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分析

张宏伟 1 张斌 2

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1 内蒙古赤峰市 021025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冀东油田供电公司 2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其中着重探究防强电干扰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优化对防强电干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强弱电一体化实现,从而提升供电质量,降低电磁干扰。对上述内容分析,以及促进弱电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强弱电一体化;防强电干扰技术;弱电系统

一、引言

现阶段,智能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也为了对建筑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应当积极对强弱电一体化实现,从而对产品技术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但在强弱电一体化过程中,强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是干扰弱电,如果不能对该问题解决,将会导致其他问题,因此需要对防强电干扰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为弱电系统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强弱电一体化概述

现阶段,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强弱电一体化这一概念,如计算机行业、数控行业、电力工程行业等,甚至家庭中的电路也会涉及强弱电的相关概念。强弱电主要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针对设计的内容做出相应的优化配置,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对能源损耗有效降低,优化强弱电,避免出现干扰的情况。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是最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保证可靠性、稳定性。强弱电和平共处便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也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保证强弱电和平共处,对于设计人员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强电对弱电造成的干扰,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且表现在多个方面,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局部的强弱电质量造成影响。

三、强电对弱电的影响

强弱电一体化主要是对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配电技术、电子电力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等群体技术有效应用。根据系统功能目标与优化组织目标,针对不同功能单元进行相应的配置布局工作,从而提升功能单元的质量,保证稳定运行,对能源有效降低,实现强电、弱电整体系统优化。在进行强电设计过程中,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低压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系统、导线电缆、动力照明干线系统等,同时需要对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等要求满足,其中提出的可靠性要求,即是需要根据用电负荷等级做出设计工作,从而保证连续性供电;灵活性要求则是需要保证主干线简洁,对多余的电气设备减少,避免受到其他电磁干扰,从而提升供电质量;安全性要求即是需要注意设计保证人身安全。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点会出现较大的接地电流,同时受到静电耦合、电磁耦合地中电流传等形式影响,电流会影响通讯系统,具体表现方面,包括接触干扰、工频干扰、音频干扰等。如果电网发生单项接地故障,电力线与通讯线都为平行走向,电磁耦合形成的感应电压会影响通讯系统,导致干扰。如果电力线导线一相、二相断线后,与通讯线相连,会导致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同时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中性点位移导致较大位移电压,也会在电容耦合影响下出现通讯系统干扰情况。对于强弱电一体化,中强电对弱电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如果具有较小的干扰程度,则会影响质量,电话回路可能出现杂音并导致信息失真以及误码率提升的情况,如果存在较大干扰,还会影响人身安全、通讯设备,导致不同类型的事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强弱电一体化中防强电干扰措施。

四、防强电干扰技术

防强电干扰技术具体包括电气柜中的抗干扰技术、弱电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以及接地与电源抗干扰技术。

(一)弱电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弱电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又具体,包括屏蔽的方法以及隔离方式,对干扰有效切断。屏蔽的方式能够阻止弱电系统受到强电系统的影响,具体包括电磁屏蔽和静电屏蔽两种形式,其中,静电屏蔽主要主要体现为高低频段,但是低频段的屏蔽只能应用于电磁屏蔽之中。在应用静电屏蔽时,需要将金属板插在两个导体中间。在选择金属板时,需要保证具有较好的接地性,如果想要提升屏蔽效果,则可以应用双层的金属屏蔽网,并对接缝进行有效处理。应用隔离的方式对干扰切断,干扰的主要方式为导线传导,借助控制线、信号线以及电源线出现入侵。因此首先需要对控制线干扰进行上的隔离,多是应用光电器件和继电器隔离的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且能够有效隔离干扰源,因此该种方法具有相对普遍的应用。在对信号线隔离时,还可以应用光电器件和脉冲变压器的设备,进行有效的隔离,对模拟信号输入时,需要应用隔离放大器,隔离线路中主回路和输入回路的信号。

(二)电气柜中的抗干扰技术

强弱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在同一个电器箱内放置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因此,两个系统之间具有较小的距离,并且大部分线路都会互相交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系统进行相互干扰的情况。在该种情况下,便能够应用防强电干扰技术,对系统之间的干扰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常规情况下,导致电磁干扰的条件包括接受原件敏感、存在传输介质、有干扰源等。强电系统运行的设备是弱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干扰,强电设备运行并能够导致弱电系统中的数字电路先进集成电路、处理器等相关敏感单元出现影响干扰源发出的信号,主要是借助耦合方式传播,导致敏感单元收到传播信号后,便会导致弱电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为了降低对弱电系统的干扰,可以应用防强低氨干扰技术,切断两种耦合方式,具体的形式包括屏蔽,消除或是降低公共阻抗,从而避免弱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被强电系统干扰。

(三)接地与电源抗干扰技术

接地与电源抗干扰技术具体包括多层电压器屏蔽方式、加强电源交流滤波、应用综合抗干扰技术与双层屏蔽浮地技术。常规情况下,针对干扰进行屏蔽过程中,电源变压器会选择带静电屏蔽的设备,从而保证在交流共模干扰过程中,干扰源能够被有效隔离。如果干扰具有较高的频率,则能应用多层屏蔽变压器设备,并使用复地保护技术的隔离方式,降低对弱点系统的干扰。在应用双层屏蔽浮地技术过程中,第一层屏蔽层需要进行接地操作,第二层屏蔽层则需要与弱电系统中的机壳相互连接。机柜和弱电系统中的机壳为绝缘,同时也应用了能够起到屏蔽电磁作用的材料,因此会导致弱电回路,公共线与电压变压器的次级测地一起不接地,并且会发生浮地的情况 从而避免干扰信号传输到弱电系统之中,消除共模干扰的情况。电源的交流滤波主要是在交流电源输入端放置滤波模块,消除受干扰的情况,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相对恶劣的电磁环境之中,同时在一些电子控制设备中,能够进行重复应用,解决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强弱电一体化,离不开防强电干扰技术的应用。强弱电在安装过程中具有较近的距离,因此很容易导致强电对弱电造成信号干扰的情况,从而导致强弱电一体化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强弱电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其他影响。因此,需要在充分明确防强电干扰技术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强电干扰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强. 浅析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12):401.

[2] 方磊. 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J]. 中国高新区,2019(7):100.

[3] 张森荣. 分析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0):273.

[4] 谷安文,张海. 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2368-2368.

张宏伟 男 1987年12月 内蒙古赤峰市 汉族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电气。 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