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如何加强医疗档案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医疗机构如何加强医疗档案管理的探讨

谢艳梅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医疗档案管理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医疗资源利用能力,尤其是在医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现在,更是要提高相关方面的资金注入,从而在市场中站立主导地位。而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机会,所以医疗机构也能够利用此机会来完成自身的调整。但是,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升不仅仅只局限于信息化,大多数医疗机构并未发现这一点,所以也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而针对于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医疗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医疗机构 档案管理 方案优化 信息化管理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全国的医疗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不仅需要优化自身的医疗档案管理方案,还需要尽可能的提升档案管理所带来的价值,从而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资源。而另一方面,医疗档案的性质较为特殊,所以医疗机构也要尽可能保证其安全性,不能出现丢失或者是其他的乱用行为。当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相关的立法,从而使医疗机构的医疗档案管理能够更加的合法,也能够切实保障医疗机构与患者自身的个人利益。

一、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医生进行病情诊断

不得不说,医疗档案管理的出现确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生病情诊断的压力。在实际的诊疗中,医生可以通过医疗档案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大概了解,从而实现长时间的诊疗行为。而对于患者来讲,医疗档案可以使患者能够更加清晰直观了解自身病状的发展情况,并能够根据该数据来对自身情况进行对应调整[1]

(二)有利于当地医疗资源的配置

医疗机构设置的部门较多,不仅包括主要对病症处理的医疗部门,还有设计基础数据收集的社区卫生管理。因此,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档案数据互通就可以方便政府对该地的疾病情况进行判断,从而针对该地区的特点来进行医疗资源的配置。比如在陕西南部,肺结核的高发率,使得其需要大量的肺结核治疗资源来控制当地的肺结核发病率,而此时医疗档案数据就能够起到很好的资源配置指导作用[2]

(三)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在面临较大的医学难题时,就需要医学机构将医学档案进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提供方向。而在此中,医疗档案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方向以及数据反馈,其性质上更加接近于犯罪与侦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另一方面,针对大型的社会医疗灾害,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医学当然也可以使得医疗的资源能够集中全力来对疾病进行控制,并能够建立起病毒的发展数据库,从而能够为今后该病种的其他变种的疫苗研制提供有效参考[3]

二、现阶段医疗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医疗档案的定义十分模糊

现阶段各大医疗机构医疗档案的定义是很模糊,所以也很难为地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如果想要医疗档案充分发挥其价值,这需要将医疗档案进行详细定义,从而使其能够为医院、社会、患者提供不同的价值支持。但现阶段三方的利益冲突较大,所以医疗档案的实际价值远不如其理论价值。非但如此,部分的档案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为灰色的地带,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使用和整合[4]

(二)相关人员对管理不够重视

档案管理首先要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精度,但在现阶段的档案建立中,大多数的档案精度却不容乐观。如果无法保证档案基础数据的精度,那后期医疗工作的开展也将成为天方夜谭。虽然说部分医疗机构也意识到这一点,并展开了相关档案的核查工作,但由于耗费资源过多,且收益相对较差,所以大多数的核查工作几乎都不了了之。

(三)档案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在传统的纸质档案中,数据丢失、档案丢失等问题一直出现在所有行业的档案管理中。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运作效率。而现阶段虽然数据化的加入,大大改善了传统数据档案的丢失问题,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成了当代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档案的保密性直接涉及到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如果丢失造成的社会影响将不可估量[5]

(四)相关人才相对较少

由于医疗机构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所以大多数的人才选择也相对较松。尤其是在地方医疗机构中,甚至成为了关系户的重灾区。由于缺少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所以也很难对档案进行调整。而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扩展,这些人员的新技术掌握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也很难满足新时代的数据管理需求。

三、提高医疗管理档案能力的主要方案

(一)明确医疗档案的定义

上面也说到限制医疗档案价值发挥的主要因素为医疗档案的定义较为模糊,因此针对于这方面,医疗部门可以尝试将医疗档案才分为三个部分,即分别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患者。经过拆分后,三方面的利益互不侵占,这也能够使医疗档案能够在三方主体中发挥最大价值。而在使用上,患者方的档案利用也能够更加方便。比如在跨地区的医疗活动中,患者就可以将医疗档案直接应用于疾病诊治中,而不仅局限于单一医疗机构或者单一地区的疾病治疗,这将大大提高我国医疗政策的落实质量。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其资源配置也能够有较强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手头档案与政府方的档案进行数据对照,从而主动对医疗资源进行申请,以扩大自身的生长空间。而在政府层面,其综合性的医疗档案可以对各个医疗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并能够建立起立体的疾病控制网络。

(二)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体系的信息化

在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停留在档案的数据化,从整体上看来,这对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十分有限。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尝试扩大自身格局,比如创建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增加患者、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间的交互频率。但同时,档案处理门槛的降低也就意味着信息的真实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相关宣传,以呼吁更大的民众加入档案管理平台。如果有必要,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制性来保证数据的真实。而对于患者,则可以为患者创建独立的终端交互平台,以满足最基本的信息验证、核实以及档案使用需求,从而提升患者在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弱势地位[6]

(三)保证医疗档案管理体系的安全性

(1)数据安全

在数据安全的保证上,网络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密技术来对档案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档案的抗破解能力。在档案使用中,则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权限检查,比如通过密码、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身份识别,以免医疗档案被非法使用。若政府或者医疗机构需要对档案进行特殊使用,则需要提前向患者声明,以保证患者的基础利益。如果是社会第三方想要调动患者的医疗档案,这需要事先获得三方同意。而针对黑客入侵,则需要网络功能时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通过迷惑数据来扰乱黑客的视线,从而保证真实档案的安全。

(2)体制安全

在体制安全的保证上,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的立法建设以确定医疗档案的权益归属方。而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则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进行扶持。比如对于一些不具备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员,那政府可以拜托第三方社会福利机构来保证档案的正确使用。而当此类人员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政府人员也可以为其设置绿色通道,以保证该类人群的正当医疗权益。而对于违法使用档案的人员,则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未来医疗档案管理的需求会逐渐增大,所以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定期更新硬软件,并做好相关软件的使用培训。如果有条件,医疗机构可以联合建立数据库,从而进一步加强医疗档案的可利用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疗档案的价值会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而逐渐上升,这也意味着患者、医疗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其利用。但同时,医疗档案价值的提升也代表着其更加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所以也需要网络安全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以免数据丢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时洪亮.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档案,2020,No.237(04):71-72.

[2]杨翠.分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29卷24期,341页.

[3]玛依拉·司马义.新形势下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分析[J].天津社会保险,2019,009(001):P.59-59.

[4]吴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及相应对策[J].卷宗,2019,009(019):161.

[5]王小亮.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与实现途径[J].卷宗,2019,000(024):139.

[6]胡娟娟.新形势下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及实现途径[J].智库时代,2019,000(026):P.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