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周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玉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有着很广泛的玉米种植范围,且用途广,不仅可以供人使用,同时也是重要的牲畜饲料来源。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该加大对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并且做好玉米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控。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大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得以推广应用,切实提升了玉米的种植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需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引导广大种植户转变传统的玉米生产模式,注重保护好生产环境,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降低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一直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较差。由于种植模式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使得玉米田间病虫害发生率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玉米产业的安全。对此,推广科学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1新时期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

1.1种植地选择

玉米种植前需要提前选择好种植位置,按照玉米植株的生长习惯,合适的生长环境是保证产量的前提。种植者根据土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产量,选择的耕地要符合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耕地要尽量利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处理,保证玉米能有更适合的生长环境;第二,要及时清理耕地中含有的有害残留物质,并且避免其他植物与玉米共同竞争营养物质,使玉米在生长期间拥有足够的营养补充;第三,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灌条件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使玉米种苗有更健康的生存环境。

1.2良种选择

优良的品种能够有效保障产量,将优良品种种植到适合的环境中,提供足够的光照和水分,也是提高产量的条件。按照玉米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在充足阳光照射的同时,玉米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从而提高产量,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的变化条件,玉米生长期间可以根据地区的气候以及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要选择优质、丰产、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的品种,既保证玉米产量得到提高,又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需求,使玉米在生长期间不会出现病害等问题。

1.3播种时间的选择

我国的玉米种植范围较广泛,播种时间存在差异性,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各步骤的具体时间,不仅能够预防病虫害,同时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合的温度和湿度,选择适合的各种时间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常情况下,气温湿润,并且温度在15~20℃的条件下适合播种。还要考虑不同年份的气候差异和降水差异情况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

1.4种植密度的选择

适合的种植密度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通风不足,玉米单株的养分不高,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如果密度过低,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玉米的产量。为此,应该科学的选择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不仅便于管理,也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

1.5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控制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热条件,只有合理的湿度和温度才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应该严格的控制水热条件,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加强水肥条件的控制,适合的水肥条件促进玉米秧苗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的水肥资源。第三,严格控制好通风和光照条件,让玉米苗茁壮成长。第四,做好玉米的田间除草工作,防止玉米田地中的杂草和玉米植株中的养分和水分流失。

1.6水肥管理

玉米从发芽到生长成熟,共经历5个阶段:第一,通过土壤吸收养分,保证自身生长需求。如果土壤本身中的含水量较高,并且幼苗无法完全吸入,则会出现涝害,使幼苗本体死亡,而土壤中含有的水量过低,又无法满足幼苗在生根向下汲取营养过程中的水分补充,此时会出现幼苗干枯现象,为了避免出现阻碍幼苗生长的问题,要合理控制土壤中的含水量,及时清除杂草和松土,为幼苗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特定的环境中,营养元素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为了满足幼苗对营养的需求,可以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使幼苗不会出现花白苗或其它生长问题,利用磷酸锌肥喷洒在根部,能够为幼苗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使幼苗在生长期间更有生命力。第二,大喇叭口期。玉米在形成穗粒的关键时期为大喇叭口期,此时玉米叶片也基本生长完成,为了保证雌穗粒数和大小,使玉米产量得到提高,要在这个时间及时补充水肥等微量元素并提供足够的光照,使玉米快速生长。第三,吐丝期。进行水肥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加比例,以免对玉米的正常花期造成限制。第四,蜡熟期。玉米胚乳呈现蜡状,这时的玉米籽粒更接近于生长完成,此时收割玉米能够提高产量,并且保证玉米籽粒中拥有足够的水分,进而玉米籽粒更加饱满,产量更高。第五,完熟期。此时的玉米子粒生长接近尾声,进行收割以后的玉米并不是最高产量的收获时期,并且已经被收获的玉米还会出现皮厚、渣多等情况。

2新时期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1玉米黑粉病

第一,特点玉米黑粉病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生频率高,对玉米植株的危害较大,如果发病严重,会造成玉米的减产。玉米黑粉病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根茎和叶片部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病。第二,治疗措施。对病源进行全面的灭杀处理,将病根拔出干净。做好田间的施肥工作,科学的搭配肥料的比例,不能盲目和大量的使用氮肥,否则会造成黑粉病的出现和蔓延。在播种环节,可以采取粉锈宁拌种,能够减少该病的发病概率。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全面的喷洒,效果显著。

2.2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第一,症状。在玉米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大斑病之后主要危害叶片部位,叶片会出现许多的灰色斑点,之后扩散还蔓延,导致玉米叶中间出现大面积斑点。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大斑病可能出现发霉变质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根治,容易造成叶片的发黄,造成玉米的减产。第二,大斑病的防治。在种植之前,应该做好地块的清理工作,如果深翻的方式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减少患病的概率。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玉米的叶片,一旦出现疑似病虫害的叶片,要用药治疗,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斑病所带来损害。

2.3玉米纹枯病

该类病害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部位,也会影响玉米的茎秆,玉米纹枯病的发病速度快,传播能力强,发病之后可能迅速的传播和蔓延,在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地区很容易出现。要做好纹枯病的防控工作,种植户做好对玉米生长的观察,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立即拔出病变植株,减少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做好高产种植技术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意义重大。在高产种植技术实际应用中,务必要尊重地区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实现种植全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控,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实现高产高质。

参考文献

[1]王伟伟.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9):40-41.

[2]李之林.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1(8):40-41.

[3]刘俊霞.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