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管理

方文海 1张金 2

1身份证号: 33032219711004**** 2身份证号: 33010619880115****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节能减排策略的实施,碳达标、碳中和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建筑业作为一个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如何顺应国家战略和保护好我国的蓝天、绿水、青山成为其必须要充分考量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建筑行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并以此基础,对生产作业模式和生产作业流程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改进。在施工管理当中,倡导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来取代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从而突出其环保性和节能性的优点,并通过工厂流水化作业方式来提升建筑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新型建筑建造方式,其建筑材料通常已经在工厂当中预制好,在现场施工环节,通过适当的施工技术手段,有效连接各个预制材料即可。这一过程虽然缩短了建筑工期但也大大提升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国内目前应用较少、经验不是十分充足,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一、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预制装配式建筑,就是将一部分的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先生产,然后使用运输工具将其运输到一线施工现场,在现场使用专业工具将这些构件进行装配,使其起到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物。这种方法十分简便,能极大地提升效率,而且针对性较强。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进行建筑构件预制生产,预制生产的构件仍旧没有脱离传统建筑材料,需要将一些钢筋、水泥等原始材料送到工厂进行加工,在利用相关专业设备对钢筋水泥进行处理后,得到混凝土建筑构件成品,如楼梯、楼板等。当然,这些预制构件的完成过程与传统方式并没有较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在建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提前准备一些建筑构件的成品,没有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真正内涵和优势,要想装配式建筑真正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还需要建筑设计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精细设计,深入把握建筑结构标准,让装配式建筑发挥出内在价值,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二是进行装配工作。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现场拼接预制构件,通过运输车将所有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进行合理堆放,然后依据设计的要求将其吊装到合适的位置,组装完成后再进行测量与纠偏工作,对浇筑灌浆的地方需要进行填缝灌浆,所有的部位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最后完成整个建设。

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从2000年开始,我国装配式建筑就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关于住宅产业和工业化政策相继出台,比如2006年建设部颁布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2008年与日本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并构建了“中日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在国家不断重视的情况下,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特别是在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制定了相关规范。而且,在2013年之后,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让装配式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后,在绿色发展理念的驱动下,节能减排工作也逐渐实施起来,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先后出台了较多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布让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也大力行动起来。目前,装配式建筑已经不只是在城镇中有所应用,它的发展有目共睹,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缩减了建筑成本。

三、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要点

3.1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在设计建筑纵墙的施工图纸时,有必要现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了解,将所有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考虑在内,然后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使用结构纵墙时,需要先在其两端设计承重墙,并严格按照其两端的承重能力进行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按照内墙结构设计的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和解决许多难题和因素,在计算出实际结果的前提下,设计和建造承重墙。在设计前,需要明确其承重能力,并及时把一些关键部位标记出来,从而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避免遇到类似问题。

3.2装配式住宅节点设计

主体结构、内外围护、设备管线等均是装配式住宅节点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在具体的节点设计中,需要考虑加工和施工的便捷性要求,注重优化设计,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成本最低化的效果。在有效保证建筑安全和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针对叠合板出筋、飘窗连接节点等细部,应注重节点的创新优化。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节点的设计中,如果节点相对复杂,对工厂生产水平的要求较高,可能存在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若节点明显偏简单,可以更便捷地完成生产和安装作业,但难以满足连接接头的构造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兼顾多方面的要求,确定可提高作业可行性和降低成本的优质节点方案。以叠合板出筋问题为例,其存在生产难度大、效率低的局限性,可采用四边不出筋叠合板,以密拼的方式有效设置。

四、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策略

4.1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的行政管理体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环节较多,部门较多,需要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从而统筹安排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职能落实好、确定好,将责任与权力相统一,一旦有问题发生,要能够及时找到责任部门,这样就能够真正提高项目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是要求国家工程项目主管单位和建筑主管单位签订责任书,并且形成完备的考核、监理、奖惩机制,并将其进行紧密结合起来。第三,进行装配式建筑管理,要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认识,统一思想,从而增强凝聚力。第四,将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并通过施工工作,工作细节反哺管理机制,不断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

4.2借助并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

为了能够完成验收工作,需要确保每道工序都能达到标准,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可通过信息化监管体系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了方便检查施工的实际效果以及完成竣工结算的工作,可利用BIM技术,建构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阶段立体直观、可视化地全面了解工程完成情况,竣工阶段进行辅助性结算,实现工程施工信息数据的全程化采集,每一环节、每个分部项目都可满足施工标准要求,为施工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提供保障,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应排斥或放弃这种新的技术方式。对一个建筑物来说,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与结构设计方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设计初期就应该把握好这种内在关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骏.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2):61-62.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1.02.031.

[2]卜文平.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09):106-107.DOI:10.19892/j.cnki.csjz.2020.09.036.

[3]李红霞.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173-174.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