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张洁

沽源县长梁乡寄宿制学校 河北 张家口 076550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为提高审美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思考美、感受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1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对小学生采取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户外踏青、郊游等方式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2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美术学科既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观察力,又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美学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美学的认识和运用,学生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美好景象,从而对美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

1.3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审美能力与创新有着直接关系,审美是创新的灵魂、创新是审美扩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进而营造和谐自然。现代社会发展,创新事物数不胜数,这与审美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建筑房屋设计、创新作品、汽车造型等。所以,只有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体会到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形成创新意识,为今后成长奠定基础。

2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2.1以兴趣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以高效的美术教学为基础,而高效的美术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支撑,只有在学习兴趣基础上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美,以此开展的审美能力培养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一点在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旧依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既缺少实践又缺乏主动性,无法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赏析和评价美术作品,也就失去了提高审美能力的契机。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引以为戒,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美术课堂,深入领略美术的魅力。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为主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完成主题讲解后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不拘束学生的想法,不限制学生的发挥。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创作,在完成绘画之后,每位学生就自己的画作作出说明。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画作制成动画,以更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审美热情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方面的艺术形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着重从美术视觉原理来进行教授。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启发学生多看多观察,留意细节。现今,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或实物的教学用具、模型雕塑、前人作品来启迪学生的绘画艺术,提升小学生审美观点,通过面具教学,可以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对于美术审美兴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在生活中有特点同学的表情与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抢答模仿的是谁。

2.3尊重学生的创意点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创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中要开展合理的互动课堂,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自己的创意,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说出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思维比较固定,但是学生所具有的发散思维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课堂,通过对学生创意的采纳,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的锻炼。其次,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开办班集体画展。教师可在教学期间积极组织全体同学开展形式丰富的画展,对于作品的数量可不做要求,教师首先做出示范,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画作创作期间的困难,如作品主题选择、文字注释、版面设计、刊头语等,在解决问题期间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美术知识教育,进而强化学生个人的创作能力,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艺术技能、审美情趣的同步增强。

2.4合理运用多媒体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只有简单的用纸和笔进行绘画,还可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将美术作品的制作方式进行播放,使学生在视频中对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进行学习,用视频的方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保障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并将自己掌握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水瓶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水瓶的实际进行结合,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确定环保的主题,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水瓶进行创作,能够充分展现出环保的主题。同时,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直观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

2.5延伸室外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最美好的赠予,绚丽缤纷、丰富多彩,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最好天然课堂。人文遗址、村庄城市、山海湖泊、花草芳香、奇石林立、宇宙星辰、蔚蓝天空、大川江河,世间万物皆可为创作素材,都有着难以言表的内涵与独一无二的美,启发着人们的灵感源泉。自然环境下进行美术教学,直接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让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并且迸发出灵感,尽情享受着美术学习带来的乐趣,以及从未看到与发现的景物,实物的采景审美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自然,教师在旁引导学生审美,无论是天然景色或者是社会实践,给学生所带来感官冲击的同时,心灵也会得到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热情。从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多元化的过程,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特点。美术知识的授予是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该着重教育的基础工作。多加引导,启迪学生的审美情感;积极讨论,探索与感知美从何来。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需要注意几点问题,教师应多总结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美术教学方法中的适合方式与策略,加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体验,增强对于美的发现和领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教学策略探究[J].强艳.考试周刊.2020(50)

[2]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李红彤.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