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张清强

44142119930908****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工程建设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不容乐观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应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综合考虑固体废料、水质、噪声、气体等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并贯穿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最终完成绿色建筑和环保工程的建设,走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部管理理念和技术直接决定着其在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因此,管理者要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紧跟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工程质量打好牢固的基础。全面提升工程效率,带动整个行业技术的不断上升。此外,建筑管理工作要全面推进,彻底排除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做好质量防控工作。发挥现代化管理的优势,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降低现场施工的难度,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给环境带来的损耗。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要秉承环保理念,推行文明施工,保证工程按照预期计划顺利实施。具体来讲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从现阶段的工程实际来看,市政工程施工的创新和优化要紧跟社会发展动态,结合专业内外的技术要求,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所有优势。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提出,一方面合理控制企业的资金支出,另一方面使得资源利用率更高。对于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利用,降低了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投入。

1.2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度

从我国市政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大多用时长,工程规模相对较大,要想对环境毫无影响是不可能的。此外,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施工中操作工艺有失妥当,选取的施工器具性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现阶段的施工技术要注重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共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2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的环保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加,市政道路工程的基础建设不断增加,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消费量也随之增加,生态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和个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却严重落后,对大城市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有关资料和资料显示,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基本上每个建设项目都存在资源消耗问题,90%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置,严重危害了建筑施工的自然环境。一些工程建设企业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来解决城市垃圾。对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出现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完善的短期权益,环保意识淡薄。在实际施工现场,施工企业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审核,大大增加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在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3.1扬尘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

在进行扬尘治理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当运输的车辆遇到了运输渣土或者砂石的情况之时,现场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控制车辆的装载的重量,超重一定不予批准,严禁超载,以免对市政道路造成不必要的压坏,另一方面,需要采用适合现场的封闭措施对现场进行全方面的封闭,同时,在运输车走后,需要对所经路线进行必要且及时的清扫,保证能够做到干净的进入,干净的退场,同时,在施工的大门口一定要按照规定来进行洗车台的设置。以上的措施,不但降低了材料的损耗,还能够防治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情况的产生。

3.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的污染一般有如下几类措施:首先,针对机械设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其噪音,或者购置噪音较小的机械设备,毕竟,施工机械设备的噪音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对于设备的购置和选取以及相应的技术改进来改善噪声污染的危害。其次,加强维修设备和保养设备的工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而产生噪音。最后,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有效的方法,限制运输车辆、鸣笛声音、发动机声音的噪音输出。

3.3水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水资源遭受到浪费和破坏,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设置水资源处位置相较于施工场地较远,若施工现场无法原理水源地,则应该对其采取隔离和保护,防止因施工作业的废水而造成的水源的污染和浪费。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市政工程的具体概况,来编制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计划方案,有利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工程废水的顺利排出,使得周遭的环境得到改善而不被污染。

3.4水土保护措施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之中,一旦水土遭受到破坏的时候,安全事故往往会发生,此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向市政部门及时的协商,为了有效的规避安全事故,在施工前,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对于脆弱的边坡和软弱部位进行加固作业,以此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保证施工工程的连续性。

3.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是对于污染控制的良方。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科学的布置施工现场,人材机的正确运用,均对施工的效率、协调性、工程进度、施工现场利用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从而增强施工过程的整体性,减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现象。布置原则是减少非必要的设备使用,并对工地周围进行隔音处理,加设防尘绿化带,增强裸土覆盖措施,同时,充分利用现场原有的供排水的管线。最后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市政工程的监管和监督,同时,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并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且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对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对环境影响的各项保护措施在文件中有所体现。在施工过程之中,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抽调部分工作人员成立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小组,专项监管各项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行为,在整个项目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责任感,同时也要设立相关监管制度,责任明确到个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6垃圾污染管理举措

施工垃圾在市政工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妥善的处置,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处理:施工材料的选择尽量选择和使用环保节能型材料;施工人员要做好重复使用材料的再分类,同时做好充分利用废弃物的工作,对那些不能重复使用的材料必须完成分类后再实施处理;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确定施工所需材料的使用量,尽量避免大量角料的产生,那样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导致材料出现污染;处理材料垃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垃圾分类,根据垃圾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

结束语: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市政管理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市政管理的全过程中,要长期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如果单纯依靠技术,无法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建设对环境危害和资源消耗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运用法律控制,整合建筑工程的经营决策理念,合理处理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宫子瑞,张玉阳,宋艳涛,等.浅析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J].现代农村科技,2018(10):95.

[2]童昌胜.浅谈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J].智能城市,2018,4(5):86.

[3]赵风霄.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分析[J].居业,2018(1):121+123.

[4]何洪兵.浅谈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