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刘俊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 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在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到我院治疗,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理焦虑情绪得到改善,遵医行为也大大改善,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效果也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护理;遵医行为;影响

作为一种慢性肾损伤疾病的慢性肾衰竭具有治愈难度大、病程长的特点,当前临床上对该病还尚未制定出能够彻底痊愈的有效治疗方案,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利用血液循环将肾脏自我代谢修复功能代替是该方法的作用原理。该病患者需要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因此经常处于紧张、焦躁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状态中,这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改善该情况,本次实验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该病患者的护理中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实验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79岁之间,平均(50.34±3.26)岁,病程1~6年,均值(3.58±1.08)岁;实验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50.7±2.95)岁,病程1~7年,均值(3.65±0.9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医院调查问卷,从而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实验组采用GDS量表测试患者的心理状态,总结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1.2.1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关于肾衰竭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患者对于肾衰竭疾病的认识,尽可能消除患者拒绝、质疑、否认等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少该病患者常常会产生拒绝、怀疑、等负面心理,自我感觉病情没有较重的症状,而认为自身没有患肾衰竭,因此拒绝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怀疑,认真地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相关内容,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明确早期治疗、合理饮食控制的重要意义,积极、自觉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端正治疗疾病的态度,从而积极主动地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理解患者,可以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1.2.2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肾衰竭属于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聊天、交流,和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在和患者交谈过程中全面了解、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相关情况,多给予患者一些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以定期开展肾友会,请一些心态良好、临床治疗恢复良好的患者谈谈自己的心得,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调整心理情绪。

1.2.3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使患者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很多患者因为久病不愈,很容易出现抑郁、消极、失望、悲观等心理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临床治疗也不抱有希望。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患者相信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2.4用药指导及饮食控制。要想使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认真服用药物,护理人员一定要向他们仔细介绍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要求患病症期间的患者应当摄入含盐、脂肪、磷、钾少的优质低蛋白食物,对于饮食控制状况不理想的患者应为其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并对他们的饮食状况进行严格监督。

1.2.5安排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能够生活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鼓励患者家属、亲人及朋友多探视患者,多和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一些有趣的事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尽早返回社会,回归家庭。

1.2.6加强患者家属的指导。护理人员通过沟通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寻求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指导他们不能强行干涉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常心理状况,也不能置之不理,应当时刻观察他们的病情和心理变化状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引导患者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利于转移患者的不良心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不仅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更需要防范患者做出自杀等偏激行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遵医嘱行为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比例高于对照组,数据通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遵医行为对比[n(%)]


例数

饮食控制

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

常规组

50

35(70.00%)

30(60.00%)

35(70.00%)

实验组

50

45(90.00%)

40(80.00%)

45(90.00%)

χ2


7.759

7.751

7.756

P


0.005

0005

0.005

3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多次内瘘手术、被迫改变生活习惯、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等各种因素,会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致使患者无法严格遵照医嘱,从而降低了预期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导便显得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恐惧孤独、抑郁消极、抗拒排斥、自卑、依赖等。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本组研究表明接受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饮食控制、参与健康教育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5):216-217.

[2]杨晶,万海燕.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883-3886.

[3]白静.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嘱行为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7):137+143.

[4]余娟娟.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17):5-7.

[5]徐胜梅.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