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

姜珍明

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8300

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模式逐步变得规模化。但是在此影响下无疑给防治病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水产养殖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病害的流行趋势,其次分析了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最后探讨了水产养殖的病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其他水产养殖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取得较大的发展进步。但是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养殖环境越来越恶劣。加之饲料投喂不科学,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多。若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病害措施,病害加重时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当前背景下很有必要深入分析水产养殖的病害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防治病害,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1病害的流行趋势

1.1破坏范围较广

通常情况下,水产养殖中水是流动的,在此影响下一旦出现病害就会跟着水流逐步扩散。如此,季节性较强的病虫害就会不分季节出现,甚至有可能全年出现,具有较广的破坏范围,且流行病的时间较长,增加了治疗难度[1]

1.2病害种类较多

近年来水产养殖中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环境恶化的今天,加之人们扩大了水产养殖规模,新型病害不断出现,比如草鱼赤皮病、鲤鱼出血病,这些疾病的出现给水产养殖人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病害抗药性较强

病害治疗需要使用较多的药物,尤其是需要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药物,导致水产产生一定的抗药性,甚至这种抗药性越来越强,最终对治疗相关病害毫无作用。实际上,出现抗药性是比较正常的一种现象,且还会给防治病害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病害的防治还必须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并结合实际情况更换防治病虫害的药物,降低病害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2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类病害,很容易给养殖造成较大的损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细菌性病害

水产养殖时每年农历的3月与4月都是细菌性病害发病的高峰,比较常见的有草鱼老三病。这一疾病合并了多种疾病,比如肠炎、烂鳃、赤皮,主要的症状突出表现为鳞片脱落、细菌性烂鳃、肛门红肿、鳍条充血并糜烂等等。草鱼养殖中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对水产养殖产生较大的危害[2]

2.2亚硝酸盐中毒

现代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中毒容易给水产养殖带来较大的打击,甚至具有毁灭性的特点。亚硝酸盐可以通过鱼鳃进入血液,让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如此一来鱼体就会表现为组织性缺氧,还可能应变为不可治疗的并发症。此外,若水体中具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含量,还可能导致鱼体出现翻塘的问题。鱼体出现亚硝酸盐重度后出现食量降低的问题,血液颜色改变为紫黑色或红褐色,且从内脏器官来看还类似于发生出血病[3]

2.3真菌病害

一般情况下,春季开始到清明节期间更容易发生真菌病害,且在早春转塘鱼种期间受到运输和拉网等影响容易损伤鱼体并出现真菌感染,比较常见的有水霉病。该疾病比较突出的表现为鱼体受到创伤后该部位出现一种颜色为灰白色,状态如棉絮的覆盖物,还可能存在食育减退与焦躁不安等突出症状,最后导致鱼体死亡。水产养殖过程中真菌病还是危害大且常见的病虫害之一。

2.4病毒性病害

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病毒性病害,且还疾病具有传染性,一旦出现很有可能严重破坏整个水产养殖。养殖草鱼时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有鳗狂游病、出血病及鲤痘疮病。目前我国还未研究出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4]

3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应始终以预防大于治疗为基本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效率,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几种常见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1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通常情况下,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疾病我们称为细菌性病害。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害比较常见的类型有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弧菌及黏球菌等等,受到这些病菌影响,很容易出现其它水产养殖病害,比如肠炎病、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等。因此,必须结合水产养殖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5]。一是药物治疗。用速效菌毒清、高氯精或精碘进行一次性消毒,每个月用药2~3次,每次间隔10~15d。提前水产投喂药物饵料,以此对季节性病害起到预防作用,比如说可以投用的药物有肠炎灵、烂尾灵拌饵、大蒜素、鳃病灵等等,至少连续投喂2日。针对虾或蟹等水产,可用新鲜生石灰给予消毒,每次用量在15~20g之间,半个月1次,并对鱼塘的pH值进行调节。其他防治措施。对养殖的水产苗进行消毒时可以使用菌毒清、复合型二氧化氯以及精碘,提高消毒的彻底性,在此环节后可以用食盐水再次消毒,控制食盐水用药浓度在0.8%~1.5%之间。其次,彻底地清理鱼塘,并在捕捞水产后彻底暴晒鱼塘底部,这一环节的消毒主要使用太阳紫外线。开春前的1个半月消毒鱼塘时可以使用高效清塘剂,并在苗种放养前的半个月用生石灰水消毒让鱼塘地质彻底改变,具体用量参考1050~1500kg/hm

2

3.2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受到继发性感染引发了病毒性病害,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白浊病、病毒性败血症和河蟹抖抖病[6]。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一是做好鱼塘的彻底清理工作。彻底清理鱼塘时可以使用精碘消毒鱼塘。一般情况下,应在投放育苗之前的一星期进行,具体用量为1mg/L。通过这一举措提高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效率。二是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在每年水产养殖的高发季节前提前使用经典消毒。若鱼塘已经发病,还必须在原有用药的基础上多给水产服用1~2个疗程的药物,避免出现病毒性病害恶化的问题。

3.3寄生虫疾病的防治

寄生虫疾病同样具有很多类型,比如鱼蚤病、毛虫病。对于此类病害,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几类:一是投入鱼苗后可以使用针对养殖虾或螃蟹的鱼塘使用精碘、下水灵I号、下水灵Ⅱ号彻底消毒,并在消毒工作结束后方投放鱼苗,以此达到相应的预防病虫害的作用[7]。二是针对鱼塘的彻底清塘工作可以使用5倍纤虫必克,这一步可以将越冬的虫卵杀死,从而在摇篮中扼杀纤毛虫病害。三是在寄生虫病害高发季节使用复合型二氧化氯消毒。但是需要在病害高峰期前20d使用,这样才能提高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投喂水产复合添加剂拌饵饲料,至少连续投喂2d。四是使用高效菌毒清消毒,连续用药1个疗程。投喂水产复合添加剂拌饵饲料或则是灭虫清,至少投喂2d。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各地水产养殖病虫害数量与种类的逐年增加,对水产养殖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耐药性逐步增加,降低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甚至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还必须以预防为主,提出综合预防措施,防治病各类病虫害,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青峰, 戴小刚, 曾广勤.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J]. 吉林农业, 2016(5).

  2. 赵顺顺.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J]. 环球市场, 2017(29).

  3. 徐培军.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J]. 水能经济, 2017(3).

  4. 徐龙林. 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 吉林农业, 2016(11).

  5. 张大鹏.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J]. 农家科技, 2019.

  6. 史朝斌. 加强水产病害防治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J]. 河南水产, 2018(1).

  7. 吴延宇.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