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蔡余萍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了振兴农村新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深刻的阐述了农村建设与发展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家的带动下,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各地相继展开了。但对于农村来说,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寻找新的经济转折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让建设既要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护传统文化,展现人文内涵,最好真正的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筑文化;居住环境

川西地区为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域特色鲜明,既有川西高原连绵的山脉,也有成都平原广袤的土地,山脉上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村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传统文化,这也就导致川西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要格外慎重,既要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注重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要带领着这些处于偏僻地带的村民们建设新农村,加强基建,提高生活环境,寻找经济支撑点,走上制致富之路。

除此之外,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浪漫的结晶,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些文化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也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他们的习惯、信仰,更是他们生活的沉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注重尊重农村传统民居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用更加充满人文精神的理念,引领着我国农村的发展之路。

一、川西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地域特色

(一)村落规划与房屋空间构造

四川地区为典型的盆地地势,特点是潮湿、雾气蔓蔓,而水系发达,遍布山野,因此居民的房屋选地通常依据地势而定,沿山路或水源而建[1]。在居住空间上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紧凑紧致,拥有更好的避灾性。房屋结构多为四合院有天井的构造,天井是我国南方多地传统房屋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位置,虽不大,却拥有采光、排水、通风、晾晒等综合性的作用。在民俗文化中,天井也是重要的聚集家庭福气财气的位置,因此通常处于房屋的正中心,以天井为基础,去构建其他的房屋。北方房屋讲究坐北朝南,便于采光通风,但这样的方式在川西地貌是行不通的,川西人民通常会在屋顶建造人字坡,用来通风排湿,并充分利用地貌特色。

(二)富有农家特色

农家建筑通常更为亲近自然,这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以农耕畜牧业为生,更愿意房屋建筑在离土地或养殖区域近的地方,也因此更接近自然生态,往往是绿荫和流水环绕,天井会比非农村家庭的要大一些,便于晾晒,房檐角度偏平和,同样也是因为要晾晒食物。室内往往会建造猪圈鸡鸭圈的位置,便于少量饲养,门槛极高,又称呼屋门为“龙门”,闲暇时会坐在门槛上休息聊天。还有一类院子非四合院造型,而是三合院,正面留下一处空出,视野开拓,便于观察,常坐于竹林之中。

二、川西农村现状

(一)规划混乱,环境较差

川西大部分农村在建筑时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只是村民们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建造的,时常会出现土地浪费、道路难以修缮的局面,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代生活又融入了许多新元素,这就导致曾经的规划布局出现了问题,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例如教育、医疗、邮递等产业,因无法构建基础的排水排污设施,只能远离农村,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除此之外,部分居民素质较低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生活环境,例如随意丢弃垃圾、乱停车阻碍道路、占用公共荒地等,都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缺少基础建设

川西地区很多农村村庄建立在山上,山脉复杂,修路造价昂贵,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两全的解决办法,想让那些出行不易的村民们能够更安全方便的出行,也提出过将这些村民迁到交通更为便利的地区,但村民们不愿意离开家乡。交通不便导致修路困难,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基础设施,例如医疗、教育等的缺失,孩子们上学需要翻山越岭,看病需要经历数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县里,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村民们生活成本,也局限了孩子们的成长空间,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基于这类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整改。

(三)风格杂乱,缺少文化底蕴

随着这些年国家加强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得村民们只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就可以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随意发挥,村民们受外来文化影响并应用到了房屋建筑风格上,也就导致了目前川西农村房屋风格混乱,有现代简约、有中式复古、有欧式乡村,这些房屋不但风格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格格不入,同时在规划上也是生扒硬套,没有进行合理的而室内布局,同时,在某些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做到尊重历史文化,随意破坏古屋古树,造成了极大的文化损失。

三、川西新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路径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川西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之上,挖掘是要相关执行部门确定哪些是需要保护的传统文化,而保护也并非造个栅栏将这些带有历史文化的古屋古物古树圈起来,不顾房屋的破损。而应该是在基于文化底蕴上,进行合理的修缮改造,例如将木屋改造成钢筋水泥的房屋,对外观进行翻新保留,屋顶可以继续保留瓦片元素,但可以将其作为装饰,内部用防水材料加固,既展现了乡村的新风貌,也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甚至在振兴乡村经济的道路上,还可以以此作为旅游资源,招揽游客,开辟农家乐旅行路线。

(二)因地制宜

新农村的建设一定要基于因地制宜的理念之上,川西地区农村地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建设前,一定要深入地区进行透彻的调查分析,根据当地的地势、自然风貌、季候特点及农民生活工作习惯去进行规划与建设。川西地区多潮湿闷热、特别是在夏季,因此通风与遮阳十分重要,房檐也要拓宽,便于行人遮阳,但房檐不能太过陡峭,便于农民晾晒谷物与农副产品。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气候,使的川西地区的农村居民十分喜欢在夜间进行集体娱乐活动,应当建立休闲娱乐广场,供村民们在业余时间饮茶听戏,丰富生活。

(三)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包括基本功能性的,例如排水、排污、通电、通网等,不但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更能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整体适居性,同时政府也应当对这些公共资源进行整合,做到排水、通电、供气等入户,便于管理,也不易造成浪费,电力上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灯,负担一部分村民们的电费,降低村民的生活成本。除此之外,还应构建学校、医院、邮局等场所,满足村民们的生活需求,也为乡村旅行产业奠定了基础。

(四)合理的布局规划

农村的房屋建造在自家的宅基地上,但在宅基地的分配上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宅基地分配的过于偏远,远离人群,出入不方便,安全更是无法保障,也无法做到资源集中化。因此,应当采用更合理的布局规划,将耕种区域与居住区进行区分,使居民居住区域更加紧凑,也便于政府供能和排污的集体处理,也能减少家畜饲养所带来的细菌传播,同时在修建道路,方便村民们前往耕种和畜牧区域,安装摄像装置,加强农村安全保障。

结语:

川西地区地貌具有多样性,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居民文化内涵丰富,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要去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进行全面现代化的建设与改革,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涂文. 珠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居地域文化传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李文娟.新型城乡建设背景下民居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思考[J].人民论坛,2015(33):106-107.

[3]金韩桥,金通.基于地域文化传统的新农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3):124-126.

本文系“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课题资助,课题编号:SCXF201614。

作者简介

蔡余萍(1980.11),女,四川广汉,硕士,讲师,可持续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