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智慧城市的规划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探讨智慧城市的规划创新

刘鹏飞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30024



摘要: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通信等先进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为更好提升城市规划效率,保证城市功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日常工作生活需求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基于此,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工作进行相关概述,旨在通过增强公众参与力度,制定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等手段,充分发挥出“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


0 前言

“智慧城市”作为先进城市规划理念,对提升城市规划期间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规划工作难度较大,人工迅速膨胀、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不断涌现,需相关部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要求,对传统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不断创新及完善,切实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

1 概述“智慧城市”

1.1“智慧城市”理念提出背景

自二十一世纪初金融危机后,各国为重新找寻经济增长点,加快了感知技术, 网络技术、支持技术的研究进程,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智慧城市”起源于“智慧地球”理念,主要就是借助网络通信技术,打造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信息交流网络,为城市各领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现阶段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共有90个。

1.2“智慧城市”基本内涵

就“智慧城市”基本内涵而言,不同研究学者基于不同角度给予了相关解释。部分学者站在技术角度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需将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技术应用在城市管理与服务领域,更好满足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内部公共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部分学者站在系统论角度上,提出“智慧城市”使城市进化的必然趋势,需借助感知、认识、学习与成长等手段,增强城市智能化水平。

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智慧城市”主要就是在城市信息化融合的大发展形势中,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利用率、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起概括城市范围内城市信息网络系统,对城市资源、基础设施等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实现城市内部信息的共享与融合,为城市运行与资源配置工作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响应控制,使城市建设工作更加稳定有序。不仅如此,“智慧城市”感知全面透彻、智能优化融合等特征,随着大众对“智慧城市”认知工作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也会在推进城市可持续创新,强化社会治理变革力度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1.3“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创新中的应用意义

“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与其他工作相比,现代城市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开发性,全面感知新技术的利用更加增长了城市海量数据。城市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技术,逐步建立起了城市一级共享数据仓库,如地面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城市基础建设数据库等,通过分析与整合此些数据库内容,构建起相应的数据库模型,编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智慧城市”时代下,城市生产经营经营期间的各类信息会高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又虚拟的城市模型,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大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切实提升“智慧城市”规划方案编制期间的科学化与专业化。

2 “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基于“智慧城市”特征与需求,对城市规划理念进行创新。

  1. 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认清城市规划方案可持续性与宜居度不达标的问题所在。城市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各类资源更加紧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需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与资金的快速回收,更应注重城市规划工作的长期性,坚持保持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

  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借助“智慧城市”理念提升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制定出以服务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方案,利用智能化规划工具与数据分析方式,对居民各类需求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为制定出科学合理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内地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积极应用精明增长理念,更好解决城市规划期间的城市扩张问题。遵守区域生态公平原则,对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模式、交通体系等进行不断完善优化,更好制定出城市规划方案。将城市规划与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起更加系统完善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升“智慧城市”空间策略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找寻出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的跨学科城市规划研究路径。

3“智慧城市”下城市规划措施

3.1引进先进规划经验

为充分发挥出“智慧城市”理念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城市规划质量与效率,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规划经验,对城市规划目标进行不断完善与优化。利用美国以企业信息化带动城市整体智慧化发展的方式,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崭新平台,转变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被动局面,借助智慧化产业优化民生服务,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3.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有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形态更加契合日渐转变的社会结构发展形态。结合城市化建设规模、人工基本素质、生活水平发展需求等因素,对传统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拉近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智慧型产业链条,促进智慧城市布局合理化发展。

3.3构建生态格局

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 更好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的目标。加大智慧城市下雨洪调节系统、湿地公园等建设力度,控制城市改造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确保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4注重一级平台建设

在应用“智慧城市”理念期间,还需建立起城市规划一级平台,供给规划工作充分的数据支持。基于城市规划目标,构建起相应的标准体系与管理机制,避免建设信息重复、信息孤岛等问题出现,为“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重要运行平台。


3.5加强协同管理水平

借助“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大数据、网络通讯技术,构建起城市规划协同管理系统,促使城市规划管理呈现出扁平化特征[5]。注重共享信息的权威性与专业型,确保建设项目审批内容与城市规划需求相契合。建立公众参与系统,切实提升公众对“智慧城市”下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参与的力度,使公众建议成为城市规划方案与目标编制的重要依据。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升级与转型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需相关部门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应用更加先进有效的科技技术创新城市规划模式,促进“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创新工作的有机融合。 因“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建设目标的关键手段,需对“智慧城市”涉及到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荃.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184.

[2]白顺阶. 基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窥探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媒介技术实践[J]. 数字传媒研究,2019,36(06):1-5.

[3]李永刚. 大数据背景下包头市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