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究

刘梦婷

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农业农村中心 537109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各行业的发展力度,加速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随着水利水电工程规模逐步扩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并没有做好科学的规划,未对外界环境做好有效的勘测,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从而产生很严重的生态污染、自然失衡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对于我国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极快,我国城市化进程随即进入高速发展期,水利水电工程数量及规模持续攀升,自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提出以来,对流域范围较广的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且具有指向性的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工程建设对气候、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当地气候,由于水库大量蓄水,水库周边环境水汽大量聚集,湿度陡增,低温效应可能会导致水库周围降雨量明显高于外部。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可能会改变水的流向,极大地影响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第二,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河流被拦截、改道,水库大量蓄水,导致周围地层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发生变化,土壤肥力大幅降低。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爆破以及挖填等手段使地层变得更加松软,大幅提升了区域性地震发生概率。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石灰、水泥等材料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降低土壤环境质量,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第三,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及陆地生物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严重影响河流中鱼类的繁衍生息,很多鱼类甚至因此濒临灭绝;许多藻类植物受水质富营养化影响,生长后期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最后导致死亡。对陆地生物来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挖填、爆破等作业极有可能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水位变化也会影响陆地上的植被以及动物。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1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全过程管理

1.建议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加强陆生生态保护措施的适宜性改进,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库底清理详查、建设期和运行期生态监测等措施,不断完善陆生生态影响识别,全过程开展环境影响复核、优化完善措施等工作,以弥补环评阶段的不足。2.建议加快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设计,尽快形成与排污许可制度相对应的生态类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生态影响类项目的事中事后环境监管。3.建议全面梳理已建成投运时间较长的水电建设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掌握陆生生态的实际影响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后续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经验和依据。

2.2加强对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利于区域范围内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中下游地区灌溉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下游受益者是补偿主体之一,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供电、防洪、提高粮食产量等作用,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是受益者。因此在补偿机制制定过程中,这些受益者都应该提供资金补偿。但实际上中央政府拨款、流域内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生态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获益者没有参与,导致补偿资金规模较小。建议拓宽获取补偿资金途径,通过宣传、鼓励以及市场竞争手段让下游获益者为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产品缴费,以此扩大补偿资金范围,调动生态保护者和获益者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

2.3提高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素养

为使水利水电周边环境监测质量得以逐步提升,使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首要任务即提高环境监测参与者的专业素养,由此使其明确自身权限与责任,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环境监测数据是否精准、真实,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实际成效,据此,负责此项工作的有关人员,还需不断提升个人技术水平,以保证环境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详实性以及真实性,由此为环境保护标准、战略方案与机制的制定与建立,提供有用参考依据。除上述内容以外,环境监测参与者还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尽可能规避因人为操作存在不规范情况,而造成各种失误问题的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促使环境监测参与者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实现逐步强化,并形成大局观念,正视个人使命。

2.4加强重视,科学设计方案

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工程设计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做好详细的勘察分析,了解当地的动植物生长状况,例如在水中鱼类产卵、栖息地,另外还要分析水中生物的迁徙规律及水生生物的进食特点。在设计方案中,要尽量避免在生物保护区内施工,减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使用更多环保、生态的建材。水利工程投资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地质部门密切合作、联系,获取河流、地质、水文资料信息,以便为后续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更多支持,使工程方案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避免工程建设带来更大的生态破坏。

2.5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项目管理人员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施工行为,加大对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护力度,及时处理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将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6完善监督评估体系,加强流域统筹

1.建议结合水利水电行业工程建设及管理特点、陆生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实施特点,建立适用于流域及梯级层面的监督指标体系,以衡量保护措施在设计、实施及执行方面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2.建议依托各流域开发业主单位,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协调管理机构,统筹流域陆生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建设期保护措施的执行及运行期保护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同时进一步梳理各水利水电基地的开发现状、未来开发需求、开发权所属情况、陆生生态影响特征、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结合监测技术研究成果,探索流域层面陆生生态长期监测机制。

2.7建立健全、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是各方面力量与部门全部参与,共同协调治理的过程,主、客体之间,农户与政府之间,上游与下游之间缺乏健全、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应完善参与水利水电生态补偿参与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流域参与各方合作对话平台。参与各方应由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建立高标准且对等的流域生态补偿决策协调机构,常态化统筹协调流域生态补偿推进工作。二是加强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围绕关于水利水电生态补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攻关,高效推进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与运作。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完善国家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理念指导工作,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污染处理能力,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才真正意义上实现惠民利民、促进民生。

参考文献

[1]岳飞,李波.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6):53.

[2]刘兆孝,李红清,杨寅群,等.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与河湖健康保护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0,41(1):58.

[3]肖雅琪,王志斌.新时代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J].百科论坛,2019,9(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