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王 磊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道路建设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在开展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的工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于市政道路的给排水优化设计现状进行探讨,以此提供相应的优化方案。据了解,只有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环境提升,并结合合理的给排水优化设计方案才能促进市场道路给排水工程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实施有效的优化设计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引言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给排水工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全面清除城市的污水、雨水,并有效抵抗洪涝。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必须不断地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

1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1)促进道路路面质量的提高。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保障市政道路质量符合相关要求,有效延长其使用时间。最为主要的是,良好的排水系统能使路基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为行人和车辆通行提供便利。而若道路中滞留积水,将会向路基中渗透,使路基的强度逐渐下降,导致路面质量出现问题。(2)引导道路竖向设计。在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给排水设计是设计的重点,必须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有效提升道路竖向设计的经济性,避免其他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2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实施有效的优化设计对策

2.1路基给排水设计

道路路基给排水设计质量是决定市政道路整体给排水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开展后续排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在整个给排水项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制定路基的给排水设计方案时,需要综合考量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各种影响因素,确保路基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与排水工程整体需求相契合,避免因路基给排水系统不合理而影响排水工程整体质量。在排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路基的给排水系统若是遇到透水性不足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路基给排水系统透水性能。比如,换填技术就是提高路基透水性能的有效手段。另外,在设计路基给排水方案时,还需要重视其稳定性。透水性不足会影响路基的排水效果,稳定性不足会导致路基给排水系统整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碾压、夯实等措施在路基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

2.2给排水管道设计

(1)确定给排水量。只有合理确定市政道路给排水量,才能科学地开展设计工作。给排水量涉及多个不同的方面,必须科学地统计公共与消防等不同用途的用水量。排水量与雨水、废水流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于某工程来说,需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流量。只有准确地预判降雨量,计算道路排水量,做好各项排水措施,才能保证给排水系统发挥作用。(2)选择给排水管道。给排水管材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保证所选择的管材与工程需求相符。

2.3优化路面的排水设计

在设计路面表面排水的过程中,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加快降落在路面表面上的水快速地排出去,从而防止里面所产生的积水现象引发一些行车的安全隐患。对于道路表面以及道路内部的排水设计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旦道路上出现过多表面排水的情况,同时没有实施相应的措施,那么道路的内部给排水系统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加强重视市政道路表面以及内部的排水设计,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想法,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并优化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2.4绿化带给排水设计

(1)雨水的收集:路面施工使用的铺设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使自然降水穿透路面表层,然后依据绿化带给排水方案中的设计要求,流向雨水收集口。为充分发挥雨水收集口的作用,必须使其低于路面的平均高度,高度最合理的区间在15~20cm,同时要比绿化带区域高。(2)地下水的过滤:为了保证地下水不受路面表层杂质或是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始终保持洁净的状态,过滤地下水是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洁净的地下水不仅有利于保护地质土壤的健康,还有利于增加地下水的用途。在过滤地下水的过程中,首先要将种植土铺在绿化带区域,之后再将砂石铺在种植土下层,然后再在砂石层之下铺设渗透管。在该种结构下渗透进地下的雨水,经过了多层的过滤,能够极大地提高地下水的洁净程度。(3)滞蓄缓排:设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导流系统的相关设计。设计时,应该将明沟安排在雨水收集出口处,同时将出水沟渠的位置安排在明沟的两侧。

2.5基于流量计算的水资源利用设计

虽然储蓄的雨水有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有限,需要注意合理应用,建议收集该工程所在地区每年雨水流量相关数据资料,预计本年度雨水储蓄变化情况。根据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计算结果,合理设计水资源调用方案。考虑到计算数值与实际数值会存在一定偏差,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可以按照对水资源需求等级的不同,设计水资源调用先后顺序,保证一级供水需求得以满足,有计划的组织二级水资源调用工作。关于三级水资源的调用需要根据当前蓄水情况拟定计划方案。

2.6管道工艺设计

(1)根据项目所在地地质情况、冰冻深度确定管道的埋设深度及检查井形式及材质。(2)严格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雨水管道最小管径及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衔接方式宜选择管顶平接。(3)雨水管道每隔150~200m设置街坊雨水收集井。(4)采用平箅或立箅式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径宜为200mm,坡度为0.01;道路交叉处、坡度较大处等地方设置双箅雨水口。(5)立体交叉道路地道应专门设置排水系统,且其排出口必须安全可靠,具备自流条件的,自流排除,不具备条件的,设置泵站排除,避免积水。(6)雨水管道施工完成后,应做闭水试验。检查井内应设置防坠网。

2.7挡水坎设计

土坎结构为梯形断面,顶部宽度为10cm,边坡设置为1:1,其高度超出绿植土面12cm。由于此类型挡水坎容易环境影响,导致结构发生改变,需要定期维护。硬质挡水坎的布设位置设置在溢流雨水口下游,与之距离保持在1m左右。此部分结构具有较强的蓄水功能,每两个挡水坎之间均布设蓄水单元,该单元与两侧的挡水坎距离保持在16m左右。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我国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路基、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方面对给排水的影响,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作为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设计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才能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将给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工作落实到位,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改进创新设计理念和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便利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文君.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3+5.

[2]周学炯.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的相关要点[J].智能城市,2021,7(05):63-64.

[3]沈贤琴.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J].安徽建筑,2010,17(05):137-139.

[4]钱震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居业,2021(2):24-25.

[5]廖春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20(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