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测量中常见错误及预防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煤矿井下测量中常见错误 及预防措施分析

刘学文

童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部 安徽省 淮北市 235137

摘要:矿山测量工作是煤矿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但是在进行矿山测量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矿山测量工作也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矿山测量部门必须合理分析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降低测量误差,从而避免因测量精度不足而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

关键词: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常见错误;预防措施

引言

煤矿测量工作对于煤矿井下工程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保证煤矿测量工作的有效性,是煤矿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井下测量过程中一些常见错误主要有测量方法错误、测量仪器使用错误和人员操作错误等,其中很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为此,可以从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规范使用测量仪器以及测量工作的精细化入手来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精度。

1矿山测量工作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 矿山测量工作重要性

煤矿通过矿山测量工作来为矿井建井阶段、设计阶段以及采掘施工过程提供方位及高程,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矿山测量业务范围相对较广,主要包括地面控制测量、井上下联系测量、井下控制测量以及井下贯通测量等。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矿山测量工作可解决很多井下棘手问题,如开采煤层走向、巷道延伸方向、采掘位置标高、机械设备安装中线等。若不能采用合理有效的矿山测量方法进行井下工程施工控制,很容易引发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所以矿山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

1.2 矿山测量工作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GPSRTK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领域中。测量工程传统上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进行导线、高程测量,由于在井下受施工环境、采掘工序以及机电设备等影响,使得传统矿山测量效率差、劳动作业强度高、精度低,特别是在进行井下全站仪导线测量时,布设测点数量多,且测量点受施工环境影响大。而新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具有精度高、效率高、不受测点布设影响等优点,未来会广泛应用于矿山测量各项工作中。

2煤矿井下测量常见错误分析

由于煤矿井下狭窄昏暗,在井下开展测量工作十分困难。在井下测量时,一方面要求测量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测量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准确操作读数。然而,很多情况下很难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使得测量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常见错误有测量方法错误、测量仪器使用错误和人员操作错误。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2.1 测量方法错误

井下测量工作应严格按照《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施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人员容易选取错误的测量方法,而导致测量事故的发生。复测复算制度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在井下测量中有时也会出现只检查测量水平角,而不复测距离的情况,导致用错测点;井巷工程开工前,未对设计图纸进行符合验算,导致标定工程几何要素错误;在井下进行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测量时,没有根据导线长度及测区内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精度等级的导线,最终导致巷道贯通精度不高;在进行高等级导线测量时,未合理设计导线布设路线,造成短边较多,使测量工作精度降低,误差加大;未及时延长巷道中腰线,造成巷道方位及坡度施工错误。

2.2测量仪器使用错误

煤矿井下精确测量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但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也会出现测量仪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测量仪器使用前未及时进行校核,使用时出现无法精确对中或正倒镜差值超限等问题;在中腰线放样过程中,仪器被误碰时未进行重新整平对中,致使巷道中腰线标定错误;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差较大,不能有效消除视准轴误差,使高程误差不断累积;在井下主要巷道施测时,由于风速较大未采取有效防风措施,致使点下对中仪器误差较大。

2.3人员操作错误

测量人员因精细工作不到位,致使井下测量工作出现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井下施测时,记录人员因各种原因将原始数据记录错误,致使巷道中腰线放样偏差;巷道中腰线管理不到位,出现施工偏差时未及时发现予以纠正;巷道碎部资料收集不及时准确,使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绘制脱离实际;井下巷道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下发隐患通知书;在内业数据处理时,未采取两人对算的方式,导致数据计算错误,进而影响井下工程标定精度。

3有效预防措施

3.1加强测量前准备工作

测量人员下井前应详细了解井下测量工程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符合验算,记录好巷道需要放样的施工方位及坡度。对需要复测的测点资料进行确认,记录好以往观测资料的水平角、距离、方位等数据。对于标定煤眼位置、机械设备中线等零星工程,要提前联系相关技术部门,获取并验算坐标及与巷道中线关系数据。测量人员在下井前,应准备好测量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对全站仪、水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进行误差检校,符合规程要求方可下井作业,检查好测量工具,如三脚架、垂球、原始记录本、铅笔、标注漆等携带情况,并确保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供电测量设备的电池电量充足。

3.2 规范测量施工过程

测量人员到施工现场后,应首先对以往测点进行检查测量,选取相邻三个测点观测。架设仪器时严格整平对中,前后视目标精确瞄准。仪器操作人员要读数准确,记录人员应复核数据再记录,测量员与记录员相互确认,确保原始数据收集全面准确。测量人员搬站时应标记清楚后视点、观测点及前视点位置,等待后方人员正确使用后,方可向前继续设站观测,防止用错测点的情况发生。测点检查测量数据超出规程规定时,应及时退后设站,直至检查测量合格为止。现场需要放样的数据应两人对算,结果一致后再进行放样,如发现标定数据与巷道实际相差较大时,应及时校核原始数据重新计算标定数据。井下巷道空间狭窄,人员行走、运输设备运行等情况均有可能造成仪器误碰,测量过程中仪器发生移动后应重新设站,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有效。对巷道内的硐室、钻场等零星隐蔽工程,测量人员应及时收集位置、尺寸数据,在原始记录本上用草图标注。测量人员在放样工作完成后,还应及时测量放样标注与巷道实际关系数据,如发现因巷道施工原因导致的偏差,应及时予以纠正,防止错误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3.3坚持复算内业资料

井下测量工作完成后,应首先整理检查原始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符合各项限差要求。内业计算过程坚持两人对算的原则,独立完成计算过程,对结果进行比较校核。如发现最终成果与现场放样要求数据不一致时,应该立即采区措施或下井重新施测放样,杜绝因数据不准确造成的测量事故。对于设计图纸验算、放样坐标计算等需要正反算的数据,也应坚持两人对算的原则,防止错漏的发生。

3.4加强测量人员技能学习

在日常测量工作中应注重对测量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实操能力。积极推荐测量人员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倒逼测量人员学习基础知识,提高操作仪器的能力。在井下局限的作业环境中,鼓励新人操作仪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5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工作

《煤矿测量规程》是进行各项矿山测量工作的基本准则,规程中明确了地面控制、井上下联系、井下控制、数据收集及内业计算的基本要求,是我们煤矿测量人做好矿山测量工作科学管理及实现标准化的总则和抓手。

结束语

煤矿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严谨认真对待。每个测量人必须明确岗位责任,同时也需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整个测量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葛磊.井下测量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20(11):159.

[2] 杨斌.矿山测量常见问题及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20,34(22):43-44.

[3] 胡正义.矿山井下测量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煤,2020,23(2):75-76.

[4] 祁峰.矿井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3):95.

[5] 许强强.煤矿井下测量常见错误及预防措施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20(1):161-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