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瓦斯隧道施工通风计算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5

微瓦斯 隧道施工通风计算与设计

周超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 710000

摘 要:对于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高速铁路隧道而言,施工中的通风问题是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隧道通风计算须对其通风方案进行设计,其次针对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计算,进而选定合适的通风设备。本文以渝昆铁路倪家村隧道为研究背景,整体选用“压入式”通风方式来进行隧道通风,通过对各区段通风量及风压的计算,得到适配的通风设备,为该隧道的通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通风;风量计算;设备选型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及发展的进一步需要,对高速铁路线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此隧道便成为线形控制的手段之一。在长大隧道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考虑到隧道通风的问题,特别当隧道内存在瓦斯等有害气体时,隧道通风便成为隧道修建的充分必要条件[1~3]。关于隧道通风的计算与设计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刘攀等[4]运用隧道施工通风量、通风阻力和风压的计算方法,为隧道施工通风系统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易茜[5]针对"十四五"期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现有隧道的通风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郭世荣[6]针对某长大隧道的通风计算所用到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计算,得到该隧道通风的相关信息。本文以渝昆铁路倪家村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定该长大隧道通风的设计思路;其次对各分区的通风量进行计算;再其次对其风压进行修正;最终依据修正结果选取合适得通风设备。为该隧道的通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工程概况

新建渝昆铁路YKYGZQ-7标倪家村隧道位于田坝~寻甸区间,全长10349m。全隧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8.5‰(1264m)、3.0‰(2500m)、25‰(6585m)。本隧道辅助坑道采用“1斜井+1横洞+1平导”方案。于DK615+400线路右侧设无轨双车道斜井,断面尺寸为7.5m×6.2m,长400m,坡度为6.5%。于DK622+500线路左侧设无轨双车道横洞,断面尺寸为7.5m×6.2m,长728m,坡度为-2.3%。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设平导,平导与线路左线线间距为35m,全长5011.37m。PD1K617+500~PDK620+330段2830米采用无轨单车道I型,内净空尺寸5.0m×6.0m,PDK620+330~PDK622+511.37段2181.37米采用无轨单车道II型,内净空尺寸6.5m×6.2m,坡度为25‰,与正洞相同。

2.总体设计思路

按照隧道施工安排,倪家村隧道共划分为4个工区,即进口、斜井、横洞及出口工区,本分部承担进口、斜井及横洞工区的施工。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组织安排,各工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各主要作业面基本数据见表1;

1 各主要作业面基本数据

序号

施工段

单位

斜井/横洞长度

正洞小里程

正洞大里程

平导小里程

总长

1

倪家村隧道进口

m

/

/

962

/

962

2

倪家村隧道斜井

m

400

678

/

/

1078

3

m

400

/

2450

/

2850

4

倪家村隧道横洞

m

728

4650

/

/

5378

5

m

728

3985

/

/

4713

6

m

693

/

/

5011

5704

2.1进口工区

隧道进口工区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在距离洞口不小于30m位置处设置轴流风机,接风管至掌子面进行压入式通风。进口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62429c895b28d_html_64dc8b862d613232.png

1 倪家村隧道进口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

2.2斜井工区

隧道斜井工区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在距离洞口不小于30m位置处设置轴流风机,接风管至掌子面进行压入式通风。斜井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62429c895b28d_html_6a99182fb0d6233b.png

2 倪家村隧道斜井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

2.3横洞工区

隧道横洞工区后期出口贯通后有条件采用巷道式通风。但巷道式通风施工组织难度大,需设置多道风幕,影响车辆运输。根据推算工期,出口贯通日期为2024年6月7日,横洞工区贯通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巷道式通风可利用时间短;同时污风通过平导由横垌排出,断面小,风阻力大,不利于通风。故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在距离洞口不小于30m位置处设置轴流风机,接风管至掌子面进行压入式通风。横洞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62429c895b28d_html_13e39715b14889f8.png

3 倪家村隧道横洞工区通风平面示意图

3、通风量计算

通风量需分别计算进口工区、斜井工区以及横洞工区,计算步骤均一致,由于文章篇幅原因,以横洞正洞计算为例,其余位置列与表2中。

3.1 计算参数的选择

本标段独头通风的最长距离为横洞工区工作面1,长度为5378m,计算风量时独头通风距离取最大值。

  1. 开挖断面围岩等级为Ⅲ级;

  2. 横截面面积为139.9m²;

  3. 一次开挖长度为3m;

  4. 一次爆破耗药量:A=0.7×139.9×3=294kg;

