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研究

贾梦真 张琳琳

国网费县供电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3400

摘要:农村供电所直接服务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电力保障,满足农村地区对于电能的需求。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电力体制改革也在同步推进,不断深入,供电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供电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

1农村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农村供电所配网维护力度严重不足,供电服务存在不到位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农村地区的用电负荷逐年攀升。农村地区一旦夏季用电高峰期间,部分农民家中大功率电器就无法使用,导致群众怨声载道。其次,农村地区停电、限电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性非常大。特定的停电、限电不可避免,但农村供电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服务理念中,未及时通知辖区民众,导致停限电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最后,部分农村地区供电故障处理严重滞后,因故障导致的停电比例在逐渐攀升,供电服务不到位,使得群众严重不满意。

1.2员工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供电所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职业读写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服务。然而,现实农村供电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仍然缺乏。一方面,人员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员工的实际年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未能得到充分考虑,这将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员工技能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缺乏专业供电知识和必要技能的情况下,会降低设备及线路的运维质效,进而影响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1.3农村供电所基层职工岗位职责模糊,工作交叉现象非常普遍

农村供电所都未能够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基层职工甚至不清晰自己的岗位责任。大部分基层职工都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是“确保正产供电、解决用电问题,做好缴费收费工作”。一旦农民遇到用电问题,基层职工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诿、敷衍了事地情况。对普通民众而言,农村供电所是保障居民正常用电的,一旦居民用电出现问题,供电所理应为用户解决实际难题,及时检修供电设备,维护供电线路。但现实状况中,基层职工显然未能够正确履行岗位职能。

2对农村供电所管理的要求

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要适应农村电网的发展,要纳入大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农村供电网的管理水平。随着农村供电所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农村供电所的新发展。

3创新农村供电所管理体制的相关建议

3.1强化农村电网维护力度,优化农村用电结构

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基本效益,农村供电所必须切实强化农村电网维护力度,加强抢修服务工作,及时维修电力故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农村供电所还应该详细调查辖区内部的用电情况,坚持开发与节约共行,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用制度来优化农村用电结构,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3.2完善管理体制,推行“四全”供电所管理模式

所谓“四全”,指的是“全业务受控、全流程闭环、全数据贯通、全专业考核”,是解决部分业务不受控,流程运转不畅通,业务数据多端源,绩效考核无差异四大痛点问题的发力点,同时更是创新探索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基层落地应用,切实为基层减负,抓实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全业务受控”是抓手,抓环节,控质量,搭平台,主要是通过突显农村供电所运营监控室“数据汇聚中心、技术支撑中心、业务指挥中心、绩效考核中心”四大中心的作用来实现;“全流程闭环”是明灯,指方向,管流程,提质效,主要通过“综合监控一网通、移动作业一机通、台区经理一本通、微信联络一点通”“四通”工作的全面应用来实现;“全数据贯通”是渠道,追来源,创新高,创发展,打破数据壁垒,将营销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生产PMS系统等13个系统数据打通,并且通过数据流引导业务流形成线上线下两位一体的“全能型”作业模式;“全专业考核”是引擎,贯彻新观念,推出新举措,激活新动能,是发挥运营监控室的“绩效考核中心”功能,将绩效管理与“一网通”高度融合,实现在一网通上自动评价,自动评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形象的比喻就像是:汇聚一个口、链接一条线、编织一张网、管好一群人,做好设备、轨道、网络、人员四个关键要素的准备,我们自然可以从火车变飞机,高速全面发展。这也正符合国家电网提倡的供电所从传统到全能的发展战略。

3.3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

坚持招聘公开选人用人机制,严格以岗位职责为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考评,择优录取;对现有工作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短时间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测试,优胜劣汰。

3.4树立良好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

农村供电所应该高度重视民众的用电需求,及时创新服务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农村供电所工作人员直接代表供电企业的形象,应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努力使得广大用户能够切实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完善服务。本文认为,供电所还可以在用电低峰期开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理念。对部分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供电所还可以予以树立典型或者物质奖励等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构建完善的奖励激励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必须承认,农村供电所工作环境差,工作人员主动性不足。本文认为农村供电所应该构建完善的奖励激励体系,如提升基层供电所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这对提高农村供电所的管理工作水平,杜绝农村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与其它工作相比,供电所的日常工作带有一定危险性,这是电力性质直接决定,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下,供电所工作人员工作必须得迎难而上。但如果农村供电所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员工待遇差,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人为构建完善的奖励激励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创新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3.6精细优化业务流程

推进供电所专业精益化管理,优化了14项日常管理制度和16项工作标准,重构了28个主要作业流程,实现流程时限和节点数量平均压减40%,确保了人员、岗位、职责“三同步”。利用“云数据+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打造乡镇供电所“电力云管家”,推动客户服务、电网运维等日常业务的智能化管理,实时管控客户经理工作轨迹,实现工作过程痕迹可视化管理。健全“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台区经理“首问负责制”、“首到责任制”和“派工制”,将管理末端转变为服务前端。

结论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供电所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突出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营销,加强人员培训和投资,促进电力行业安全稳定发展,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晋,朱亚萍.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23):160.

[2]赵贵中,李斌.风险管理模型在农村供电所管理提升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9(3):124-125.

[3]李丕芳,张慧颖,张保国.新形势下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的探索[J].经贸实践,2019(4):273.

[4]刘骞.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J].中国市场,2019(4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