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探讨

徐兴强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传统的建筑形式采取现场浇筑方法,与现在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在很多施工技术处理上存在差异,如现场施工中冷热桥的处理上,在装配式建筑中保温处理、节点处理等是关键技术,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传统的现浇形式随着装配式建筑形式的推广将逐步被取代。随着装配式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改变工程质量管理,首先需要解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控制,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施工;预制构件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新的建造模式应时而生,对提升施工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由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过程,它是提前将各种预制式建筑主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在充分考虑住户对建筑家居设施、装饰材料的需求后再统一装配建筑内部,通过多种构件智能化组合形成模块化施工作业的流程。因此,装配式施工模式有其优越性,既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基本质量,还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施工方式。

1装配式建筑工艺对提升建筑安全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砖砌式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满足当前社会的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要求,而且对施工单位来说,也是降低施工安全事故风险的有效选择之一。由于装配式建筑的作业模式仅需吊装、组装等,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减少了部分高空作业,因此有效减少了施工人员安全坠落的风险,对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建筑由于拆模过早或者人为误差,造成了部分构件存在安全隐患,如部分建筑的结构粱柱出现大于规范要求的裂缝。(2)装配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所需施工材料,建筑物的重量随之减少,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提高作用,提升了建筑长期使用的安全性。(3)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涂料一般在工厂用模具或者机器进行喷刷,而后进行烘烤。不同于传统式外墙的人工喷涂而后通过阳光风干,装配式外墙更加平整和牢固,外墙脱落造成的安全问题有效减少。由于装配式组装建筑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与规范。

2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内容

2.1预制构件的制作

预制构件是用预制混凝土经钢模具现场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硬化形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通常的构件类型分为: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墙、预制混凝土不含保温外墙、预制柱、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楼梯、预制楼面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阳台挂板、预制剪力墙、预制轻质隔墙、预制凸窗、预制PCF板等。预制构件又分为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竖向构件在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主要为预制柱、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等;水平构件主要是三板结构: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楼面板、预制楼梯等。预制构件开模生产前必须先对开模的第一个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组织专家会审,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包、构件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各方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签字确认后,方可通知构件生产企业开始批量生产。

2.2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堆放

预制构件生产完,需从工厂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施工安装,其中构件运输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运输工作主要是把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方指定的工地现场构件存放架处,方便塔吊后期调运及安装,一般每栋楼下会设置专门的构件存放架,避免出现不同楼栋构件乱放,影响后期的现场调运。预制构件的堆放场地也有一些特殊要求,场地最好做过硬化处理,不能用松软土平面,构件需垫高,防止雨水浸泡,场地排水系统需完善、坚实,方便构件运输车及吊车通行,构件之间应在适当位置搭设砌块,构件之间根据砌块承载力的叠层数确定堆放的稳定性。

2.3预制构件的安装与连接

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现场现浇构件的安装也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一环,安装及现场的施工链接至关重要。一般的施工工艺是通过塔吊或吊装机械将预制构件吊运至指定位置,通过人工扶板到指定位置,将现场施工预留的直立钢筋对到预制构件底部预留的钢筋套筒中,保持构件垂直稳定后安装固定斜撑。稳定设施全部安装完成后撤去吊绳,相同做法安装下一块构件。等同一层全部构件安装完毕后,灌浆缝全部封堵完成后进行灌浆前的构件质量及灌浆孔检查,检查灌浆孔是否有堵住不通的情况。预制构架的吊装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构件类型及现场的施工条件,对现场的构件吊装提供专业的吊装及运输方案,并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审批。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施工技术必须要做到全面有效地提升。为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有效地分析施工技术流程,制定出符合施工现场工序要求的技术流程,为质量提高做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结构施工,作业内容有大量的工作时间是在工厂进行。在进行装配式结构构件预制的过程中,要对其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重点分析各种影响质量的不良因素,做到将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和保障的程度,在结构构件预制的过程中,构件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其作用主要作为结构的受力,主要的抗压和抗拉作用都由构件来承受,结拉力的主要影响材料为钢筋。为此,在钢筋的布置和设计上,要保证其受力性能能够全方面达到设计要求。对钢筋的间距、绑扎以及保护层要求,。在浇筑完成预制构件之后,应当要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养护作业,必须将其养护到一定的强度之后,才能进行吊装运输,否则会因为吊装过程中对强度的影响产生破坏,造成构件出现裂纹影响安装使用效果,运输的过程中,不能将运输的构件叠放太多,尤其是重量较大的构件。一般情况下,构件与构件中间要用有效的防震材料进行铺垫,避免构件产生互相撞击,运输过程要尽量保持平稳。构件到达施工现场之后,相关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验收和保管,构件卸车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对卸车过程进行监督,吊装方案进行严格要求实施,保证每块板材和柱等施工材料,都在设计好的吊点进行挂钩,避免在展开吊装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而引起结构变形破坏结构性能。预制构件安装要在技术指导下进行,将所有的预制构件都抵达运送至工程施工现场之后,安装过程要有优先顺序,合理地对应先安装的构件进行安装,避免安装顺序混乱,导致安装过程中某些构件受到超过设计值的大荷载,造成构件损坏的情况。

结束语

在目前建筑产业化的大力发展下,优化装配式工厂模式、加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是必然的。未来随着建筑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无论是施工效率还是质量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在后期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在于及时、关注装配式产业新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新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案例项目中,从而不断推进建筑项目信息化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和要点分析[J].重庆建筑,2020,19(2):27-30.

[2]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3]文栋峰.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4]韩小青.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