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3


优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沐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牙髓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行优化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优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优化护理;牙髓炎;生活质量


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下,人们的刺激性食物进食频率显著提升,并且许多人不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出现牙齿健康问题的人民越来越多,牙髓炎的发病率也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此外牙体创伤、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随着牙髓组织的炎症加重可能会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急慢性根尖周炎症、急性蜂窝织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因此临床上建议一旦发病需要立即接受正规的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对牙齿疾病缺乏认知或者出于对治疗的担忧、恐惧等导致有效就诊率不高,因此如何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重点讨论和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院参考先进医院经验引入优化护理模式在诊治过程中进行推广,经过近两年运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46.2±2.7)岁,男女比例(23/17),对照组均龄(45.9±3.1)岁,男女比例(22/18),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理、智力、精神障碍、其他基础性器官疾病及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患者,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开展患者的治疗活动,向患者解释疾病以及治疗的相关信息,积极预防和处理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此外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实验组实行优化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出于对疼痛的恐惧、对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容易导致自身出现较重的负性情绪,严重时甚至会表现出逃避和抗拒治疗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根据患者的负性情绪类型及程度灵活运用鼓励法、暗示法以及共情法等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抒发和宣泄,同时可以为患者列举我院在治疗该疾病的先进案例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1]

医院较为压抑的环境也会造成患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加重,护理人员可以在诊室以及候诊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音量的大小需要避免干扰到患者与家属、患者与医师之间的交谈。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握手、拍背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告知患者疼痛的程度是在能忍受的范围以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对患者的配合进行鼓励,主动告知患者治疗流程的进展、操作的目的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提升患者的参与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负性情绪,同时需要持续观察患者表情、动作等,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缓解,避免由于生理疼痛引起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和抗拒感[2]

②健康教育:在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可以将牙髓炎及其合并症、并发症等知识整理成为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发放至患者,告知患者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比如治疗当天食用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避免用力咀嚼引起或者加重牙龈出血。此外在日常中应该通过科学的刷牙方式以及足够的刷牙次数以维护口腔卫生,预防龋齿的出现是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的因素等。出院前可以将科室的电话为患者预存为健康热线,鼓励患者就希望或者需要了解的信息进行主动的询问[3]

后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回访,询问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及情况,如有发生指导患者及时回院进行复诊。就家庭护理要点再次进行全面的讲解,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此外叮嘱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对牙齿疾病进行早期的筛查,实现“早发现和早处理”。

1.3评价指标

以依从性、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优劣成正相关)作为本次实验的参考标准,实验结束护理人员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组别

完全依从

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实验组(n=40)

21(52.50%)

18(45.00%)

1(2.50%)

39(97.50%)

对照组(n=40)

19(47.50%)

15(37.50%)

6(15.00%)

34(85.00%)

P

/

/

/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详情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整体健康

实验组(n=40)

77.82±8.63

79.26±10.02

78.53±14.21

83.92±14.28

对照组(n=40)

64.27±9.12

61.36±9.24

67.89±13.17

71.35±14.1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疼痛是牙髓炎主要的表现症状,疼痛作为典型的负性生理及心理体验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活动产生严重的干扰,严重时患者难以忍受,导致难以进行正常的进行咀嚼、吞咽以及睡眠等,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具有多种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口腔疾病缺乏认知,比如认为是常规的发炎,通过自行购买镇痛药物进行缓解,未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在长期反复发作的过程中进行性加重,往往就诊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这也证实了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提升患者的疾病知晓率,能够对口腔疾病进行识别和区别,从而第一时间进行就诊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日常中也能够提升自护能力,通过良好的生活管理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复杂化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进行病理知识宣传,提升社会整体的知晓率,最终能够对口腔相关疾病实现更为良好的防治[4]

目前根据患者的牙髓病变程度以及性质等临床上通常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式,针对可复性牙髓炎可以采取保留牙髓的治疗方法,比如常见的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等,对不可复性牙髓病变采取去除牙髓、保留患牙的治疗方案,比如常见的根管治疗术、牙髓摘除术等,对毫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必要时需要进行拔牙治疗,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各种治疗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患者的对治疗方式的未知、治疗疼痛的恐惧、治疗效果的怀疑等多方面负性情绪导致临床上疾病的就诊率不高,通过临床上长期的治疗工作总结中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也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除健康教育外将心理护理贯穿全程,通过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避免患者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从而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的良好的关系,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疗活动的开展,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了治疗的质量,这也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关键[5]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在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两方面的测评数据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说明实行优化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人文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①优化护理模式转变了常规护理模式下以遵循医嘱为主的护理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主动、持续以及预见性的干预,从而使患者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尊重与重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治疗过程中主观性以及随意性行为的发生,通过提升患者依从性获取了最佳的治疗收益,并且在日常中患者也会加强自我约束和规范,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从而提升治疗的收益。②优化护理模式改良了常规护理模式下持续性不足的缺陷,一般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出院标志着结束,由于牙科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这也是许多牙科疾病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重视术后的回访工作,帮助患者的找到疾病的诱发因素从而进行纠正,达到了预防疾病发生和防止疾病复发的目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医院需要重视牙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文性”的价值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改霞,马苗苗,姬海瑞.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190-192.

[2]徐晓韵.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8):106-108.

[3]武凤.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01.

[4]马琳.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13-314.

[5]胡小梅.强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