  5. 隧道内最多工作人数:开挖24人,机械司机6人,喷锚支护5人,二次衬砌10人,勤杂工5人,管理人员5人,总计55人;

  6. 正洞洞内高峰时掌子面使用内燃机,按1台ZLC50B装载机(163KW),1台1m³长臂挖机(200KW),隧道内6台自卸汽车(164KW)(其中掌子面1台满载,2台空载,其余隧道内行车);

  7. 爆破后隧道通风排烟时间:t≤30min;

  8. 通风管径:φ=2000mm;

  9. 百米漏风率β=1%。

3.2 需风量的计算

风量计算按压入式通风考虑,确定工作面需风量,需计算出稀释炮烟所需空气量Q1,满足洞内工作人员呼吸所需空气量Q2,满足洞内最小风速所需空气量Q3,稀释瓦斯涌出量需空气量计算Q4,稀释内燃机械废气所需空气量Q5,取其最大者即为压入式通风系统出风口的所需风量Q。横洞工区工作面1通风长度5378m。

(1)排除炮烟需风量Q1(m³/min)计算:

Q1=5Ab/t (3.1)

式中:t-通风时间(min);

A-爆破耗药量(kg),取294kg;

b-1kg炸药有害气体生成量,取40 m³/kg;

则Q1=5Ab/t=5×294×40/30=1960 m³/min

(2)洞内最大工作人数需风量Q2(m³/min)计算:

Q2=qkm (3.2)

式中:q-每人需要新鲜空气标准(m³/min),取4 m³/min;

k-风量备用系数,取1.25;

m-同一时间内洞内最多工作人数,取55人。

则Q2=qkm=4×1.25×55=275m³/min

(3)最低风速要求需风量Q3(m³/min)计算:

Q3=VS×60 (3.3)

式中:V-洞内允许最小风速,取0.25 m/s;

S-巷道断面积,取139.9m²;

则Q3=VS×60=0.25×139.9×60=2098.5 m³/min

  1. 瓦斯涌出量需风量Q4(m³/min)计算:

Q4=QCH4/(B-B0)•K (3.4)

式中:QCH4-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取0.5 m³/min;

B-工作面瓦斯允许浓度,取0.5%;

B0-送入工作面风流的瓦斯浓度;

K-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掘进面一般为1.5~2,取2;

则Q4=QCH4/(B-B0)•K=0.5/(0.5%-0)×2=200m³/min

(5)稀释和排除内燃机械需风量Q5(m³/min)计算:

Q5=K∑(Ni•Ti•fi) (3.5)

式中:K-功率通风系数,取3 m³/(kw·min);

Ni-每种内燃设备的额定功率,kw;

Ti-每种内燃设备的工作利用率,满载取值为1,空载取值为0.9;

fi-每种内燃设备的负荷率,满载取1,空载取0.3;

则Q5=K∑(Ni•Ti•fi)=3×(163+200+164×2×0.9×0.3)=1846m³/min

3.3需风量的计算结果

各工作面需风量见表2。

2 各主要作业面需风量计算结果

(m³/min)

序号

施工段

Q1

Q2

Q3

Q4

Q5

1

倪家村隧道进口

1960

275

2099

0

1846

2

倪家村隧道斜井

小里程

1960

275

2099

0

1846

3

大里程

1960

275

2099

0

1846

4

倪家村隧道横洞

工作面1

1960

275

2099

200

1846

5

工作面2

1960

275

2099

200

1846

6

平导

640

170

683

200

1154

4、风压计算

风压计算需分别计算进口工区、斜井工区以及横洞工区,计算步骤均一致,由于文章篇幅原因,以横洞正洞计算为例,其余位置列与表3中。

4.1高原及局部风压计算

倪家村隧道地处海拔2000m处,通风设计应考虑海拔高度对通风阻力、风量、风压的影响。以横洞工区工作面1通风长度5378m为例计算。

(1)考虑风管漏风系数,实际洞口需要供应的新风量Q6(m³/min)为:

Q6=max(Q1,Q2,Q3,Q4,Q5)/(1-β)L/100 (4.1)

则Q6=max(Q1,Q2,Q3,Q4,Q5)/(1-β)L/100=2099/0.9954=3613m³/min。

(2)高原地区施工通风设计海拔对通风阻力、风量、风压的影响,按式(4.2)计算:

Q=760/P•Q (4.2)

式中:P-高山地区大气压力(mmHg),取596mmHg;

Q-正常条件下计算的风量(m³/min);

则Q=760/P•Q=760/596×3613=4607m³/min

  1. 计算局部风阻力

HX=∑ξ×V×ρ/2 (4.3)

