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观察

谭婷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矫治效果观察。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矫治治疗方案:综合性矫治治疗(观察组,n=50),常规性矫治治疗(对照组,n=50),对不同矫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构音障碍矫治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8.00%(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42/50),(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患者,综合性矫治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言语异常功能,纠正患儿的日常错误发音,提高患儿的语言清晰度,方案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言语异常;矫治效果

人在说话过程中,需要多器官相互配合,例如构音器官、发音器官等,如以上器官运动相互不协调,则可能导致发音不清晰,进而引起功能性构音障碍。对于儿童来说,言语异常不仅会影响其日常言语交流,甚至会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1]。如何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综合性矫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入组前,所有患者均经咽喉科、口腔科检查,确诊功能性构音障碍[2],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矫治治疗方案,观察组中(综合性矫治治疗,n=50),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6岁,平均(4.56±0.34)岁;对照组中(常规性矫治治疗,n=50),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6岁,平均(4.42±0.41)岁。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常规性矫治治疗:由言语治疗师,对患儿进行单独矫治治疗,针对口腔功能较差患者,应当逐渐提升患者的口腔感觉功能,同时使用硅胶牙刷,专业按摩器具,对患者进行口腔按摩,同时,可采用吹泡泡、鼓腮等训练方式,逐步提升患儿的口腔肌肉力量,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轮替活动,待患者口腔协调性恢复后,再继续对患者进行口部运动训练。

观察组患儿,综合性矫治治疗:在常规性矫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听觉、视觉反馈等方式,使得患儿能够通过自主感知觉,感受到自身发音存在的问题,例如对着镜子看发音口型,听录音等方式,提高患儿对于正确发音的认知度,同时区别错误读音;另外指导患儿进行模仿,例如通过多媒体向患儿播放形象图形,同时向患儿演示正确的构音动作,然后让患儿自主发音,逐步适应,循序渐进地学会正确构音,逐渐掌握单音节、多音节的组合发音;在患儿逐渐适应后,可提升难度,例如指导其反复练习短语、儿歌以及句子,提高患儿的构音正确率,在矫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尊重患儿的主观意愿,结合患儿的个体差异,进行矫治方式的调整,适应个性化需求。治疗师还可于患儿家属沟通,鼓励患儿家属配合矫治,在院内训练后,辅助患儿进行加强练习,以锻炼患儿的发音能力。

1.3观察指标

矫治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定义[3],经过矫治后,患儿的错误发音得到纠正,日常发音交流无构音障碍症状,以上为显效,经过矫治后,患儿的构音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错误发音得到有效纠正,以上为有效,经过矫治后,患儿的构音障碍症状无任何变化,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22ad746eaf6c_html_1e8dba5d43747fbc.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矫治效果

功能性构音障碍矫治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8.00%(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42/50),(p<0.05)。见下表1:

表1矫治效果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6(72.00%)

13(26.00%)

1(2.00%)

98.00%(49/50)

对照组

50

31(62.00%)

11(22.00%)

8(16.00%)

84.00%(42/50)

x2

/

/

/

/

5.9829

p

/

/

/

/

0.0144

3讨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发音功能,主要指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的异常。有统计数据显示,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发生于3-7岁的儿童群体中,其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日常语言发音,还可能影响患儿的社交能力,给患儿带来心理不良影响。如何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进行有效矫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4]

在本次研究中,结合观察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应用综合性矫治治疗方案,其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患儿提供有吸引力、高效的矫治方案,有效提升患儿的自主矫治医院,将试、听、说、智力反应等训练方案融合一体。发音的正确率与患儿舌位存在相关性,因此在综合性矫治方案中,还针对性加强患儿的食物咀嚼功能,锻炼患儿的口腔力量,提升其口腔灵活度以及协调性,更加有利于患儿训练本体感[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功能性构音障碍矫治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8.00%(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42/50),(p<0.05)。

综上,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患者,综合性矫治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言语异常功能,纠正患儿的日常错误发音,提高患儿的语言清晰度,临床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小芹.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6):65,78.

[2]王岩松,陈晓霞,刘建林.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119-121.

[3]崔喜梅.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16,3(16):24-25.

[4]冯亚芹.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90-91.

[5]蒋黎艳,戚锋锋,高萍萍,等. 小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韵母音位对发音状况研究[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4):39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