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汪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0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控制速度不良占比最高,为33.33%,其他依次为液体外渗、针头堵塞、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中,护士因素占比61.90%,患者因素占比38.10%。结论 通过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给予良好的用药宣教,可保证安全用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对策

血管活性药物是常用的心内科药物,其中包括扩张血管药物和收缩血管药物,现阶段主要以微量泵持续给药。而心内科患者很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是经外周留置针维持静脉通路[1]。因此,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外周血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给予保证。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外周血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我院临床科学用药提供有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0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患者中男性、女性各64、56例,年龄24-81岁,(52.10±2.35)岁,给予所有患者外周静脉给药,静脉用药时间是2-10d。

1.2方法

科内设置血管活性药物用药不良事件登记本,采用原因分析法分析发生的用药不良事件,明确引发不良事件的过程及实际原因,确定用药流程中的不足及风险,做好完善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比

本研究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控制速度不良占比最高,为33.33%,其他依次为液体外渗、针头堵塞、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见表1。

表1 分析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比 [n(%)]

类型

例数

比例(%)

控制速度不良

7

33.33

液体外渗

5

23.81

针头堵塞

3

14.29

体位性低血压

2

9.52

静脉炎

2

9.52

心动过速

1

4.76

心动过缓

1

4.76

合计

21

100

2.2分析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

本研究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护士因素占比61.90%,患者因素占比38.10%,见表2。

表2 分析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 [n(%)]

类型

例数

比例(%)

护士因素

13

61.90

患者因素

8

38.10

合计

21

100

3 讨论

3.1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1)护理人员未正确认知用药知识:护理人员并未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适应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因患者不熟悉用药知识,无法实行有效处理,以至于很难科学调整输液速度和使用剂量。(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用药前未充分做好宣教工作,导致用药后观察不到位,本研究有2例患者在静脉期间伴有皮肤肿痛、发红等情况,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未做好相应处理,导致加重静脉炎程度,引发不适。(3)护理人员选择穿刺方法、用具问题:护理人员应选择普通输液管进行头皮针输液,在静脉滴注普通补液期间,会阴混淆药物导致患者引发恶心、心慌情况,并且还有患者因翻身、肢体曲伸等原因造成穿刺位置肿胀液体外渗情况

[2]。(4)患者用药配合度差,未充分认识危险性:血管活性药物一般持续输入24h,时间较长,会对肢体活动造成影响。因患者未正确认识用药危险性,存在着较差的配合度,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自行调节用药情况,进而引发恶心、心慌等不良症状。若情况严重,还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

3.2护理安全对策:(1)做好宣教工作:护理人员在用药前应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按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增强其临床配合度。除此之外,还应向患者说明用药期间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速度过快存在的危险性以及使用微泵工作的状态,杜绝随意调整输液速度,要提前叮嘱患者尽可能的卧床,若需翻身起床进行肢体活动,应注意以缓慢动作进行,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基于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由他人扶持,防止出现意外。若患者伴有穿刺部位疼痛、红肿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在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放置呼叫器。(2)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性:所用药物应尽早配置,药物更换期间应减少间隔时间,防止造成血压波动,最好采取微量泵双通道中继法经快速用药,预防药物中断和导流,并依据血压波动变化情况,对剂量合理调整,禁止忽快忽慢的速度调整用药剂量。用药期间做好密切观察,维持通畅输液,每间隔半小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一次查看,重点是对静脉通路连接处是否发生松脱、有无脱出头皮针等情况详细观察。(3)加强管理输液泵、静脉注射泵使用情况:在微量泵输液期间,调节速度后应及时启动开关,使用多通道微量泵时,需保证正常连接,牢固固定,尽可能的在不宜接触的输液架上固定泵,并充分连接电池或电源,加强微量泵保养,按时检查相关功能。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期间需提前配制,启动后可达到一定的压力和时间,特别是在药物输入速度小的情况下,需花费更长的等待时间,无法保证药量。在进行药物更换时需先将注射器取下,安装好新注射器,按下开关键,保证正常退出后再与输液延长管连接。(4)科学处理静脉回血:采用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维持每分钟5滴的速度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可有效阻止回血,且不会增加心脏负荷,能够获取满意效果[3]。(5)预防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应选择粗而直的静脉,防止在开关处且不固定的留置针位置进行穿刺,避免于相同位置穿刺,防止血管刺激。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及时巡视,查看穿刺位置有无肿胀情况,询问患者是否伴有疼痛反应,尽早发现药液完善情况,若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参考文献

[1]程洪涯, 滕中华, 黎丹洁,等. 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11):3-3.

[2]胡彩珍, 梁健英, 梁映霞,等.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0):2-2.

[3]曾慧兰, 彭杏, 鲁静琦,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