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探究

张曦晗

青岛创耀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在压力容器制造中,逐渐产生很多新型技术,压力容器质量显著提升。在石油化工、制药、冶金等各个领域,均可应用压力容器,因此,压力容器与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低温压力容器是化工工程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在低温应力影响下,容易发生脆性故障,而通过应用焊后热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脆性事故发生率。对此,本文首先对设计温度和材料选择进行介绍,然后对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对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方法

一、设计温度

在低温压力容器设计中,设计温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通过对低温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进行分析,要求重点考虑两个因素,包括介质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同时还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在不同环境中,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均有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当将-20℃作为设计标准,如果设计温度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则会对低温压力容器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设计设备中,要求确定设计温度、压力因素、环境因素、保温措施、冷处理措施等等,而在施工环节,针对低温压力容器设计温度,可开展以下研究:

对于元件金属沿界面厚度的平均温度,又可被称为金属温度系,如果两侧流体温度差异较大,则在表面温度计算中,可采用传热计算模式进行计算分析,同时要求综合考虑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包括元件金属热量传导、流体和壁之间的隔热、污垢热阻等等,均需代入公式计算。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计算中,很多数据无法查处,包括介质传热系数、给热系数等等,因此,一般以经验代入进行计算分析。对于已投入生产运行的同类容器,为了能够对受压元件金属温度进行计算,要求开展测量工作确定。对于露天厂房容器,由于无法采取采暖措施,因此,在壳体金属温度确定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气温条件的影响[1]

、材料选择

为了促进低温压力容器耐寒特性以及整体质量的提升,应当选择机械性能比较好的原材料,比如,在选择金属材料时,选择耐寒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当普通金属材料处于低温状态时,容易发生断裂,可对其工作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金属材料在低温状态下的韧性。比如,在炼钢过程中,可加入一定量的镍,其能够有效转变位错运动,进而避免应力集中于某个部位,促进金属材料韧性的提升,可对钢材料进行正火处理,据此改善钢材韧性。在正火处理中,晶粒细化,同时中轧温度显著降低,冷却速度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观察显微组织,即可发现处于均匀分布状态。金属材料类型较多,因此,在材料选择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设计温度在-40℃~-20℃之间,在钢材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用低碳锰钢;(2)如果设计温度在-196℃~-40℃之间,在钢材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用镍钢;(3)如果设计温度在-273℃~-196℃之间,在钢材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用铬镍奥式体高合金钢。另外,还应注意,如果碳素钢、低合金钢合体钢板的厚度在20mm以上,则应当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检测,保证所选择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而如果选用铬镍奥体高合金钢,则在应用前应当做好硬化处理,提升材料强度[2]

三、低温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

(一)加热温度。低温压力容器钢材强度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包括材料材质、焊后热处理温度,如果焊后热处理温度比较高,则会对钢材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于加热温度,应当控制在最低回火温度以下。在低温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一般采用调质低温用碳素钢,其最低回火温度一般为600℃,因此,在焊后热处理中,应当将加热温度控制在600℃以下,同时,综合考虑设计温度、施工条件等确定最适宜加热温度。

(二)保温温度。在焊后热处理中,保温温度一般要求控制为550℃,保温温度会对焊后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保温温度,要求控制在相变温度、钢材回火温度以下,同时不能对母材、焊接区使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应注意,保温温度与钢材应力松弛、焊接气体排除、淬硬区软化密切相关。在焊后热处理中,保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能够对热处理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根据焊后热处理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如果保温温度比较低,则在延长保温时间后,可能也无法达到良好的热处理效果。

(三)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会对应力松弛度、焊接气体残留、组织稳定性等密切相关,因此,要求综合考虑各类因素选择适宜的保温时间。另外,还应注意避免对母材、焊接区使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尽量缩短低温压力容器生产制造时间。在焊后热处理中,如果加热温度无法达到正规加热温度,则可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但是,如果保温时间比较长,则在高温影响下,焊缝位置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脱碳层厚度增加、焊缝金属结晶粗大,对低温压力容器的机械性能、结构强度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热速度。在选择加热速度时,应当保证在焊后加热过程中,壁厚件的温度能够均匀提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形状尺寸变化所造成的温度不均问题,如果加热速度比较快,则会导致容器发生变形,或者产生裂缝。另外,加热速度会受到固定炉的影响,不同部位所处温度不同,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上升速度也有一定差异,为了降低能耗损失,对制造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应当注意不能过度降低加热速度。除此以外,如果钢板厚度比较大,则加热速度较慢,同时,加热时间比较长,对于控制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加热速度,应当控制在50℃/h以上。

(五)冷却速度。炉温、焊接区性能、母材等均会对冷却速度产生较大影响,在冷却速度控制方面,要求保证温度均匀降低,避免温度不均匀。如果冷却速度的降低速度比较快,则容易产生裂缝或者变形问题,同时还可产生残余应力。对此,为了缩短低温压力容器制备时间,对于冷却速度,应当控制在50℃/h以上,如果结构厚度比较大,则对于冷却速度,应当控制在200×25/t(℃/h)左右,t指的是结构厚度。

(六)出入炉出炉温度。在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中,在入炉和出炉时,一般需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能够有效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变形,或者产生结构裂缝。如果出炉温度比较高,则在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比较大,容易导致裂缝或者变形问题。在特殊部件热处理中,当温度达到100℃以下后即可出炉[3]

四、工程实例

在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中,选择乙烯分馏塔第二中间再沸器E-EA410B壳体作为研究对象。壳体原材料为SA516GR70,其规格为1400×16×5990mm,该设备为Ⅱ类设备,其型式为H-BKM,设计温度-25℃。

(一)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在该壳体焊后热处理中,加热温度:600±25℃;保温时间:1h;加热速度:150±20℃/h;冷却方式:400℃以下炉中自然冷却至常温;装炉温度:常温。在壳体焊后热处理后,要求硬度HB达到197以下。

(二)热处理结果。在该壳体焊后热处理中,加热温度:620℃;保温时间:1.5h;加热速度:150℃/h;冷却速度:140℃/h;在壳体焊后热处理后,焊缝硬度HB为110±10,热影响区硬度HB为110±10,母材硬度HB为105±5。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低温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探究。在低温压力容器生产制造中,焊后热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对于低温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热处理所需时间比较长,要求对低温压力容器的结构特征、材料类型等进行分析,据此对焊后热处理各项参数进行调节控制,保证焊后热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英杰,王月香,王建军,等.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压力容器用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J].山东冶金,2021,43(2):4.

[2]于瑛琦,陈毅磊,贾思洋.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及焊后热处理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