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过氧化脂(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探究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过氧化脂 (LPO),丙二醛 (MDA)水平的影响

张国栋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氟尿嘧啶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单一放射治疗)和研究组(行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各25例。比较两组LPO、MDA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LPO水平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肝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降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应用价值更高,可降低肝癌患者LPO、MD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LPO、MDA水平;氟尿嘧啶;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luorouracil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single radiotherapy) and study group (fluorouracil combined radiotherapy),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anges of LPO and MDA level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LPO and MD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liver function injury, radiation esophagitis and leucopeni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therapy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It can reduce the levels of LPO and MD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reduce the severity of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t has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LPO and MDA levels; Fluorouracil; Radiotherapy; Primary liver cancer

肝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起病隐匿,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易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现阶段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病情进展到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进行性乏力、营养不良、自发性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水、腹胀等症状【2】,干扰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患者承受巨大痛苦,因此有效治疗方式是遏制肿瘤进展关键环节【3】。基于此,本文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单一放射治疗)和研究组(行氟尿嘧啶联合放疗),各25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5例;最小30岁,最大60岁,中位数40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6年,平均病程为(2.17±0.18)年。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6例;最小31岁,最大65岁,中位数41岁;最短病程0.8年,最长7年,平均病程为(2.21±0.31)年。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放射治疗: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肝脏位置施加压力,限制肝脏运动,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放射治疗剂量,分割剂量以2Gy到8Gy为宜,设置治疗参数,照射次数五次到三十次,肝脏部位照射剂量为32Gy到70Gy,5次/周,连续放疗八周,每周检测各项临床指标。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以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与上述操作相同,再加以氟尿嘧啶(生产厂商: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10)静脉滴注治疗,合理控制滴注速度,剂量250mg/(m2/d),5次/周,连续治疗八周,每周检测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肝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降低等并发症,计算并对比两组发生率。

1.3.2对比LPO、MDA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625e6c7cd2764_html_b2324c637e692d5e.gif ±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 1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肝功能损伤

放射性食管炎

白细胞降低

发生率

研究组

25

0

1

1

8.70

参照组

25

3

3

3

36.00

625e6c7cd2764_html_f29eeb0c31e4c65a.gif

/

/

/

/

5.711

P

/

/

/

/

0.017

2.2LPO、MDA水平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LPO、MDA水平上差异显著,研究组各项数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 2 LPO、MDA水平组间比较[n(625e6c7cd2764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组别

例数

LPO(分)

MDA(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5

4.78±0.89

2.29±0.46

12.43±2.22

4.06±0.25

参照组

25

4.74±0.86

3.25±0.28

12.42±2.44

5.21±0.28

t

/

0.162

8.913

0.015

15.318

P

/

0.872

0.000

0.988

0.000

3 讨论

MDA是PUFA(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的产物,因此MDA水平高低是反应脂质过氧化速率的关键指标,氧自由基参与了人体各种疾病发病过程,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对氧自由基产生明显抑制作用【4-5】,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形成了体内平衡,但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等都为氧自由基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氧自由基过多破坏细胞功能,降低肝脏过滤作用,因此MDA水平是评价肝癌患者重要指标,这也是肝癌患者MD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6】。而LPO水平升高也提示肝脏自由基防御系统功能减弱,LPO升高也与肝脏脂肪丰富和代谢旺盛等原因有关。

放疗是控制原发性肝癌病情恶化主要治疗措施,但对患者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加以氟尿嘧啶治疗则提高了治疗安全性,改变肿瘤血液供应,增加肿瘤细胞敏感性,抑制氧自由基产生【7】,保持正常细胞,降低LPO、MDA水平,提高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障碍,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打断恶性循环,减少肝损害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转归,对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8】。

综上所述,联合治疗应用价值更高,可降低肝癌患者LPO、MD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叶劲松,向邦德,陈能志,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23(3):158-161. 
      [2]  崔晗,朱艺伟,游杰,等.四种炎症标志物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3(1):93-97. 
      [3]  方旭东,方晓明,陈达伟,等.NLR和PLR预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初步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3):431-434.

[4]李高峰,章硕.介入联合放射治疗与介入治疗原发性大/巨大肝癌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23-25. 
  [5]韩玉龙,苗健,尹家俊.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案对手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比较[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04-107. 
  [6]张志强,马怡,郑爽,等.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9,10(2):71-73. 
  [7]冀春亮,陈正光.大肝癌的综合性微创介入治疗研究及预后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8,33(3):304-310. 
  [8]叶尔麦克·阿哈提.介入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巨大肝癌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378-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