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知识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知识知多少

唐燕

四川宝石花医院   610213

 

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且变化发展急骤、基本生命体征不稳定,并伴随着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随时可能出现死亡的病人。急性危重症患者多数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身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加之来到一个陌生没有家属陪伴的环境,而产生不良情绪比如:担忧、紧张、焦虑、躁动不安,这些情绪加快了耗氧量,不配合治疗等,这样不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给予病人镇静镇痛的药物治疗,减弱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保护器官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受、控制躁动、帮助患者减少感知或遗忘疾病痛苦和负面记忆,促进其进入深度睡眠。施行镇静镇痛理念,赶走患者疼痛,这也是人文关怀理念在医疗领域的提升体现。


一、什么是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

(一)危重症患者简介

危重症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症状严重且有生命危险。危重症患者病情会快速发展变化,基本生命体征忽上忽下,伴随着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甚至是心脏骤停,随时可能出现死亡。危重症患者可能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包括但不限于遭遇急性中毒、脑部受伤而内出血、溺水、气道堵塞窒息、失血过多休克。危重症患者普遍出现以下不正常的生命体征:第一是丧失意识或晕倒在地,相比正常人而言已意识模糊甚至进入了垂危状态,当呼唤病人和推动其身体时,病人不能做出任何回应;第二是两只瞳孔不等大,用手电筒光线刺激不能正常收缩反应迟钝,且还在慢慢放大至最后可能固定不动;第三是呼吸加快、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常人16-20次、呼吸程度深浅不一,鼻孔无气息呼出或气息微弱,胸部无明显的起伏变化;第四是血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数值;第五是嘴唇、皮肤因为缺血缺氧而发紫、苍白。上述症状共同出现都说明当事人陷入了生命垂危或濒临死亡的程度。


(二)什么镇静镇痛

包含镇静、镇痛两层意思,特指应用镇静、镇痛剂等药物改善病人疼痛和躁动情绪的手段。一般使用镇痛剂减弱患者疼痛后就不宜再使用镇静剂,因为使用镇静剂会加重肝肾负担、抑制呼吸循环、血氧循环,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镇痛剂的作用是减弱患者疼痛,随之减少因为疼痛带来的焦虑不安情绪需要使用镇静剂的情况,或者在其他能导致疼痛的医疗及护理操作前(比如说麻醉、插管)先注射镇痛药物减少操作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使用镇静剂目的是疏解患者躁动情绪,带来精神上的舒适,帮助改善患者睡眠问题,比如失眠,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浅,避免脑海中浮现不良回忆帮助进入深度睡眠,通俗来说就是让病人安静下来,但是镇静剂功效远不止如此,使用镇静剂还能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程度,保护器官功能免受进一步的损伤。

(三)为什么要镇静镇痛

危重症患者一般都要在ICU进行严密监护与治疗,ICU里面有许多精密复杂的仪器设备,很多设备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发出或大或小的声音,而且ICU一般都会24小时灯火通明,这种陌生环境带来的压迫感、孤独感会引发患者恐慌、焦躁、定向力障碍。除了环境因素带来的不良情绪,部分意识清醒的病人在面对其他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时也会出现害怕、悲观、抑郁等心理状态。除此之外,病人术后疼痛、疾病本身引起疼痛、监护和治疗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带来不适也会让患者出现上述情绪、导致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以上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过度紧张不能进入深度睡眠,睡眠不足出现疲劳,对周围情况或者自身情况不能正确认知或认知错误,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心悸、乏力,心肌耗氧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静脉淤血,免疫力降低和出现持续炎症等应激反应,疼痛诱发的保护性反应还会使得肌肉出现僵直和痉挛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导致不能正常的换气和通气出现胸闷甚至呼吸衰竭。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使用镇痛镇静剂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手段,可以减轻病人疼痛,安抚和缓解负面情绪,降低耗氧量和细胞代谢率,保证氧输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二、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护理知识

(一)镇痛镇静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无论是镇痛剂还是镇静剂使用不当、滥用都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镇痛药的镇痛原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削弱痛觉感受器功能,阻止致痛物质的合成、阻断疼痛冲动的神经传导等原理发挥作用的,这样的药用原理不可避免地会损伤肾脏、肝脏功能、诱发胃肠系统疾病,抑制呼吸系统功能,造成引发恶心、呕吐、便秘、排便困难等生理不适感,使用过量还会引起血压下降、血氧含量降低、昏迷等并发症,长期使用还容易造成身体和精神双重依赖。镇静剂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活动,阻断脑部细胞结构对大脑的作用,减少某些器官或者组织的活性,从而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小剂量的使用可以使过度兴奋恢复到正常状态,安定病人情绪;中等剂量的使用具有催眠作用,可以诱导加深和延长睡眠时间;较大剂量的使用可解除骨骼肌抽搐状态。如果是大剂量的使用就具有麻醉药类似的作用,可使意识和感觉消失。镇静剂的副作与镇痛剂类似甚至更严重,所以要合理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减少药物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二)合理使用镇痛、镇静剂

ICU中的病人出现了疼痛进而导致躁动时,要先进行疼痛评估,疼痛评估一般分为四级:0级是无痛,3级是重度疼痛。一般2级及以上疼痛时,就可以使用镇痛药物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达到消除疾病的不适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少躁动带来的氧耗量增加等症状,从而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进行能止痛的医疗和护理操作前,也可以使用镇痛药来减少操作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使用镇痛剂的同时要进行疼痛动态评估,以期使用最少量的药物还能有效控制疼痛。而镇静的前置条件是镇痛,一般是在镇痛的基础上再实行镇静治疗,因为镇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催眠患者减少患者的躁动,还要避免不必要的镇静药物的使用去增加患者的肝肾负担和抑制呼吸循环,增大并发症的风险。镇静治疗同样地进行动态监测评估,以期实现有效镇静,降低不良反应。


(三)注重非药物治疗

虽然通过镇痛镇静剂使用可以实现镇痛镇静目标,作用精准且简单见效快,但是非药物治疗手段(心理干预)也不可忽视,它更经济且没有副作用。ICU患者身处陌生的环境中,忍受身体疾病的疼痛,难以控制孤独和恐惧的情绪蔓延,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可以增强与患者的交流,通过与患者谈论兴趣爱好、闲话家常,及时与病患沟通病情让其了解治疗进程,减少无知、未知带来的恐惧不安,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病友医患关系,营造更融洽和谐的氛围,改善住院环境,减少噪音源,降低分贝,避免繁琐的护理来消除不良情绪的诱因,通过实行此类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志疏导、舒缓患者情绪,不仅减少了镇静镇痛类药物的使用,还能强化药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