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肥胖特点及干预现状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老年人 肥胖特点及干预现状概况

石雨鑫

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30000

摘要: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经济负担,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老年人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所以体重的控制对肥胖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人肥胖特点以及干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老年人肥胖严重性的认识。

关键词:肥胖 老年 减重方法 慢性病

1老年肥胖概述

1.1肥胖定义

肥胖症(obesity):通常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异常,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内分泌紊乱、脂糖代谢失调、生活方式不健康及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能量过剩。

我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中国人的体质特点提出了判定国人肥胖程度的分类标准具体如下: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kg/m2≤BMI≤23.9kg/m2为体重正常,24≤BMI≤27.9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1]

1.2肥胖流行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及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已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摆在人们面前[2]。根据WH0数据每年至少有 280万人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3]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肥胖率在40-59岁的成年人中较高(39.5%),其次是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35.4%),然后是20-39岁的年轻成年人(30.3%)。各类超重以及肥胖人群患有多病共存风险更高,心血管代谢疾病类(高血压、心脏疾病、卒中及糖尿病)在超重以及肥胖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老年人[4,5]

2.老年肥胖的特点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病成为重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5]。老年人群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超重被认为是比吸烟、饮酒等危害更大的危险因素[4]。所以老年人的体重控制对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1中心性肥胖

老年人超重和肥胖更容易出现中心性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会堆积在内脏,从而增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老年女性由于绝经后体内激素的变化,体内脂肪组织会更容易增加,并且堆积在腹部[6]

2.2肌肉减少性肥胖

老年人的肥胖常常合并肌肉减少症,所以针对老年肥胖患者的减重方法要注意到随着体重的减少,体内肌肉量也会损失。重点是在治疗肥胖的同时预防与肥胖相关的肌肉减少症[7]

3老年肥胖干预现状

现阶段老年肥胖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行为干预等手段,治疗的障碍主要包括由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以及在具体标准和界限上缺乏共识,使对应的干预不明确。减肥手术、长期服用减肥药的经济压力使后续治疗的依从性差,所以老年人肥胖的手术及药物干预一直受到限制。

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应侧重于通过饮食限制减少腹部脂肪,并通过体育活动保持肌肉质量和力量。研究表明减重期间自我称重、每日步数、高强度活动和持续记录食物的自我监测行为对体重减轻的具有积极作用[8,9];同伴支持[10]对减肥有显著效果,因此在老年人的减肥计划中要考虑减肥者的社会环境,家人和朋友可以成为实现减肥目标的重要支持者和监督者[11]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迅速,所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导致医疗资源比较短缺。老年人对减重知识的缺乏,减重的方法不对,最终加重医疗费用的付出。

综上所述,面对老年群体的肥胖普遍流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找适合老年人减重的安全经济的方法,保持老年人身体的功能,延缓因肥胖导致的各类慢性病,避免盲目不科学的减重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伟, 江华. 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7, 37(05): 430-433.

[2] Yatsuya H, Li Y, Hilawe E H, et al. Global trend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J]. Circ J, 2014, 78(12): 2807-18.

[3] Hussain A, Mahawar K, Xia Z, et al. Obesity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 Meta-analysis[J]. Obes Res Clin Pract, 2020, 14(4): 295-300.

[4] 陈子烁, 罗颜, 徐慧雯, et al. 中国老年人不同体重状态下多病共存现状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0): 1843-1848.

[5] 杨娟, 郑晓, 候丽红, et al. 太原市老年人多重慢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 25(1): 78-83,107.

[6] 周小琦, 李芳, 郭燕, et al. 武汉市城乡≥65岁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情况[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 24(11): 808-811.

[7] Zhou M, Zhang N, Zhang Y, et al. Effect of Mobile-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Weight Loss among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16).

[8] Painter S L, Ahmed R, Hill J O, et al. What Matters in Weight Los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Self-Monitoring[J]. J Med Internet Res, 2017, 19(5): e160.

[9] Baer H J, Rozenblum R, De La Cruz B A, et al. Effect of an Online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 Integrated With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on Weight Chang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20, 324(17): 1737-1746.

[10] Young A S, Cohen A N, Goldberg R, et al. Improving Weight in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ized Services with Peer Coaches[J]. J Gen Intern Med, 2017, 32(Suppl 1): 48-55.

[11] Hansen S, Huttunen-Lenz M, Sluik D, et al. Demographic and Social-Cogni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Pre-diabetic Participants of the PREVIEW Study[J]. Int J Behav Med, 2018, 25(6): 68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