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城市微循环公交规划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基于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城市微循环公交规划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吴永力

柳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柳州市现状微循环公交进行研判,发现存在线路功能定位混乱、覆盖率低、服务水平差、与客流不匹配等问题,然后以社区15分钟生活圈范围作为交通小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根据既有微循环公交存在问题及预测结果,提出线路调整和规划方案,以寻求服务居民出行的最佳微循环公交模式。

关键词:社区15分钟生活圈;微循环公交线路;邻里中心;最后一公里;线路调整及规划

1 引言

微循环公交,也称为社区公交,主要解决居民入户前“最后一公里”难题。现状柳州市共开通了21条微循环公交线路,线路总长173.32km,共设置310个公交站点。目前,在营的微循环公交车辆有57辆。根据客流统计,微循环公交日均客流总量达8500人次以上,有效的缓解了人们出行的毛细需求。

2 柳州市现状微循环公交问题分析

1)现状微循环公交与支线公交功能定位混乱,难以发挥其效率

在现已开通的21条微循环公交线路中,有8条微循环公交线路长度大于8km,超过公交支线运营长度,如502路和505路等,线路长度甚至超过普通公交线路最大值12km。另外,部分社区公交布设于主干道上,功能与干线公交无明显区分,如:8路布设于桂柳路、502路与506路布设于官塘大道等主干道上。

(2)微循环公交服务水平低,乘客候车时间久,吸引力不足

为全面了解柳州市居民对已开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满意度情况,开展了调查。根据统计柳州市微循环公交线路整体满意度为86. 1%,其中满意度最高为服务态度89.9%,满意度最低为候车时间79.5%,低于80%,这直接导致了公交乘车率低,吸引力差。

3)微循环公交与客流布局不匹配,存在服务盲区

依据2020年柳州市居民OD出行数据分析,现状柳州市部分片区内部出行强度高但微循环公交线路覆盖较少,例如:旧机场片区、古亭山片区、柳江北片、基隆片区、沙塘老城区等。此外,部分线路经过的区域居民出行强度较低,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

3 微循环公交线路调整及规划方案

3.1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对柳州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研究,结合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以及近期开发区域对市区各片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如下图1。未来内部出行强度达10000人次/h以上的片区,除了跃进路沿线、城中半岛、西环东、拉堡、火车站周边、旧机场、荣军片、雒容、沙塘老镇区等区域外,新增古亭山、河东北、柳东的滨江、职教园、商务中心区等片区。

623958a7a6ad2_html_1cd2409814e2f900.png

图1 2020年(左)与2025年(右)内部出行强度图

3.2既有微循环公交与需求衔接分析

根据预测,目标年内部出行强度高,但尚未有社区公交线路覆盖的区域主要有沙塘老镇区、河东北片区、古亭山片区、职教园片区、旧机场片区、基隆片区以及拉堡片区,建议在以上片区增设微循环公交线路,满足人们公交出行需求。

3.3既有微循环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针对现状既有微循环公交线路存在的问题,建议将8、502、509、77、106、503、505和506路调整为普通公交线路。

3.4新增微循环公交线方案

1)微循环公交线路布局原则及策略

1)布局原则

a)线路及站点应结合居民出行特征设置,尽可能方便乘客上下车[1];

b)运行线路不宜过长,且线路走向多沿次干路及支路设置,车型以中小巴为主[1];

c)结合主要客流集散点与社区的分布关系,明确微循环公交线路的设置模式[1];

d)结合15分钟生活圈,利用其邻里中心配备微型公交首末站,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2种:

建设模式一:利用邻里中心建设路侧式深港湾微型公交首末站,需占地约400平方米,可布设2个首末线路公交停靠位、休息室、设备房、厕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可为微循环公交线路开通提供首末站功能、以及与公共自行车换乘功能。

建设模式二:综合集成开发模式。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邻里中心建设公交场站可以实现与不同物业进行复合开发,形成场站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公交优势,集中人气,以公交带动商业,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引导地区的合理发展[2]。

2)布局策略

依据2020年柳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社区居民公交出行目的主要以购物、上班、上学为主,出行比例达到了51.45%。因此,本次微循环公交线路主要串联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共服务中心+轨道或BRT站点+商业中心或农贸市场+片区行政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2)线路规划方案

根据轨道交通和BRT线路走向及站点周边客流需求,建议新增25条服务社区的微循环线路。考虑到线路全面铺开实施难度高,投入资金大,故综合各片区现状实际情况,可按照近期(2020年-2022年),中期(2023-2025年),远期(2026-2035年)分批实施。近期建议试开通运行5条微循环线路,线路总长36.1km,计划共投入运力12台公交车,发车间隔均为10分钟/班,运力采用 6-7.5m纯电动中巴车型。具体方案如下图2所示。

623958a7a6ad2_html_3efbd90db60e140c.png

图2 柳州市微循环公交线路规划图

4 结语

微循环公交作为城市公交体系的微观层面,是一种衔接居住区与主要客流集散点的短线公交模式,可以方便社区居民与学校、商业区、公共活动中心、轨道站点及公交枢纽等之间的公交联系[1]。在微循环公交的线路政策保障上,应当在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票价体制、运行组织及调度、公交宣传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保障措施,如定额补贴、完善公交场站体系、换乘免费、建设智能调度系统、推行特色公交等,引导更多的居民使用,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同时,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关桢. 社区公交发展模式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2014:221-228.

[2]李锁平,吴炼,彭佳. 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浅析[C]//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4:87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