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

李武超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国土空间规划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全面落实各项规划方案,不仅可以保护周围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实现统筹治理目标。结合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现状可知,环境修复难度不断增加,各项管控措施落实效果较差,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和实施途径。基于此,下文将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策略


1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

1.1 总体定位目标

所谓国土空间规划,指的是根据现有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部署,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有关部门需要结合现有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树立正确的定位目标,为后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落实现状得知,将总体战略、功能区域战略有效结合,并合理判断国土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以此作为核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1.2 治理规划

我国国土治理规划是基于非农建设耕地使用补偿制实际需要。当前提出的土地治理规划是所有治理活动开展的指导,将土地使用作为整体规划的基础部分,提出土地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对各项整治活动以及建设任务展开统筹安排,划分中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进而建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级规划体系。随着节约用地以及生态文明等建设思想提出之后,土地的治理规划更加强调土地数量、土地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质量的重要性,重视高标农田、城建建设、重点开发低效率土地资源等,实现以上方面逐渐朝生态治理方向前进。

1.3 明确核心功能

新时期背景下,国土规划的核心功能是建立完善的功能区域体系,确保资源开发更具战略性,而且可以保护周围环境。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优化城市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并结合各个空间的利用现状,适当加大国土空间开发力度,确保各类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国土空间规划方式不完善

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建立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双评估”“双评价”基础上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资源分配,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对于国土空间规划重视不够,很多地区有违法占地现象,这往往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些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土地规划管理权威性不够。

2.2 多数规划职能分工不明晰

从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的发展情况来看,某些功能部门的土地利用存在差异。第一,空间规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指导。在国家和地方各级,三种主要的规划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即房屋建筑部门的城市系统计划、自然资源部的土地使用计划以及发展和改革部门的关键功能区计划。不同行业的规划重点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都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职能,因此,各行业的规划职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第二,我国缺乏各级土地规划的综合管理,缺乏各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各部门依据部门行业规划进行管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因此急需对国土空间进行统一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明确国土空间职能划分,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

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途径

3.1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利用特点,合理选择规划指标,并遵守分级发展原则,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并对既有的规划方案进行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控制目标。相关人员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土地开发目标,并逐层分解,采取合理的管控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土地年度规划方案,但需各个部门的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实施。我国在土地管理环节实行两级发展制度,第一级的发展管理制度主要以土地用途为核心,采取自上而下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总体规划,更好地反映上级政府管理地方政府的意图,对土地发展权起到一定管控作用。第二级管理主要是地方政府对社会或者市场进行管控,主要表现为“一书三证”。

3.2 空间格局的优化

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时,包括以下内容:(1)从整体角度出发,加强对资源流动的分析力度,寻找出其中存在的优势,从而解决城市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弊端;(2)在城市方面,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降低废物排放量,提升对环境的保护;(3)在乡村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对生态、耕地等资源的保护力度,防止不法行为的出现;(4)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加强街道建设力度,形成完善的街道网络,为整个区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 完善规划实施流程

我国国土规划在实施机制上具有可操作性。《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指出机制创新方面的部署,同时将土地、海洋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开发以及环保管理等制度作出了具体完善,同时作出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完善制度,增加耕地保护的补偿,支持农业的发展,建立环境保护补偿等国家财政机制。并且要求相关部门之间展开高效地沟通和监督,将实际规划归入国家监督机构,实施对各级政府的监管,促进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整治。加强主要功能区域主体引导,协调利益机制。其中主要功能区实行行政单元作为主体的功能划分。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使用财政政策、环境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等为功能规划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通过土地整体使用,做好分级管制。使用五级土地使用规划展开管理,划分永久农田和“三界四区”空间时,使用目标管控措施,将不同级别的管理加以落实,实施有效的监管方式,这种管控需要依赖更高级别的规划与领导。重视土地的治理规划实施。主要是对重大工程和项目展开更高级别的统筹和规划。我国土地的治理应将指标进行逐层分解,重点通过对大型土地治理项目和工程进行综合计划与部署,使之成为促进土地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依据。我国国土规划中主要特点是全面,通过统筹规划对空间进行开发与治理,因此规划实施过程应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促进国土各项管理制度加以落实。

3.4 资源势差驱动

所谓的资源势差驱动,是指资源在不同空间下使用时,受到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显著的差异。在这一差异的带动下,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科学的资源流动,可以使这一功能体现出最大的价值,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可以将其转换,变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区域对城乡资源的需求与攻击,使资源使用时能够产生良好的势差驱动,以确保资源能够均衡分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相应制度的改革创新,逐渐形成统一的国土规划局面,才能实现各大主体功能,从而有效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制度体系。这对于整个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不断完善相关自然监督管理规范制度,实现国家所有国土规划用途管理中统一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彦利.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J].华北自然资源,2021(03):123-124.

[2]孙琪.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初探[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85-86.

[3]张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