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伽师县农民用水协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浅析伽师县 农民用水协建设

买日也木姑 ·阿布力克木

伽师县水管总站, 新疆 844300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鼓励农民用水组织创新发展的要求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基层水权制度改革,积极组建了灌区农民用水户用水协会,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化运行,充分调动用水户自觉自愿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促进了末级渠系工程的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关键词: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灌区

为有序推进互助、互惠、互利的群众自主用水组织,作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之一,我县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新机制,引导试点乡镇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农民用水组织。本文通过介绍伽师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的运行管理制度,分析用水协会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用水协会的组建历程及运行管理

1、组建历程

用水协会是由用水农户自发自愿组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群众性社会团体。为加强灌区水管工作,确保广大用水户依法用水权力,有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配水和用水工作机制,2001年至今20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按其发展状况大体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探索徘徊期、快速发展期、无序止步期、改革攻坚期、完善发展期。

探索徘徊期:2001年伽师县开始探索组建农明用水协会建设。当年全县仅有6、7个村级农明用水协会。水协主要依靠项目成立,依靠项目资金为农民用水协会配备了基本办公设备。水协办公地点设在村委会院内,借用村委会的办公室,协会的作用十分有限。

快速发展期:2005年水利部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基层群管组织体制改革,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大力推进了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在此机遇,伽师县农民用水协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仅仅用了2的时间,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水协组织全覆盖,在村一级,以中心村为依托,成立村级农民用水协会,达到了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水协执委,水协主席100%由农民担任,水协的工作初步走入正轨,开始协助乡镇水管站所在末级渠系及田间地头发挥重要的水管作用。

无序止步期:由于全县各行政村农民用水协会属于县农民用水协会办公室管理,各农民用水协会处于分散状态,县级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办公室人力不足,出现协会执委随意调换、增加水协人员数量,无法保证按时发放水协报酬。

改革攻坚期:2009年县人民政府特意重视农明用水协会建设,安排创新思路,重组农明用水协会组织。全县水协完成换届重组,按渠系组建协会队伍,协会职位数量调整,明确职责,提高报酬标准,调动协会执委工作积极性。

完善发展阶段:为完善农明用水协会建设,发展农业灌溉管理,我县2011年主要以乡镇灌区为单位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全县成立12个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各灌区协会设置协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测配水原一名,机井管理员一名,以村为单位设置名水协执委。

  1. 职责与运行管理

农民用水协会的任务是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当地农户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灌排服务,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伽师县农明用水协会目前在我县农业灌溉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不重要作用。一是承担村取水口以下分水配水任务,做好田间地头水管工作,登记用水户灌溉亩次;二是承担灌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任务,提高工程完好率和使用效益。三是协助水利部门完成灌区内水费征收任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灌溉管理制度

通过实施不同的灌溉周期制度,做到科学分配、合理调配灌溉用水量。协会根据核定的灌溉面积,在灌溉用水期之前向用水村组下达各自水期的用水计划,各用水村组根据不同用水户的灌溉面积,再合理制定本水期用水计划,做到科学配水、合理用水、依法管水,从而达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目的。

2、制定水费征收办法

通过制定水费征收办法,测算分类农业水价,水价监审部门核定,出台指导价格,由用水户协会收取,切实做好水费征收工作。对收费项目及水费收取的面积、标准、金额,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严格执行由水价监审部门核定的农业水价,不得擅自提高水价。根据各用水户的灌溉面积和用水量,逐一上门与农户核实、对接确认,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收取的农业水费及时足额上缴至水利局水费专户。

3、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用水协会的财务管理。规定时间内对协会收支情况进行公布,履行相关程序,接受水利、财政等各方监督检查,确保协会财务管理民主、公开透明、用有成效。

4、制定工程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灌区水协工程管理制度》、《伽师县农民用水协会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遵循“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末级渠系运行管理模式、厘清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保证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三、用水协会所发挥的作用

1、解决了用水管理中的“主体”缺位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有人用无人管、有钱建无钱管、有法依无法管”的现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使用寿命也受到严重影响,工程效益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通过成立用水协会组织,由受益的用水户通过民主方式组建用水协会,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进一步培育了农民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的缺位难题,有效地实现了用水户协会和用水户之间的互赢。

2、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

长期以来,农民种田习惯于大水漫灌,加之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化肥施用需要伴有较大水量,用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以需定量、以量定价,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广大用水户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节水工作中,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民的自身效益。

3、增强了干群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立农民用水组织,对灌溉用水进行统一调配管理,较好地规范了用水秩序,解决了用水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提高了用水效率。协会在充分享有用水管理民主权利的同时,积极维护农民的用水权益,在减少群众用水之间纠纷的同时,又改善了干群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农民的合法用水权,增强了农村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三、用水协会运行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运行实践,用水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缺少运行管理经费。由于用水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运行管理上资金不足,从而导致管理缺位,不仅影响项目发挥应有作用,使建设成果大打折扣,还会造成改革成效难以为续。二是农户缺乏参与积极性。目前制定了一系列节水奖励政策,但由于在推广管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面的投入较大,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导致农民在节水改造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主动性不够。

四、对策措施

1、优化用水协会的组织结构

积极推行组建以镇为单位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联合会,所辖村作为分会。由镇统一牵头管理,统一调配资金,统一安排管理人员,消除末级渠道产权、资金和管理方面的缺位现象。

2、加强用水协会的学习宣传

用水协会要定期召开理事会成员和常务理事会成员以及会员代表大会,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向会员报告用水协会开展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不断加强用水协会人员业务学习,提高用水协会管理水平。

3、强化协会的财务管理

严格落实农民用水协会财务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末级渠系维修养护费全额拨到协会账户,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和农明用水协会正常运行。

4、加强田间计量设施的管理

明确专人记录水量,同时对安装在渠道内的量水设施观察测量记录上下游水位读数,及时准确提供农业用水记录数据。明确专管人员加强日常管理,严禁人为破坏,确保田间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结语

我县通过健全基层水利保障体系,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建设,进一步培育了用水户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了协会的管理能力。但在如何发展壮大这一自治组织,增强农民用水自律和民主管理意识方面,今后还需在理念、方法、制度、机制、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实践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伟,圣红琴.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12):68-73.

[2]周伟,朱仁权,吴春海,等.城市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1(1):37-38,47.

[3]胡锦辉,孙勇.江苏灌区:打造“用水早知道”品牌服务灌区“农事早安排”[J].中国水利,2019(24):144-147.

[4]李明,王永涛,陈会军.昌乐县灌区田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山东水利,2014(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