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孙洋

山东上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保持着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有效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长期以来,节能减排是众多学科和行业关注的问题,通过绿色能源技术、高效清洁节能技术等技术进步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与上述“技术进步式”减排路径不同,城乡空间规划通过“结构调整”方式实现减排目标。这是因为城乡空间规划作为一种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管制体系,可以综合协调土地上的各种生产生活生态要素及其活动来干预和影响区域的碳排放,从而对城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形成长期的结构性影响。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引言

进入新发展阶段,城乡建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

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城市规划可以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并不是单纯地采取技术手段来控制城市的发展,而是通过技术化、公众化、社会化的管理系统,对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在城市内开展的所有活动,也需要受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规划管理是多样化的;从内容层面来看,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市政、人防、用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从服务对象层面来看,城市规划管理包括资源、技术、配置等方面;从调控方面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区域管理、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城市规划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等于一体的管理工作总称。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主要由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行政评审部门等完成相应的工作。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建设进行有效规划,促使其可以顺利实施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对社会公众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2.1更新规划理念

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发现,即生态城市政策的发展还处于第一阶段,在物质条件初步满足的情况下,对于环境的绿色低碳设计还不够全面,通过文明世界的精神解决物质空间的冲突持续加剧。人类正在从对社会公正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解层面出发,把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到新的高度,传统文明的进程亟待被完善。城市改造在低碳、绿色和环境文明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做好规划,更新整合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城市和乡村的全面振兴所体现的不仅是人口,还有低碳观念的渗透,其能够促进设计、标记、活动和方法规划的思想更为明确。文章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规划思路和实际方针,对传统空间编制进行了创新规划。面对低碳环保型城市的发展架构,应该将城市的发展规划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将低碳环保的概念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教育的普及,使之成为一项硬性措施。

2.2太阳能热水

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的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太阳能的应用研究,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建筑设计的实际效能。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在朝南的屋面上安装适宜的集热板,并根据规划区域所处的经纬度对屋面倾角进行精确计算,从而得到屋面的最佳倾角,切实提高太阳能的实际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应用太阳能热水的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还要切实提高太阳能装置与建筑物结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达到相对统一的视觉效果,有效减少太阳能装置对建筑物外观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太阳能装置的设计,使太阳能装置成为建筑物上的特殊装饰,从而形成更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2.3生态系统空间结构

在绿色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以空间层次为基础,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设计,包括层间结构、绿色廊道结构,具体指的就是城市的污水收集系统、供水系统、绿色交通系统等,这一层次的绿色化规划设计是归属于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例如,在该层间结构的设计中,要解决民众生活和交通问题之间的矛盾,考虑到交通拥堵问题、尾气污染问题、噪声扰民问题等,将绿色交通设计理念应用其中,形成绿色交通体系,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考虑到车道宽度、扩大路口、方格路、网路缘石、转角半径等细节之处的设计,要以解决城市矛盾为主,提高绿色交通的设计效果,打造更高的人民幸福指数。

2.4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城市的规划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应注重能源的转化和排放废弃物这两大要点,从建筑物的设计初期就考虑这一关键的设计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建设为目标,重视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协调性,营造健康、舒适的内部环境,强调节能环保的设计效果,确保绿色建筑物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电能照明和空气质量,处于低噪音中,形成建筑物内外协调环境。为了更进一步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目标,要对绿色建筑设计时的气候特点进行充分的考量,平衡室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加大对绿色材料的使用力度,为城市的绿色化建设注入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阶段,仍旧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有必要逐步构建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考虑到我国的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环境特色等,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力度,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应用和推广起到指导作用,提高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在空间层次视角下,为绿色城市的规划设计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2.5生态调查与生态功能区划

运用RS、GIS技术和InVEST模型,进行生态调查,并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适宜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敏感性,划分生态功能区。针对不同的生态服务类型,开展定量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建区和限建区等.生态系统服务区可为生态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空间上的框架。明确各区生态保护的重点,建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标准,预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根据各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特点,合理配置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空间,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生态系统服务区的划分要坚持以下原则:①生态系统服务网是相互关联的整体;②生态系统服务区要以供给为主,兼顾需求;③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循环,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性;④保护核心生态系统服务,挖掘潜在生态系统服务。

2.6建筑保温

目前,用于建筑保温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隔热门窗、围护结构保温、太阳房和蓄热墙等。对于隔热门窗而言,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门窗材料的隔热性能,同时不断优化门窗的密闭性,有效减少房间内的热量损失,从而达到建筑保温的根本目的。在围护结构保温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保温围护结构,比如保温砂浆等,从而切实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有效减少建筑取暖对能源的消耗。太阳房白天可以吸收太阳的热量,通过蓄热墙达到蓄热的目的,然后在夜晚的时候对蓄积的热量进行释放,从而使室内温度能够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有效减少建筑的昼夜温差。

结语

今后我国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是时代赋予规划学人的使命。期待各位同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乐天.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

[2]夏利超,谭震.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J].居业,2020.

[3]庞拓,张田庆,马秀玲,等.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思考与分析[J].城市住宅,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