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唐勇勇

37132719880910****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对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严重时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对结构整体有害的裂缝,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及耐久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

引言: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不同程度的裂缝均会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不能对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仅会影响建筑的外观,还有可能会诱发多种建筑结构问题,甚至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进而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本文就将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建筑裂缝成因提出防治技术处理措施,以此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混凝土配比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国家已有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设定混凝土的配比,一般在 0.25 ~ 0.39 范围内。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水灰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其控制在 0.7 左右所能达到的效果最为理想。同时,在采用相同强度、相同种类水泥时,其水灰的比例将会决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是因为在水化过程中,水泥需要与水按照进行结合。但在当前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加大混凝土的流动性,以提高浇灌的质量,往往会选择比较大的水灰比例。但是,在进行水化后,多余的水分会在混凝土的内部停留,这样一来就会诱发大量的水泡,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抵抗负载,容易在空隙周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诱发裂缝的产生。

1.2 温度的影响

建筑工程在建筑施工以及后续使用中均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因为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造成温度裂缝。由于建筑结构在环境作用下产生温度应力,在温度应力的长时间反复用下,应力就会逐渐超出建筑结构的抗裂强度,因此就会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温度裂缝的形成是难以实现完全控制的,只能通过预先计算对混凝土结构的预留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最大限度的的降低构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结构形变,但这种控制究是有限的。

1.3 施工工艺的影响

首先,混凝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混合材料,其质量根本上来说在于混凝土成型后的均匀性以及密实程度。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浇捣时,由于振捣不当 ( 包括漏振、过振等 )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进而造成裂缝的产生。所以在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中,其运输、浇灌、搅拌以及振捣等相关工序的缺陷都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此外,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2.2 对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想要防止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还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施工人员可以在对材料进行配比的时候采用不具备较多水分的水泥,比如渣水泥来降低水热化;在混凝土入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冰水拌和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如果是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那么则要放入冷却管,其所产生的冷水循环能够让混凝土内部温度得到下降;同时,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混凝土里安设测温装置,实时进行监控和降温工作。

2.3 优化施工工艺流程

首先,有关单位必须保证工作人员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要求以及国家行业质量要求来进行施工作业,并且要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前的模板湿润流程。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要对振捣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并在浇筑完成后及时的进行抹平操作和养护工作,尤其是养护工作要注意使用塑料薄膜等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护。最后,模板的拆除工作一定要在规定期限到达后进行,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并注意一定不能在刚拆除模板的混凝土上堆放物体。

除此之外,在混泥土的后续养护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根据天气环境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以降低天气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能低于一周,且在此期间要严禁任何人员的随意踩踏,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3.1 干燥收缩裂缝的防治技术

为避免干缩裂缝的出现,在施工初期进行混凝土材料确定时,应当选择受冷或者拔干以后的收缩值相对比价小的水泥,常用并且效果比较好的比如说粉煤灰水泥以及低热水泥,这两种材料收缩值比较小,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并且还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另外,在施工中应当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比例进行水灰的混合,在混合工作时因为水量和灰量的比值与干缩量的比值呈正比,所以在混合比例时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为达到标准比例可以适当应用减水剂。最后,为防止干缩裂缝的出现,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产生过程中的水量,将用水量控制在在配合比之内。

3.2 温度裂缝的防治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加强对温度的防治,但是温度作为自然因素,在防治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和复杂性。首先为控制温度裂缝的出现,在选择材料时应当选择热值低的水泥。其次是在进行水灰混合时,应当注意水泥的使用量,如果水泥量比较多会增加混凝土的热敏性,所以科学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水灰混合中,相应的降低水灰的比值。其次是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考察,明确混凝土的特性,同时将热胀冷缩现象考虑到施工中,在施工之前对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进行统计,并制定比较完善的计划和应对措施,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3 冻融裂缝的防治技术

对于这种类型的裂缝的防治,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避免因为环境的湿度或者天气的突然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应该最大可能的选择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浇筑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方式去进行降温,但是浇灌混凝土补人选择暴雨天气。建筑构件是否能够抵制硫酸盐的腐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性能,所以要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抗硫酸盐的水泥。选用抗硫酸盐矿物质的掺和料,如偏高岭土超细粉,硅粉,粉煤灰及复合超细粉等。

此外,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低水灰比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混凝土裂缝的状况科学化防治,按照规范的施工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只有从这些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实际施工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波青,王平,钟波.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21,40(06):38-40+46.

[2]梅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居业,2021(07):90+98.

[3]王军红.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1):139-140.

[4]范杨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230.DOI:10.16141/j.cnki.1671-8089.2019.01.187.

[5].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C]//.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