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住宅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适老住宅设计探析

陈国瑞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减弱,其行动与照顾的功能会越来越差,不但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产生影响。考虑到人口老化问题和其本身的特点,开发符合老人特点的各类设施,满足老人的需要,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适老性住宅的现状研究和适老性住宅的设计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归纳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分析

前言:适老性住宅的设计,以照顾老人的居住习性与居住方式为重点。因为大多数老人没有子女陪伴,一个人或者老两口住在家里,很容易发生碰撞、摔跤等安全问题。再加上没有任何紧急措施,很可能会给老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为此,应对适老性住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研究。

1 适老性住宅设计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城市住宅的大规模兴建,但由于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房屋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考虑到居民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对老年人的需要知之甚少,存在着供需关系不协调的问题。目前的新建楼盘多以八九十后为目标,而在二次房的设计中,大都未顾及老人的安老度,市场上也很少有专营的老年住宅。主要是:

1.1 缺乏精细化设计

在现行的居住环境设计中,大多数建筑师、设计者、使用者对“适老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刻,或局限于符合有关设计规范,或对一般住宅进行了简单的改装,缺少细致的设计,例如针对老视者和弱视的视觉色彩调整。目前市场上已建的住房适老化程度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后,甚至将养老机构与残疾人机构相混淆。在此情形下,其设计与建筑应用效果与一般房屋无异,对于老人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安老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几乎没有加以考量。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的住房不仅没有充分考虑老人的身体需要,还需要更多的心理因素。一般居民在选购房屋时,往往忽略了对使用者长期居住与使用的适宜性,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身体会到老人晚年的感受。其实,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丧失,缺乏子女的关怀。其实,老人在生活空间中的人性化设计仍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在平滑的地面上行走,上下楼梯,老人们会感到紧张和担忧;如果一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太过宽敞,会让老人感到寂寞和压抑,如果太吵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老人的情绪波动等问题。

  1. 适老性住宅设计原则

2.1坚持社会共居性设计原则

社区共居性是指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能够保证老人和晚辈的共同生活需求。很多老人都想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而不是住在专门为老人服务的养老院里,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以自己的社区和家人为基础。适合老人居住的设计必须保证在满足老人的私密性的前提下具有某种开放性。应积极鼓励老人参与社区邻里间的互动,丰富老人的社交、休闲生活,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2以老年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适老型住宅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并重视其使用者的特性,确立其养老服务的核心与设计准则。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精神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比如行动迟缓、反应迟缓等。老年人一般可以分为:①脱离了社会角色,这一类老年人大多在退休后就彻底地离开了他们的工作和社会角色。②主动寻找自己的社会角色转变。这一类老年人在退休后退出原有的工作岗位,仍能主动寻求新的社会角色,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③坚守其社交地位。这种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还能保持原有的社会认识和社会角色。

2.3突出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多为小套型住宅,因此,应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住宅小区,以适应多种家庭的需求,为多代人的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和适宜的居住空间。因此,要发展适合居住的房屋设计师,要有一定的限制,但不能完全定型,强调居住地区的多样性。应当综合配置疗养院、医疗区、餐饮服务区等。疗养院可以配备疗养室、急诊室、监护室等。在医疗用房中,应以功能治疗为主,辅以物理治疗。帮助老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配套设施包括仓库、花园、澡堂、小型超市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2.4建筑设计形象和谐自然

在适合居住的房屋设计中,应采取更为严格的建筑设计与布置方法。运用现代绿色建材,结合了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如灰砖砌成的墙壁、古色古香的楼阁、回廊,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使整个建筑的整体和谐。也能突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设计优雅、大气、简约。在住宅的适老化设计与总体规划中,必须对整个建筑进行仔细的规划,对个别地区的零星空间进行灵活的布局,力求营造出更为灵活、自然的建筑空间和居住环境。

3 适老性住宅设计实践探讨

3.1 通行区域的通用设计

某工程为一幢四层小洋房,为了适应业主的需要,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出入区是人们居住的必经之路,其主要设计思想为“通用性”、“无障碍”。以住宅入口大厅为实例,在室内和室外都设有台阶和斜坡,并做好了开门的预备;为乘坐轮椅的老人提供更衣和换鞋的地方。另外,随着老人的生理功能日渐减退,在入口设厕所。通行区的宽度,应该是轮椅可以通过的,也就是说,轮椅的净宽必须在800毫米以上,而对于旋转的末端,可以容纳1500毫米以上的空间。为方便长者上下左右,设有内部电梯,且空间大小与轮椅出入一致,方便其它家人使用。

3.2 设备系统的通用设计

在装置系统的设计上,因老人的听力、触感下降,因此更要体现出适合老年人的设施设备的便利。比如,要保证灯光的亮度,不能太过刺目,热水、燃气、电器等设施设备,都要考虑到安全,最好是带安全设备的。插座的高度应高于桌子和椅子,避免老人弯腰造成不便。从人体工效学角度来看,在本案中,老人所使用的装置的高度应在5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某楼盘为四层别墅,除了上下两个楼层,还有一个电梯专用的电梯,不管是老人,还是有需要扶手的成年人,都可以在四个楼层之间畅通无阻。

3.3 门窗共通设计

在适老性住宅中,在门窗的设计中,应保证其开关方便,便于进出。如:厨房、卫生间等房间,其净宽度应大于800毫米,以确保老人乘坐轮椅的正常出行;“口”式的门架下缘在房屋中的应用会造成门槛,这样的状况很可能会绊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而且对轮椅的行走也有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有关标准规定,“门槛和室内地板之间的高低落差不得超过15毫米,且必须是倾斜的。”其次要考虑到对建筑的采光和透气要求。例如:可以在门上安装一面能透过的磨砂玻璃,既能保障隐私,又能方便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进行救援。

3.4 可进行动态完善的适老性通用设计

在可变区域内,可采用轻型隔离板,方便拆装,当功能区域改变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动态调节。另外,在室内周围还可以增加几个强、弱的接触面,这样当室内的功能和布置改变时,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与“通用设计”倡导的绿色、环保、共享、不会产生反复建筑和废物的居住理念相一致。

结语

未来的建筑工程设计,必须对适老性住宅的设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合理运用适老性住宅的设计,逐步提高其合理性与适用性。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老龄住房的设计特点后,总结出了适宜于老人居住的设计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美玲.城市居住环境中适老性的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2]任春霞.适老性住宅设计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