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2

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李红霞, 胡根容

泉州市正骨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本院在一个年度内收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将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对照组,将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疾病认知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自我管理意识有所提升。

关键词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以血液及尿液中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糖尿病目前还无法彻底根治,需要终身控制血糖,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临床中以延缓病情进展、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原则[1]。所以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也是延缓病情进展的有效方法。基于上述原因,本院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了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样本为本院在一个年度内收入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三少一多等临床症状,经过相关指标化验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排除标准:患有重大疾病、器质性病变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成以下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78岁,均值(59.3±3.5)岁,观察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41-80岁,均值(60.8±3.9)岁,通过对比两组样本基本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即用药指导,简单的健康知识普及和饮食干预、出院的注意事项等。

将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在观察组中,具体包括:(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组员包括营养师、护士、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管理者由科室的主管医师担任。了解每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共同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后也严格遵照此方案进行护理。(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具体讲解糖尿病的成因、危害、并发症和血糖的监测、治疗方式以及胰岛素的正确用法等相关内容。对患者的疑问进行细致的解答,还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的形式来进行知识普及,并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3)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方式全方面进行干预,比如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制定饮食食谱,以粗粮、低糖、低淀粉的食物作为主食。养成规律用药的习惯,按时按量服用,并讲解治疗作用及观察不良反应。据情估计患者进行户外锻炼来促进机体的代谢,增强抵抗能力。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2]。(4)借助网络平台来加强教育,比如建立微信交流群或者公众号,每天定期推送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供患者阅读,并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在网络平台上与患者交流、答疑解惑,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健康知识,从而在生活当中有效规避不良因素,控制病情。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2个月后进行入院复查。(1)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以及疾病认知评分,疾病认知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疾病认知表格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程度越高。(2)观察两组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分表评价,每个维度20分,包含5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疾病认知评分

两组样本护理前各项数值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疾病认知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血糖指标、疾病认知评分(621714d3c5a3f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n/L)

餐后2小时血糖(mmon/L)

疾病认知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10.34±2.17

7.89±1.52

14.63±2.65

9.68±1.43

71.36±5.88

82.59±4.31

观察组

40

10.27±2.32

6.34±0.87

14.25±2.47

8.26±0.72

72.41±4.64

93.76±3.78

t


0.364

8.126

0.293

9.214

0.394

10.36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621714d3c5a3f_html_abcb267ac997b10f.gif ±s)

组别

例数

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足部护理

对照组

40

11.36±2.68

10.24±2.24

11.53±2.86

10.67±3.61

9.75±3.28

观察组

40

15.71±3.95

14.95±3.47

16.24±3.08

15.91±3.53

14.26±4.69

t


4.635

5.031

6.324

5.425

5.952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发生在幼年或者青少年阶段,在我国的发生率较低,而2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人体的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而引起体内血糖水平的升高,发病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饮食以及遗传等因素。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三少一多)等,而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常通过血糖化验发现,当空腹血糖大于或者等于7.0mmon/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n/L时就可以确诊了,当患者出现明显三少一多的症状时,则说明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了。并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会因为机体的代谢异常而引起皮肤病变、肾脏功能异常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是一种终身型疾病,无法根治,但是可以通过药物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来长期的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来缓解病情。因此一经确诊患者应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知识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来控制病情发展是治疗的关键所在[3]。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有效性,患者的接受度不佳。而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相对改善这一缺陷,通过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指导和借助网络平台来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在明确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能不断优化临床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来达到整体护理的效果,提升患者的自身管理水平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程度,使糖尿病患者拥有与非糖尿病患者同等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疾病认知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了将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的规避不良因素进而改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谭莹,杨晓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06):154-157.

[2]向静,蓝梅.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医嘱遵从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04):424-426.

[3]张亚伟,叶红丽,武园园.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7):3817-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