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王明喜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嘉祥 272400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给林业种苗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有许多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目前林木种苗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苗木。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引言

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较为重要,而在林业生产活动中,苗木培育环节与移植造林技术是不容有失的基础工作。一般来说,育苗、造林、经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容易对林业工程质量的提升造成影响。因此在开展林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必须要将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林业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选地

林业苗木培育基地要选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地区,交通便利可以减少后期的运输难度,地势平坦不仅易于管理,也易于后期的运输作业,从而降低林业生产成本。甘肃省地势复杂、山岭纵横,因此在选择林业苗木培育基地时,要尽量选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长途运输而导致苗木质量下降。

1.2土壤处理

1.21土壤中和

土壤是苗木能够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做好土壤处理是提升苗木存活率的关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土壤成分、结构、营养成分含量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优化方案,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则可以添加草木灰来提升碱性;如果土壤粘性高,可适当添加沙土;如果土壤为碱性,可添加已经充分腐烂熟透的松林木。

1.22土壤消毒

在对土壤酸碱、粘性等进行中和后,还要保证土壤肥力及营养成分能够满足树木生长需求。林业人员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其中的病虫,可选择硫酸亚铁或其他化学物质消灭病虫。

1.3苗木种子处理

前期合理处理苗木种子,可以强化存活率,并确保良好的综合生长水平。在选择苗木种子时,既要对其外形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种子的抗病能力和抗旱等能力,一旦发现品质不佳的苗木种子,应第一时间予以淘汰。对选好的苗木种子,应加强药剂拌种或浸种方法的应用,强化消毒效果,杀灭种子本身所带的病菌,防止病虫入侵到种子;在构建催芽环境时,应对苗木生长要求和相关属性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人为手段促使林木种子长出胚根,以此来推动种子发芽率的提升,取得最佳的催芽效果。

1.4病虫害防治及田地轮作

为能保障林木育种的质量效果,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避免病虫害问题影响苗木品质和产量。定期整治苗木,加强对苗木生长的关注度。合理轮作,禁止在同块田地内连续种植同一苗木,避免影响苗木品质。

二、移植造林技术

2.1确定移植方案

要结合当地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移植方案,确保苗木成活率,避免移植问题。在移植前,需按照苗木移植规范进行操作,对苗木进行检查。坚持带土移植,如果绿化地距离种苗培育基地较远,要将种苗根部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水分流失,在移植前将根部塑料薄膜清除,按照树种生长需求挖栽种坑,移植完成后要进行浇水和施肥,为苗木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2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在树苗培育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环境进行造林,要将地域特点、自然气候、土壤环境、降水量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在内。例如北方气候较为寒冷,移植造林适宜时间为3~5月,此时气候回暖,能够为树木健康成长提供天然条件;而南方地区春季来临较早,2~4月是较为理想的造林时间。此时苗木生长的环境温度有所保障,可有效提升造林绿化的品质。如果气候较为恶劣,则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例如幼苗根系还处于发育阶段,在大风天气很容易被刮倒,可利用钢管、木材等对其枝干进行加固处理,让其更好地抵御大风。

2.3确定造林规格

一般来说,苗木规格的不同,对于种植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应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确保苗木规格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是苗木的重中之重。技术人员应对不同苗木移植的规格类型进行了解,对移植需要进行高度明确,然后从实际施工情况出发,以此来对移植规格进行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植过程中,应严格监督苗木,保证与预期的效果相一致。此外,在选择苗木规格时,应保证与造林环境相互协调,且确保良好的成活率,并达到设计师的要求。

四、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管理

4.1水分管理

水分几乎是所有林业树木生长必需的条件,一旦水分需求不够就会导致树木枯萎,长势低迷。因此,对于林业部门来说,就要将水分管理作为养护工作的重点来抓,根据树木生长状态及时进行水分添加,在具体水分管理工作开展上,要注意水分添加量的合理控制。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树木根部系统缺氧、呼吸不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根部腐烂,严重的话还会引起树木死亡;如果水分过少会导致土壤墒情不够,树木生长缓慢,树体内养分难以快速及时输送,导致生长出现畸形甚至是枯死。对于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来说,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合理控制水分施加量,满足正常生长即可,同时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精准化施加,干旱少雨季节要增加水分灌溉次数,如果是多雨天气则要做好排水防涝措施,避免大量雨水堆积。

4.2做好技术管理

与其他工程技术管理不同,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管理的重点在机械设备管控上。人员需根据林业工程造林建设要求科学选择机械设备,优化机械设备的性能,且做好设备的更新和优化,以改善林业工程造林建设要求科学选择机械设备,优化机械设备的性能,且做好设备的更新和优化,以改善林业工程造林技术水平,提高林地生产质量。以空气压缩机这三种,且三种设备的规格、型号、排气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在林业工程造林中,应参照林地勘查结果及林地生产目标进行科学分析,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开展造林工作,确保造林质量。同时,在机械设备选用上,还需注意其操作及后期维修的简便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故障问题,进而引发危险事故,增加损失的形成。

4.3养分管理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空气和水。但凡缺少一点营养成分,成长的质量都会发生改变。育苗的时候,他们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但是由于幼苗的生长迅速,后期土壤的营养就会显得单薄。在碱土中,磷和其他矿物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其中钾是树苗吸收最好的元素。如果没有这些要素,幼苗的成长率就会放缓。不同土壤的pH值不同,树苗的成长与土壤中pH值息息相关。大部分的树种在酸性土壤中容易生存。因为一些营养素在酸性溶液中容易溶解。所以在树苗的成长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机肥料,来平衡土壤的酸碱度。在插秧初期,最重要的是对树木的保养,这种保养通常要维持八个月左右,直到树木彻底稳定发展。植被的生存率首先是种植的质量,其次是后期的管理。所以在种植工作完成后,想要树苗健康生长,需要慎重的维护。树苗的根系在栽植初期比较脆弱。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苗木培育、移植造林作为林业工程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林业人员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树木栽培过程中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对种植地进行妥善处理,优化播种模式,选择优质的苗木种子。在移植造林时,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合理设计造林规格,并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苗木种类、病虫害类型喷洒药物,为树木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苗木培育和造林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家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思考[J].花卉,2020(12):217-218.

[2]夏吾朋毛.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研究[J].花卉,2020(12):258.

[3]孙希军.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2020(12):55.DOI:10.19394/j.cnki.issn1674-4179.2020.12.040.

[4]高海艳.林业工程育苗培育以及移植造林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0(12):120-121.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0.12.47.

[5]于凤玲.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简述[J].种子科技,2020,38(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