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杜晓晗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疫情严重冲击了我国经济,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传统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将汇聚各类线上线下资源,让学生通过资源平台便可享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2021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面向每个大学生的普惠教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王雪琴和施光欣(2021)总结了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新特征: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云创业平台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新亮点,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国际新共识;申珊珊(2020)依托“职教云”资源平台,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建立了新型线上教学和考核模式;钟淑萍(2020)提出了建设“内合外联,集成合力”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以此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释放教育新动能;姚琳和严嘉(2020)提出校本资源挖掘是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各高校可通过定位特色、提升特色、强化特色、彰显特色等四步打造双创教育"新名片";许昭宾、张勇、张杨与刘立波(2019)认为,要实现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实践的新突破,还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应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创办专业经纪公司等方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师资配置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三、创新创业资源建设的关键点

相比其他学科,创新创业课更偏重实践,但是目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存在着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训实践环节缺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疫情期间线上资源不够、互动无法开展等问题。做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资源平台,需突破三个关键点: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战性很强,涉及面较广,设计主体不能简单局限在校内教师层面,必须引入企业界、创投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

第二,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创业经验,也缺乏深入的企业实践体验,这就必须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

第三,传统的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就必须更多地将实习实践基地、企业现场等作为线上教学现场,通过云平台让课堂与市场相衔接。

如何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保证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和“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疫情以来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对策建议

1、汇集创新创业教学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

平台将整合已建设的创新创业课程、MOOC平台、特色教材、案例集等资源,实施线上授课、课堂活动、在线作业与测试、在线参赛等,突破空间限制,方便教师教学、导师指导和学生学习。形成统一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或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实现创业导师云端指导帮扶。

将实践平台资源、政府政策、帮扶活动等嵌入资源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开展线上辅导,包括创业政策讲座、管理咨询、一对一帮扶等,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培育和指导。

3、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创新创业教学良性循环。

完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全方位、引导式、闭环路、精准化的评估和有效激励,形成创新创业教学“实施-反馈-调整-设置”的良性循环。

4、注重网络课程思政建设,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报国远大理想抱负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一种探索。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报国、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抱负。

五、总结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与地方经济、行业发展相结合,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校、企、政”的线上联动,将疫情常态化下各行业创新创业新动态、政府最近创业优惠政策、创业贷款、引导基金设立、税费减免、人才补贴等及时予以发布、解读,引导学生从初期就观察和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敏锐捕捉市场和行业涌现的新机会,帮助创新者在疫情特殊时期,也能享受到不打折扣的创新创业帮扶和支持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王雪琴,施光欣.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新境遇与新作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1(1)

2、申珊珊.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3)

3、钟淑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36(2)

4、姚琳,严嘉. 高校校本资源发掘与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形成的逻辑关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 11(4)

5、许昭宾,张勇,张杨,刘立波.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32(6) 基金项目:2020年度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0994);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校、企、政’协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zcg183)。

作者简介:杜晓晗(1988-),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