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对 高校 思想 教育发展的启示

辛孟韦 屈依婷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卡尔 • 波普尔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为后期他成为西方著名哲学家,以及他的证伪主义理论思想在科学哲学界占领一席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介绍波普尔思想产生的背景意义、证伪主义理论中的科学划界思想、试误法以及科学发展模式,从中理解波普尔科学研究方法论,并主张将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科学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教育中,为推动思想教育发展开拓新路径。

关键词:

波普尔 证伪主义 试误法 思想教育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是当代西方有名的哲学家、学术理论家。虽然波普尔的哲学研究几乎覆盖了所有知识领域,但是他的科学哲学成就是他最具有代表的勋章。

在那个自然科学的革命年代,波普尔诞生了,这也培养了他对科学的怀疑、批判、创新精神。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占据重要地位,波普尔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向那个时代走来,他带着自己独创的证伪主义理论,开创了证伪主义的先河,并提出“科学是在猜想与反驳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波普尔称自己的科学哲学为“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因为他认为科学就是一个持续试错的过程。波普尔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而是主张科学应具有批判精神。在2019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得以发表,该《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的要求。基于以上要求,本文对波普尔证伪主义进行深度剖析,着重从其理论渊源和方法论原理上探究证伪思想在当今中国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 证伪主义的产生渊源

1、波普尔个人背景介绍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维也纳法学博士和律师,母亲是音乐家。波普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他今后的哲学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 爱因斯坦对波普尔的影响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狭义相对论,在面对四面八方到来的成就,他没有骄傲,而是指出:相对论只是通向可靠理论的中间环节,如果用更精确的方案对其进行检验,那么会得到证实与否认。一旦出现相对论被证伪,无论它在理论上有多完善,我们都应该摒弃。

1919 年的日食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这件事给予波普尔震撼和启发,他猜测是不是任何理论都有一天会经不起检验而被证明是错的?不断对其证伪的事实经验是不是远比经验得出的理论更为重要?于是爱因斯坦开始用其他方式解决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爱因斯坦的理论观点对波普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20世纪,逻辑实证主义被视为经典科学观,它用逻辑当做工具,用生活经验当作依据,并通过对逻辑语言进行分析,厘清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可以在日常经验中找到依据的命题就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以此波普尔对这一理论主张作出批判,他认为判断理论的科学与否,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经验得出来的依据只是个别情况,并提出了“证可证伪性原则”。

  1. 证伪主义的核心内涵

  1. 科学的划界问题

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上,波普尔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并以可证伪性原则替代其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波普尔认为证伪性是原则上的检验和证伪,而不是具体实践上的证伪。真理不一定是科学(例如人们觉得自由是真理,但是自由到我不戴口罩,那就不科学了);同样科学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真理,科学理论在前期可能是仅仅是某个科学家的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因为科学也是可错的,我们如今所见的科学都是在历史中的长河中被不断地证伪、反驳和批判的过程中发展来的。

2、试误法的提出

波普尔认为一切科学及科学理论都是人创造的,既然是人类借助猜测、想象、顿悟等得出来的结论,都有被证伪的可能性。所以,波普尔的试误法由此产生。他认为,科学家们的理论和方法需要经过严格的经验检验和反驳,从而选出最贴近真理的理论。

  1. 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不同于实证主义,他认为科学知识来源于通过观察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而人的思想是受理论支配的,理论先于观察。波普尔用证伪主义理论作为依据,用猜想与反驳作为工具,以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科学发展图示“问题 - 猜想 - 反驳 - 问题”1,用公式表达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的过程就是: P1—TT—EE—P2。2

其中P1代表各种问题,TT代表各种理论,EE代表反驳,P2代表新的问题。波普尔称这个发展图示为“四段图示”。波普尔还提出了这种方法需要达到的几个条件:1.足够多的理论2.经过严格的检验3.理论内容丰富。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企图在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逻辑规律,强调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掘科学的规律。波普尔创造的证伪主义批判了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将科学方法论推到了新层面,他的思想和理论也为后面拉卡托斯等人提出新观念奠定了基础。

