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5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韦代华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40例冠心病患者有关治疗治疗,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在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具有较高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可使患者明显改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显著提升。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效果


1. 前言

冠心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主要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尽管该方法可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但后期还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对可能产生的冠心病合并症进行预防。有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因此,达不到较高的遵医依从性,易影响疾病控制效果。基于此应对患者加强认知干预,而常规护理中相对笼统的健康教育,难以使患者改善不良行为。冠心病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使自我效能提高,遵医意识增强,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病情的缓解。本研究对此针对临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的4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患者对本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有13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70.2±3.8)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4.3±1.2)年。研究组中有12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62-81岁之间,平均年龄(70.9±3.3)岁,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4.8±1.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将冠心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自行阅读,并将用药、饮食中的注意要点及有关事项向患者告知,对患者采取电话方式每月随访1次,嘱咐患者到医院定期复诊。研究组患者基于此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为:在认知干预方面,护理人员应围绕疾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采用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冠心病发病机制、治疗机制、危害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每日讲解1次,每次讲解半小时。另外,与患者耐心沟通,对其认知偏差进行分析,确定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错误认知指出其危害,使其不良意识得到纠正。每周考核1次患者的认知程度,对学习后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并结合存在的错误认知将相关知识向其再次进行讲解,强调用药不定时、不按量的危害性。在行为干预方面,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健康生活及用药计划,使患者每日坚持有氧运动10-30分钟,主要采用清淡饮食,每日摄入盐少于3克,尽量少食用酱油、辣椒油等一些调料,蔬果等食物多食用,烟酒应戒掉,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8-9小时。

患者达到稳定病情后,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放松训练、康复练习等进行指导2次,每次指导半小时。放松训练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指导保持仰卧姿势,抬高头部45°,双臂向身体两侧自然放下,稍微将双腿分开,腹式深呼吸,自我作放松、平静暗示。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在床上患者作上肢屈伸、下肢膝关节屈曲运动,下床步行,结合病情恢复情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方式与患者加强沟通,对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情况进行了解,患者家属加强监督,指出存在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改善。

2.3 指标观察

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采用遵医行为调查量表进行评估,60分为满分,越高分数表明具有越高的医嘱依从性。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价,一共分为10项,每项4分,满分40分,完全不正确的为1分,部分正确为2分,大部分正确为3分,完·全正确为4分,越高分数表明越高的自我效能。

2.4 统计分析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对患者有关数据进行研究,患者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应用t检验方法。P<0.05表明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3. 结果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对比

分组

患者数量

遵医行为评分

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0

34.57±4.36

46.38±2.36

22.46±3.59

30.39±2.54

研究组

20

34.61±4.28

54.91±2.15

22.52±3.57

37.78±1.37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在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具有较高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P<0.05)。

4. 讨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介入和药物治疗方法中,一般情况下,心理因素或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为确保改善患者病情,应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使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对治疗提高积极性和遵医行为,对于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各患者在认知和理解方面难免存在一定偏差,如不能正确引导,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干预作为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一种系统性干预方法,在护理中以患者改善遵医行为、调整心理情绪为目标,所以干预患者认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患者采用单一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认知行为缺乏深入了解,对患者认知行为改善效果不明显,而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教育课堂对健康教育知识重复讲解,使患者提高认知水平,对不良意识与行为危害提高认识,使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得到纠正,提高健康意识和理性思维,良好遵医行为得以形成。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护理工作较为重视,一般对患者在疾病治疗和护理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所忽视,患者易产生用药不合理或对治疗护理消极对待等问题。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加强延续引导患者自我护理,使患者重塑认知和生活行为,使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采用康复训练、放松训练得到缓解,生活态度更加积极、乐观,健康生活习惯得以养成,自护自主性明显提高,自我效能评分进一步提高。

5. 结语

总之,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可使患者明显改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淑环,何宜汀.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8

[2] 孟祥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外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11

[3] 王彤.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5

[4] 徐丹.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3.

[5] 丁丽颖.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9.21


作者简介:

韦代华(1983-),女,黑龙江密山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