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分析

张明敏

资阳市中心血站 .检验科 ,四川省 资阳市 641300

摘要: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应用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及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站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共计163份乙肝表面抗原疑似呈现弱阳性的血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完成检测,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为金标准,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为92.64%,特异度为88.37%,灵敏度为94.17%;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为77.91%,特异度为53.49%,灵敏度为86.67%;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P<0.0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相较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更高,初筛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后续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提高准确率,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可作为复检方式保证准确率。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胶体金免疫层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乙肝是流行性传染病的一类,病原体为乙肝病毒,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损伤肝脏功能的同时,若未接受针对性治疗,会发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当前临床通常以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的依据,而一些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中,由于其具备存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测结果的可能,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此类样本应剔除,这也是加强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重要意义[1]。当前检测方法相应较多,本研究将以163份乙肝表面抗原呈现弱阳性的血液样本为例,研究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站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共计163份乙肝表面抗原呈现疑似弱阳性的血液样本,排除存在溶血、脂血等血液样本。

1.2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应用血液加样设备加样过后,通过酶联免疫分析仪对血液样本检测,后续处理检测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在15min和30min时间点记录样本层析结果,最终报告30min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在反应杯中温育血液样本,以及单克隆抗体(经过生物素和氯联吡啶钌标记)、磁性微粒(经过酶链亲和素标记)等,使其发生反应,磁铁会吸附磁性微粒,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发光反应,光强度越大,证明抗原浓度越高[2]

1.3 观察指标

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为金标准,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诊断准确率=(真阴数量+真阳数量)/本组总数量;特异度=真阴数量/病理诊断阴性总数量×100%;灵敏度=真阳数量/病理诊断阳性总数量×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为92.64%(151/163),特异度为88.37%(38/43),灵敏度为94.17%(113/120)。见表1。

表1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n=163)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n=163)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13

7

120

阴性(-)

5

38

43

合计

118

45

163

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为77.91%(127/163),特异度为53.49%(23/43),灵敏度为86.67%(104/120).见表2。

表2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n=163)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n=163)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04

16

120

阴性(-)

20

23

43

合计

124

39

163

2.3 两种检测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对比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对比

检测方式

例数

准确率(%)

特异度(%)

灵敏度(%)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163

92.64

88.37

94.17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163

77.91

53.49

86.67

χ2

-

10.072

12.689

3.895

P

-

0.000

0.000

0.048

3 讨论

当前针对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的血液标本的检测技术,主要包含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等。其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可通过胶体金试纸,获取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但其有一定劣势,只能用于定性检测,若表面抗原浓度不高,容易出现假阴性的误检结果,但鉴于其操作方便,因此可在初检时大显身手。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应用较广,不仅操作相对简单,而且获取结果速度快,检测过程无污染[3]。但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依然存在漏检的可能,分析可能和免疫静默感染、亚型罕见等原因相关,进而降低了检测准确性。而化学发光法不仅检测时间耗时补偿,而且集合了免疫检测法的优势,因此保证较高准确率,可作为金标准。不过由于检测试剂和设备需要较大投入,因此同样有一定局限性,当需要复检时,才会用到化学发光法[4]。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准确率、特异度与灵敏度,均显著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P<0.05),由此可以证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相较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准确率更高,实际应用中,初筛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后续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提高准确率,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可作为复检方式保证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林惠燕,孙爱农,郑晓兰,方育如.HBsAg胶体金检测试剂进货性能验证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51-1354.

[2]钟文晖,何荣锌,邓进取,田东平.胶体金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效果及其假阳性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8,38(6):12-13.

[3]吕秀梅.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38-1839.

[4]张丽云.比较分析ELISA法检测抗-HIV国产和进口酶免试剂的差异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