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杜鹏

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人民政府 山东 济宁 272506

要:当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栽培模式上,对科学先进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认知不到位,导致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因此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规范具体的小麦种植技术方案,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切实推动地方小麦种植产业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水平落后。由于农户并未对小麦种植有一个较深的认知水平,而且宣传部门也未针对小麦种植相关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有效宣传,导致农户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技术也较为陈旧、落后,从而造成小麦种植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并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病虫害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当前,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自然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使极端天气的出现变得愈发频繁。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虽然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得以迅速发展,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却较为滞后,再加上种植人员并未对小麦种植有一个较深的认知水平,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没有考虑其品种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特征,一旦病虫害发生,势必会给小麦产量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由此便会给农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小麦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1、优选良种。选择合适的品种,能够为小麦的健康、良好生长奠定根基,进而促进优质高产的实现。一般以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害能力强等作为小麦品种选择的基本要求,并尽量从省、市推广的优质品种中进行选择,这样能够很好地保障小麦种植中小麦品种本身的优质性。

2、整地施肥。要对小麦种植地的土地土壤条件进行严格选择,确保小麦种植地地势较高且平坦、排灌方便,同时土壤层深厚、肥力良好、耕作层较深,能够为小麦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如果种植地面积较小,可采取人工锄头深翻的方式进行深翻灭茬;如果种植地面积较大,则需要通过翻耕灭茬机的高效作业,对整片种植地进行有效深耕和灭茬。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精耕细耘,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30cm,从而确保土壤足够疏松、均匀,改善土壤透气性和墒情。配合整地作业,通常还需要落实去除田间残茬与杂草的工作,同时合理施用基肥,为小麦种植生产创造良好肥力条件。在施用基肥时应当以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氮肥、磷肥与钾肥配合使用,而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施用微量元素。在施基肥的过程中应当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方式,以免造成大量化肥浪费的情况,切实提高肥效。将有机肥与化肥均匀撒施于地表后,需要及时深耕25cm-30cm,确保肥料有效深施。配合深耕作业进行施基肥作业,另外还需要加强土壤处理,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有效降低小麦发生病虫害的几率。通常可采取撒施“毒土”的方式进行土壤处理。以克百威拌细土并进行均匀撒施,配合翻耕作业让“毒土”深入土壤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灭病菌作用,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可靠支持。

3、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与处理,确保种子质量达标,能够为优质高产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在播种前,应当于选定种子后对种子进行筛选,通常要确保小麦种子纯度、净度以及发芽率分别达到99%、99%以及85%,同时种子水分含量不能超过13%。但凡是未满足这些硬性条件的种子,都应当被筛除掉。在筛选过程中还要观察并及时剔除掉坏种、病种、残种等,以免这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种子影响小麦种植生产的产量与质量。在筛选好种子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后,能够促进小麦早出苗、出壮苗,同时起到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农药施用量与施用次数,进而减少环境污染与田间操作,兼具省工、节本、增效等优势。种子包衣处理往往具有针对性强、控效期长、用药量少等优势,能够推动小麦病虫害防治关口前移,在有效控制苗期病虫害的同时延迟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期,降低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在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时应当做到科学选择药剂,确保用药安全,未在当地试验示范的种子处理剂不得选用,同时对用药剂量、浓度等应当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变更,尤其要严禁超量、超范围使用。包衣过程中应当确保药剂全面、均匀覆盖于种子表面,否则包衣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大力示范推广专用机械包衣,进一步提高包衣质量与效果。包衣时应当做到现包现用,当日播完。如果没有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则需要采取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田间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用药剂进行拌种,是保障药剂拌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和关键。需要注意的是,拌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出苗,故而拌种后需要通过适当加大播种量的方式来保障出苗量,进而为优质高产提供保障,以免出现出苗少而影响产量的情况。

4、适时适量播种。适时适量播种,是促进小麦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地方气温情况以及小麦品种,合理控制播期,才能为小麦的健康、良好生长提供有力支持。同一品种可先播低产田,再播中产田,最后播高产田。对于不能在适播期内播种的小麦,在播种时应当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而适量播种则是在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播种成本的科学办法。小麦播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减产。如果小麦播量过多的话,会导致田间麦苗出现争养分、拥挤的情况,进而形成弱苗,导致麦苗抗倒伏能力弱,相应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如果小麦播量过少的话,难以保证最后的出苗量,无法充分利用田间土壤与养分,也会影响产量。在播种小麦时,对产量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品种差异、播种时期、地力水平等因素。针对分蘖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应当适量减少播量;反之分蘖能力较弱的小麦品种,则需要适当增加播量。

三、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在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可以制定物理化的防治方案,该方案的主要措施为人工割草、划锄锄草。能够使外界影响因素发生改变,进而使小麦在种植过程中的土壤湿度及温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使土壤通风性更好的同时,也能防止杂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使病虫害防治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

2、化学防治。在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化学技术来达到防治目的,这种防治方案主要是以喷洒农药为主,以此减少病虫害发生。在运用该方案过程中,需要确保农户对药剂的使用时机进行精确把握,确保化学防治效果达到最佳。在化学防治时,可混合使用杀虫剂与复配杀菌剂,对于小麦在抽穗过程中出现的赤霉病、锈病、蚜虫、白粉病等,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啶虫脒、高氯甲维盐、多菌灵、吡虫啉等药剂来对小麦进行喷洒,以此防止上述病虫害进一步蔓延。

3、生物防治。生物方法是近些年农业部门极力倡导的,这种方法借助于病虫害的天敌来起到消灭病虫、害虫的作用。通过生物技术来进行病虫害预防与治理,能够保证小麦生长安全,同时也具备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比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助振频灯杀虫技术来消灭成年黏虫,进而防止小麦再次出现该类虫害。

结束语

为了确保小麦种植产业的健康良好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落实农机农技推广工作,投入足够资金支持,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与项目,加强病虫害防治,切实实现优质高产的同时推动小麦种植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勤.小麦种植管理及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0(18):379-381.

  2. 赵圆.小麦种植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J].新农业.2019(26):144-146.

  3. 孙捷.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1(1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