部门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检查机制,完成从管理上“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指导各乡镇、街办、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开展一线火灾防控工作,利用其特点充分发挥离群众近的优势,加大日常宣传与防火巡查,推动火灾防控工作至基层一线,实现全民覆盖。完善亡人火灾追责机制,建立火灾事故责任追查体系,对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绝不含糊、绝不姑息,一律实施责任倒查追究。

 (二)督促指导社会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配全配齐消防设施器材,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执法人员必须坚持做到对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全方位、多角度掌控,提高驾驭消防安全局势的能力,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生活的特点,积极推行“错时”“回头看”监督执法方式,以日查、夜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消防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巩固成效,防止反弹。有计划、有标准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检查计划和结果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向社会公开,避免了“随意性”执法和“指标式”考评的发生。精确防范“小火亡人”。针对“合用场所”、沿街店铺等“小火亡人”多发频发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出台刚性措施,凡违规留宿人员必须搬、存在隐患不能整改的必须关、违规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必须改。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合并到综治网格当中,纳入综合治理平台。

(三)推动职能部门监管,建立健全消防联合执法机制谋划探索新型监管模式。以推动住建、应急、发改、规划、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主动分析研判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在行使部门监管和行政审批职能作用时,严格把好消防安全关。基层大队作为整个消防监督岗位的根基单元,是城市消防监督保卫的直接实施者和监管者,指导社会单位树立自检、自查、自改火灾隐患的责任意识。改变以往“地毯式”“拉网式”大包大揽的监管模式,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以单位自查为主消防监督执法为辅。监督执法由检查火灾隐患到监督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转变,以管理促管理,以管理促提升。

(四)宣教结合,厚植整体防控屏障。重视培养群众的生存性素养,持续开展渗透点题式、嵌入覆盖式、主动靠上式宣传,伴随消防安全社区创建、消防宣传“五进”打捆铺开“敲门行动”,激活网格长、楼长、房长、门幢长等基层末端、最小单元,让宣传带着“泥土气”亲和感,教育携着“警示力”针对性。紧跟当下新媒体宣传热潮,持续占据主阵地、引导主旋律、掌握话语权、弘扬正能量,从“宣传强意识、培训提能力、约谈明责任”上发力,不断扩大宣传培训受众面,抢占制高点。

总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要充分依托安委会和消安委两个平台,明晰部门消防监管职责边界,强化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会商研判和重点场所领域督导督办,完善信息互通和问题抄告,形成整治合力,要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总领,采取针对性措施,坚持抓大不放小,大火小火一起防,加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治理。紧盯问题不放松,督促隐患整改,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执法闭环,要发挥安委会、消安委督办作用,函告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落实监管责任。大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通电子政务、智能管理、信息采集、线上服务的跨层级、跨区域端口,实时监测单位消防管理情况和消防设施运行状况,汇集用电用火、人流密度等数据,对社会单位、建筑火灾风险进行评定,对区域、行业火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从传统的运动式治理、人海战检查变为主动发现、超前预警、精准执法。

参考文献: 
    [1]卢超.防火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5,(17). 
    [2]李静.防火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75-176. 
    [3]李博宇.防火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消防界,2016,(012):2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