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罗静梅、宁显霞、曾明洪

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其次探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然后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以及对“三调”成果运用的展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

引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1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概述
  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对于现有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有利于国家更加完整而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法,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搜集各类基础资料,采用最新的土地分类方法,充分利用“3S”一体化外业调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查清楚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并对耕地和城镇村内部土地进行细化调查。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并于2021-8-26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二)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三)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四)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五)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七)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及权属进行调查,充分掌握全国的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等利用现状并形成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建立互联共享的国土现状数据库,从而为我国各项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三调”成果也反映出,10年间,全国有2.29亿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2.17亿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说明当前我国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一些地方还暴露出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三调”发现有880多万亩坡度25度以上的林地被开垦成了耕地,而同时,又发现有1.8亿亩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上种了树,其中有6200多万亩是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新增乔木林地4900万亩、灌木林地1.8亿亩;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约6500万亩草地流向林地。这些与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又影响国土绿化成效长期巩固。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

3.1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遥感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类型,该项技术属于一种探测技术类型,基于电磁波理论发展而出。在应用遥感技术阶段可以通过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之后对电磁波信息进行分析达到成像的目的,进而对地面的各种景物进行精确的探测以及识别,并且形成相应的遥感影像,属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国土调查可以获得优于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之后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即BOM,之后将其运用于制作调查底图。在我国各省国土调查当中皆应用到了遥感技术,同时也有部分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购了分辨率超过0.2m的遥感影像,用于制作县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3.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当中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料的准备、生产及验收,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贯穿了整个国土调查过程,对国土调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完成数字正射影像图之后便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对影像特征的分析,通过计算机读取其中的各项信息,从而充分明确土地的利用类型,随后根据土地利用特征所呈现的影像纹理提取图斑,将其制作成调查底图,然后便可以将调查底图下发到各省之后开展全国性国土调查工作。在底图下发到各省、市、县之后,县级单位在国家所发放的调查底图基础之上对底图进行补充提取变化图斑以及各类信息完善,从而使底图内容更加丰富。

3.3无人机技术
  在国土调查中,主要应用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获得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遥感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开展无人机动态监控,及时获得相关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在外业调绘中,无人机能够更准确、快速地收集到相关地理信息,部分过于危险、偏僻的地区数据也能被有效采集,从而实现对人工收集资料的补充与完善,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无人机与航空摄影测量相结合在国土调查中是一个新的技术两点,大大的提升了外业调绘的质量与成效。

3.4云处理
  对已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根据“三调”的需要进行提取,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整合资源。提供大文件数据的快速响应服务,统一集中完成影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已有国土数据的转换与融合等操作,并存储至云端,完成多源异构业务数据自动化集成,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4对“三调”成果运用的展望

“三调”成果能够满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需要。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全面组织实施国土调查活动,并且先后开启了至少百余次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相关会议以积极研究部署,反复强调国土调查各个环节的重要含义。“三调”主要情况先后经国务院“三调”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同时提出了重大工作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对以往两次国土调查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了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较为先进的技术,应用了全新的调查方法,有效提高了调查的水平以及真实性,进而也为我国的各个方面规划与部署提供真实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邵艳,潘纯建,张新海,等.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始成果核查工作的关键环节[J].地矿测绘,2019,35(04):31-34.

[2]刘成鹤,宋大鹏.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3S技术精准化调查的应用[J].城镇建设,2020,22(003):51.

[3]洪圳材.浅谈梅县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方法与问题处理[J].智能城市,2019,9(15):64-65.

[4]黄良军,曹宇.浅谈县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581(20):137-138.

[5]黄虎昌,易圣文.浅谈自然资源系统改革背景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推进及应用前景[J].江西测绘,2019,22(00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