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分析

杨静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输血治疗者,按不同时间给予不同方法分组对照研究,见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40例患者未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40例患者给予不规则抗体检验,对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和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患者例。其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明显(P<0.05),抗体D阳性率干预抗体E、C、M,但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在输血检验中采取不规则抗体检验,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在不同人群间,抗体阳性率组间对比有一定差异,注重交叉配血,对其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护理配合;输血安全;抗体阳性率


临床上,输血治疗非常常见,除了能用以补给血量,维持患者血容量,提高血压,抗休克和防治出血性休克外,还能纠正应红细胞减少或带氧能力降低所致的急性缺氧症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对症治疗中重要的一项措施。但输血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选择适当时机给合适的患者以正确的血液成分,可以挽救生命、改善健康。反之,则会给患者带来不仅是生理上,更可能是心理上、精神上的永久创伤。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本研究主要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输血治疗者,其根据有无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情况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0-75岁,平均(47.53±4.71)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47.23±5.36)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具体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试剂和仪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抗筛试剂红细胞、FYQ型孵育器以及微柱凝胶专用离心机,标本要求:血清或血浆都可使用。操作步骤:取出试剂卡,分别向反应柱内加入50ul待测血清或血浆,再加入分别向反应柱内加入50ul 0.8%抗筛红细胞(Ⅰ、Ⅱ、Ⅲ),在孵育器37℃孵育15min后离心5min,观察结果。红细胞无溶血无凝集,提示抗体筛检结果为阴性;反之红细胞凝集,提示抗体筛检结果是阳性,应使用谱细胞和待测血清进一步鉴定抗体。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6284a462e9c2b_html_b6c3012e55281064.gif±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输血反应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输血期间发热、寒颤、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发生的情况。

抗体阳性结果:统计并分析不规则抗体检测者抗体筛查阳性率及具体分型结果。

  1. 结果

2.1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仅发生寒颤2例,不良反应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发热2例﹑寒颤2例、呼吸困难2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率为17.50%。可知,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X2=5.335,P=0.021<0.05)。

2.2观察组抗体阳性结果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抗体筛查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0%。其中男性2例(11.11%),女性5例(22.73%);抗D3例(7.50%)、抗E2例(5.00%)、抗C1例(2.50%)、抗M1例(2.50%)。可知,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明显(X2=4.925,P=0.026<0.05)。在不同抗体分型中,抗D占比最高,达7.50%,其次为抗E,占5.00%、抗C,占2.50%、抗M,占2.50%,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1. 讨论

不规则抗体又叫意外抗体,是血清中除了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筛查是献血和输血前都要做的一项检查,主要是为了避免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抗体分为两类:IgM(天然抗体)和IgG(免疫抗体),不规则抗体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使红细胞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红细胞,必须借助特殊介质(酶学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如果交叉配血时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因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会引起发热、寒颤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则会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提高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性。而在观察组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中,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不同抗体分型中主要以抗D为主,其次为抗E、抗C、抗M。本研究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病人,避免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也能减少血液浪费。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不仅有助于血液的选择,还能保证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降低临床输血反应,提升输血安全性。另外,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这对提升输血安全性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洪波. 探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输血中的引用及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57.

  2. 刘景东. 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8):3.

  3. 王海革, 张磊, 孙斌.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34):1.

  4. 蔡娟, 孙红.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结果对临床输血的意义[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