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对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面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对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影响分析

沙依拉 ·艾力亚斯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 8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用于面瘫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院内面瘫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治疗与护理、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 出院前以观察组患者FDIP、FDIS评分较高;干预后以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低。结论 面瘫患者给药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可促进患者面部残疾指数改善。

关键词]:面瘫中医特色治疗护理面部残疾指数

面瘫以后天性常见,与感染、创伤、肿瘤切除治疗相关。基于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且康复周期较长,可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特色疗法与护理在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而对于面瘫疾病治疗也可发挥出重要价值。本研究中对90例面瘫患者对比观察,旨在探究中医特色疗法与护理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院内面瘫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4~78岁,平均(63.26±6.0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平均(64.05±6.48)岁。组间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性,可对比调查。纳入标准:院内检查确诊面瘫;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结合病因对症用药,配合常规饮食指导、口腔护理、补充维生素护理。

观察组: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具体如下:

  1. 中医治疗:①针刺疗法:病情稳定后进行,取合谷、外关、印堂、太阳穴,浅刺入皮肤,留针30min。②拔罐:取下关、太阳等穴位进行拔罐,全过程观察预防水泡与皮肤损伤。③艾灸:取面部地仓、颊车、四白、印堂穴位艾灸,以皮肤红晕为宜,各穴位5min,交替进行。

  2. 中医护理:①耳穴护理:取王不留行籽放置专用胶布中央,贴于耳穴,适度按压。②情志护理:以五行相克法进行情志护理,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1)以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躯体功能(FDIP)、社会功能(FDIS),分值高提示功能恢复显著。(2)以SAS与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分值高提示程度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625e6d1519dcb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比较患者FDI评分

入院时组间FDI无差异性,出院前以观察组患者FDIP、FDIS评分较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FDI评分[(625e6d1519dcb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分]

组别

例数

FDIP评分

FDIS评分

入院时

出院前

入院时

出院前

观察组

45

16.15±2.35

30.52±2.59

24.35±2.05

36.05±3.18

对照组

45

16.08±2.48

25.62±2.18

24.06±2.31

31.41±2.58

t

-

0.137

9.710

0.630

7.601

P

-

0.891

<0.001

0.530

<0.001

2.2比较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后以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焦虑抑郁评分[(625e6d1519dcb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观察组

45

20.15±2.06

22.35±2.14

对照组

45

24.62±2.35

26.15±2.08

t

-

9.595

8.542

P

-

<0.001

<0.001

3 讨论

中医中面瘫为神经麻痹之症,可通过针灸与拔罐等中医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本研究在面部残疾指数调查中,FDIP显示身体残疾程度,如进食困难、喝水困难等,FDIS显示社会功能情况。以上两项指标均以观察组居高,充分证实了中医特色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在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及情绪调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常规治疗中,多以药物、物理疗法进行,可改善面瘫症状,但在面部神经及功能修复方面作用不明显。在中医治疗中,选择相应面部穴位进行针灸或拔管,可直接作用到面瘫的病理基础,提升面部神经兴奋性,并改善肌肉收缩功能,预防面部肌肉萎缩[3]。此种作用的发挥,可促进口角歪斜与眼睑闭合不全症状的消失。耳穴压豆法的应用也具有改善面部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配合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可调节多种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面瘫患者通过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干预,除恢复面部功能之外,还有助于调节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周丽娜,颜婷,兰美娟.基于"1+3+X"的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在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4.

[2]吴晓波.艾灸联合手指点穴治疗面瘫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2.

[3]姚宗花.早期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