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3

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疗效观察

葛英 胡向阳

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21000 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以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均分为以下两组,分别是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缓患者疼痛,促进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钴胺;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不甚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脑干段所致[1]。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多发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2]。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停、骤发、闪电样、刀割样、顽固性的难以忍受的剧烈的疼痛,严重威胁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生活质量。临床关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以卡马西平等缓解症状为主,但是长期服药不仅会减弱其治疗效果,还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出现,而甲钴胺作为神经修复的常用药物,在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3]。故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象,就探讨对其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原则将此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组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1岁,均龄为55.57±4.83岁;病程6-15月,均程为11.83±1.39月。研究组30例,组中则有男女各15例,患者年龄41-71岁,均龄为55.93±4.98岁;病程6-16月,均程为12.02±1.54月。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多发现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30例单用卡马西平(厂家: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文号:国药准字H44023982)进行治疗,首次口服0.1g,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适量增加剂量,但每天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g;研究组30例则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其中卡马西平用法用量同上述对照组,甲钴胺(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号:国药准字H20041767)亦进行口服,每次1片计0.5mg,每天3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连续口服用药4周后评估疗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总体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最终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疼痛越轻微;最后再采用健康质量简表(SF-36)从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最终分值越高代表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与[n(%)]表示,分别采用t与卡方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

研究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体有效率

研究组

30

20(66.67)

8(26.67)

2(6.67)

28(93.33)

对照组

30

13(43.33)

9(30.00)

8(26.67)

22(73.33)

X2

/

/

/

/

4.3200

P值

/

/

/

/

0.0377

2.2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研究组

30

8.14±1.63

2.95±0.41

16.9129

0.0000

对照组

30

8.25±1.68

4.91±0.67

10.1146

0.0000

t值

/

0.2574

13.6670

/

/

P值

/

0.7978

0.0000

/

/

2.3 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研究组

30

81.36±8.84

73.58±7.44

75.63±7.47

83.83±8.84

对照组

30

73.73±7.41

66.38±6.69

67.48±6.70

75.58±7.58

t值

/

3.6230

3.9414

4.4486

3.8804

P值

/

0.0006

0.0002

0.0000

0.0003


  1. 讨论

三叉神经痛为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的剧烈疼痛。通常无预兆,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数秒到1-2分钟。初起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时间较长,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多,间歇期也逐渐缩短,严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的造成威胁[4]。临床以往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卡马西平治疗为主,该药物为三环类抗惊厥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多突触反应和阻断强直后增强,而起到降低神经刺激所引起的疼痛,对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其副作用较大,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5]。而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的循环,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甲钴胺易于进入神经元细胞,参与脑细胞和脊髓神经元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并促进叶酸的利用和核酸代谢,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进而起到修复和营养神经等作用[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联用甲钴胺与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缓患者疼痛,促进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静秋.三叉神经痛应用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10):190.

  2. 向周,江敏,谢扉,彭雨,吴修华.巴氯芬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0,49(04):606-609.

  3. 陈建平.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42.

  4. 吴建珩.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云南医药,2020,(4):354-355,359.

  5. 刘倩,虎亚光,于红梅,刘佳.甲钴胺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疗效观察[J].系统医学,2019,4(7):64-66.

  6. 郝沛.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