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3

综合干预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寇 倩,汪 萍,简芳芳,王 晨,王炎佳,王小兰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ASD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干预模式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一对一干预模式,比较2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s模式更有助于ASD患儿的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干预模式;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指儿童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交互性社会交往和社交沟通缺陷及限制重复性行为、兴趣狭窄和感知觉异常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目前,ASD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临床上也没有疗效明确的药物。近年来,综合干预模式(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CTMs)广泛应用于ASD的康复治疗[2]。相较于传统一对一康复干预模式,CTMs依据患儿障碍程度进行分组,制定严密的干预方案及明确的康复目标,积极引入家庭指导,最大化实现机构康复与家庭疗育的有机融合。本研究对ASD患儿应用CTMs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ASD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关于ASD的定义[3]。纳入标准:入组前未接受过相关康复治疗;年龄介于2~6岁之间;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有雷特综合征、特发性语言发育迟缓、选择性缄默症、听力障碍、脑瘫的患儿。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患儿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03±1.62)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33±1.75)岁。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名治疗师接诊一名患儿的传统一对一干预模式,干预方法包括:行为矫正疗法、结构化教学、地板时光、图片交流交换系统、感觉统合疗法、语言疗法,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情进行适当选择;研究组采用集体教学结合个体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CTMs模式:集体教学是由一名治疗师带教4~5名ASD患儿,在家长的参与下,通过互动游戏、实景社交、生活自理、感觉统合等情景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同时,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实现有目标的家长培训和家庭指导;一对多是由一名治疗师带教2~3名ASD患儿,在无家长参与的情况下,给予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结束后应用量表予以评价。

    3. 观察指标 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价2组ASD患儿的康复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元素。共计57个问题,总分158 分,达到31分有ASD可能,达到67分可以诊断ASD。

    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621713c78cce3_html_fb08d2a70fa68bb7.gif ±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2组ABC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2组ABC评分比较(621713c78cce3_html_fb08d2a70fa68bb7.gif ±S,分)

组别

例数

感觉

运动

交往

自理

语言

总分

研究组

30

10.90±1.81

11.53±1.43

16.77±1.46

14.80±1.38

13.87±1.20

69.47±4.04

对照组

30

11.17±2.20

12.23±1.33

16.97±1.40

14.60±1.69

13.93±1.44

68.97±3.10

t


0.513

1.961

0.542

0.502

0.195

0.538

P


0.610

0.055

0.590

0.618

0.846

0.593


2.2 治疗后2组ABC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2组ABC评分比较(621713c78cce3_html_fb08d2a70fa68bb7.gif ±S,分)

组别

例数

感觉

运动

交往

自理

语言

总分

研究组

30

7.13±1.57

8.90±0.85

13.13±1.11

9.30±1.06

11.77±1.04

50.80±2.75

对照组

30

8.37±1.63

10.73±1.14

14.47±1.04

12.43±1.89

13.30±1.15

59.53±2.79

t


2.986

7.066

4.807

7.935

5.419

12.221

P


0.004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在当前针对ASD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现状下,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成为主要的干预手段。通常,依据制定目标的不同,将干预方法分为定向干预和综合干预两种。相较于定向干预只面对特定类型的障碍而言,综合干预居着重于多领域目标,处理多重核心障碍。本研究所应用的CTMs模式,以应用行为分析为理论基础,将目标任务进行独立分解且互相关联,以“刺激-反应-强化”为方法,遵循科学的逻辑顺利,推进ASD患儿进行强化训练,直至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以感觉统合训练举例,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视听触觉、平衡、前庭等不同感觉的运动内容,如足球、健美操、滑滑梯、袋鼠跳、排球等运行项目,或者在轻音乐背景下完成互动游戏、画画、舞蹈等活动,当ASD患儿做出相应反应后及时予以强化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有助于开启ASD患儿中枢神经通路,刺激大脑统合身体做出反馈,以此增强对外界环节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本研究显示,在治疗前,CTMs模式组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的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CTMs模式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Ms模式有助于提升ASD患儿的康复疗效。郭晓蓓等[4]研究认为,ASD患儿在语言交流、感知运动等多方面存在发育缺陷,CTMs模式从多个领域制定康复目标,如精细运动、认知功能、语言表达、情感沟通等,借助康复训练场所的专门化布置,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借助图片、文字、身体语言等多形式,强化ASD患儿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最大化的干预效果。

综上,CTMs模式更有助于ASD患儿的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卜凡帅, 徐胜. 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演变、影响与展望[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 (02): 40-45.

[2] 樊越波, 黄丹, 伍小云.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综合干预模式[J]. 中国康复, 2014, (04): 338-341.

[3] Huerta M, Bishop S L, Duncan A, et al. Application of DSM-5 criteria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three samples of children with DSM-IV diagnoses of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 Am J Psychiatry, 2012, 169(10): 1056-64.

[4] 郭晓蓓. 综合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3): 3327-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