式中:∑ξ-修正系数,取为1;

V-出口风速,取值为14.22m/s;

ρ-空气密度,1kg/m3

则HX=∑ξ×V×ρ/2=1×14.22×1/2=100pa。

  1. 沿程阻力

Hf=λρLV/2D (4.4)

式中:λ-管道摩擦系数取为0.01;

L-通风距离取为5378m;

D-通风管道直径取为2m;

V-管内平均流速19.4m/s。
则Hf=λρLV/2D=0.01×1×5378×19.24/(2×2)=5060pa

(5)其他风阻:H其他=αHf。风阻系数参照规范《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取值为0.1。则H其他=0.1Hf=506Pa

则总风阻力为H=HX+Hf+H其他=100+5060+506=5666pa

4.2风压的计算结果

各工作面风压见表3。

3 各主要作业面风压计算结果

序号

施工段

风压(Pa)

1

倪家村隧道进口

2824

2

倪家村隧道斜井

小里程

3126

3

大里程

3870

4

倪家村隧道横洞

工作面1

5666

5

工作面2

4656

6

平导

3176

5通风设备的选择

5.1风机参数

横洞工区为微瓦斯工区,洞内风机采用防爆型,风管采用抗静电、阻燃的双抗风管。施工期间当掘进长度小于150m时,采用自然通风;当大于150m时采用长管路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为主。

各型号风机技术参数见表4。

4各型号风机技术参数表

序号

风机型号

风量(m3/min)

风压(Pa)

功率(Kw)

备注

1

SFD(B3)-No12.5

1550-2912

860-5355

2×110


2

SFD(B3)-No13

1695-3300

930-5920

2×132


3

SFD(B3)-No14

1936-3772

1017-6472

2×160

变频

4

SFD(B3)-No14

2250-4384

1124-7155

2×200

变频

5.2通风设备选择和配备

根据计算结果及风机技术参数,各工点风机配置见表5。

5倪家村隧道风机配置表

序号

施工段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进口

轴流风机

SFD(B3)-No12.5

1台

2×110Kw

2

风管

Φ1.5m,20m/节

962m

百米漏风率1%

3

斜井

小里程

轴流风机

SFD(B3)-No12.5

1台

2×110Kw

4

风管

Φ1.5m,20m/节

1078m

百米漏风率1%

5

大里程

轴流风机

SFD(B3)-No14

1台

2×160Kw

6

风管

Φ1.8m,20m/节

2850m

百米漏风率1%

7

横洞

工作面1

轴流风机

SFD(B3)-No14

1台

2×200Kw

8

风管

Φ2.0m,20m/节

5378m

百米漏风率1%

9

工作面2

轴流风机

SFD(B3)-No14

1台

2×200Kw

10

风管

Φ2.0m,20m/节

4713m

百米漏风率1%

11

平导

轴流风机

SFD(B3)-No14

1台

2×160Kw

12

风管

Φ1.8m,20m/节

5704m

百米漏风率1%

为加快污浊风排风速度,保障人身健康,提高工效。计划斜井工区在斜井与正洞交接处、正洞大里程间距800m处各安设1台30Kw射流风机向外排风;横洞工区在平导与正洞交接处、平导小里程间距800m处及横通道各安设1台30Kw射流风机向外排风。

6小结

(1)隧道通风根据进口、斜井及横洞工区的划分进行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进口、斜井及横洞工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

(2)进口段通风设备采用1台2×11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962m,直径为1.5m;

(3)斜井小里程段通风设备采用1台2×11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1078m,直径为1.5m;大里程段通风设备采用1台2×16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2850m,直径为1.8m;

(4)横洞工作面1通风设备采用1台2×20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5378m,直径为2.0m;工作面2通风设备采用1台2×20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4713m,直径为2.0m;平导段通风设备采用1台2×160Kw轴流风机,风管长度为5740m,直径为1.8m。

参考文献

  1. 胡清华.武汉三阳路公铁合建越江隧道通风设计[J].隧道建设,2017,37(01):62-67.

  2. 林永贵,陈晓裕.莫洛瓦斯隧道通风设计[J].中外公路, 2014, 34(02): 200-202.

  3. 黎爱清,刘世杰.青藏铁路关角特长隧道通风设计与施工[J].铁道标准设 计,2013(06):92-96.

  4. 刘攀,张少雄,孙龙,谢全敏.五阱明隧硐工程施工通风计算与设计[J].土工基础,2021,35(05):549-552.

  5. 易茜.高速公路隧道通风计算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1(08):141-143.

  6. 郭世荣.长大隧道通风设备选型计算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