5、波普尔知识增长理论

波普尔认为理论方面的标准是有是否可以被证伪,例如,一个理论的可证伪程度高,只是代表他进步的可能性高,但是是否真正进步还需要经验的检验。他认为科学就是一个新旧不断交替的过程,也是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6、波普尔理论思想对拉卡托斯的影响

拉卡托斯作为波普尔的学生则从科学实证角度提出了有关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批判地发展了波普尔理论观生点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学纲领体系。

波普尔开创了动态研究科学发展模式的先河的证伪主义模式,波普尔收到恩师的启发得出了“科学研究纲领”为核心的精致的证伪主义模式。无论哪一种科学发展模式都是科学哲学家站在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各种内外因素,不断思考、总结与构建的。作为两大著名科学哲学家,互为师生的波普尔与拉卡托斯的两种证伪主义在理论、思想上一脉相承,具有学术上思想延续;但在科学划界标准与方法理论上又有左右,异同的理论见解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为科学思想的不断前进提供源源的活力。

  1. 波普尔证伪主义蕴含的教育思想及启发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不仅为后人展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思想,也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科学的发展规律,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蕴含着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实践检验精神等,这对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蕴含的创新精神

波普尔提出的证伪主义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证伪主义起着核心作用,是他哲学思想的灵魂。他看到了传统归纳方法的局限性,推崇演绎方法的可靠性,从已经被大部分人认可的一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还指出科学理论的发现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误,提出了新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打破了传统的观点,是科学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虽然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创新精神对当今高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浪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科技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我国院校的培养以及人才教育方面,传统的教育更偏向知识的灌输,而目前高校应该注重开阔学科的教学视野和培养学术气氛,使学生收到正确的思维引导和训练。

  1. 证伪主义蕴含的实践检验精神

波普尔认为科学就是一个不断得出丰富内容和理论结构的过程。一个有支撑性的理论,首先需要经得起实践得检验,而不是现实经验来证实。现实生活中人们积累起来的经验都只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所观所想,并不是科学的,而这种一般性也不能代表普遍性和科学性,只能作为个别现象参考。波普尔反对实证主义推崇的在经验中找到依据和证实方法,而是利用“证伪”角度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这种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有所契合。将实践检验精神运用于高校思想教育中,有助于教育新一代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客观实践过程中,这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自我意识,将思想理论得到科学合理的提升。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模式,高校应该在实践检验中探索改革新路径,推动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

  1. 证伪主义蕴含的批判精神

恩格斯曾经指出 :“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3正如他所说,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科学的发展同样如此,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的过程中,科学理论才能确立。波普尔认为,当我们说一个理论可以称之为科学理论时,它应该是能够被证伪的,我们可以通过衡量某个理论的可证伪性或可检验性次从而判断其科学地位。

除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演绎逻辑进行批判之外,波普尔还创造了证伪主义思想,开创了证伪主义先河。他的这种敢于批判的精神是我国高校教育所缺少的,揭示真理的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是科学家们在反复试验、推理、反驳中不断验证的。在高校思想教育中,我们要意识到批判是教育发展的精髓,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用批判的精神来看待教学,不要把教师观点当做权威。只有对理论不断质疑,才会实现理论的完善和高校的进步发展。

结论

波普尔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科学哲学的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将科学哲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打破了全球科学界和中国科学界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波普尔发明的科学增长的四段图式: P1→TT→EE→P2,打破了几千年的哲学见解,揭示了知识增长的新的规律,是波普尔对认识论的最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将波普尔科学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实践检验精神的相关理论运用于现代高校思想教育中,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华夏.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启示 [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5

[2]海 兰,王景阳.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J].哲学研究,201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第 37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79:91

[4]肖正枚.波普尔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5]方媛.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5

1 海 兰,王景阳.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J].哲学研究,2019.

2 熊华夏.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启示 [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第 37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