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西药分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2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西药分析中的应用

张磊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些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增长,超高效液相色谱(简称UPLC)也在逐渐发展,并且以其优势特点在医药分析中备受关注。同时,UPLC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西药分析需求,所以迎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UPLC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在西药分析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应用内容。

关键词:UPLC;西药分析;有效应用


UPLC无论是灵敏度还是分辨率、速度等均明显超出高效液相色谱(简称HPLC),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1]。HPLC在高速、高压环境下,也可以更有效地展开药物分析工作,并且还可以有效保障样品质量。HPLC监测法正在不断成熟发展,可以有效满足现代医西药分析、测量方面的要求,在分析制剂西药、西药代谢分析等上均作用巨大。

一、HPLC基本原理

在本质上看来,HPLC、UPLC具有一样的检测原理,均以方程VanDeeeter为理论基础,且均用的是B/v+AdP+CdP2v=HELP[2]

式中,HELP—塔板理论高,B—扩散分子径向系数、v—流动相线速度、A—扩散涡流系数、dP—填料粒径、C—传质因子。

柱效一般就是色谱柱让某化合物避免扩散的能力,如果色谱柱具有越多的塔板有效数,也就代表有效塔板越矮、柱效越显著。所以,根据以上公式便可获得UPLC、HPLC的原理。其一,随微粒颗粒度降低柱效会提升;其二,微粒不一样的颗粒度尺寸均与色谱柱效最佳流动速度相对应;其三,伴随微粒颗粒度的不断变小,相应柱效最高点也会迁移至流速高的方向;其四,随微粒颗粒度的降低,线速度范围会扩大[3]

由此可见,为了改善色谱柱效,就需不断降低微粒颗粒度,以便提升速度。也即伴随色谱柱中持续降低填料颗粒粒径,则而会不断提高色谱分离度[4]。据有关文献报道显示,若填料颗粒粒径缩减至2μm,则以上公式中涉及的理论塔板高也会持续扩大最小值范围。也即在2μm粒径时,相较于大粒径颗粒而言,微粒在流量最大区间具有更显著的色谱柱效,能够在避免影响大粒径颗粒的条件下,不断提高样品分析、微粒流动过程速度[5]

二、在西药分析中关于UPLC应用的分析

1、应用领域

(1)制剂西药分析

在分析西药中,一般只含极少的样品量。所以,很难分析分离,而浪费较多的时间。为此,也就急需一种可以提升分析速度、分离效率的先进技术,也即这项技术需要很灵敏、十分精确。UPLC技术对处理以上问题方面,便表现出很有力的支持,并呈现出很可观的发展前景。在研究分析Alz、AIZ、A3z化合物中,在控制分析效果一致的条件下,用UPLC技术能够大幅地缩短所需的分析时间,其中的精度、灵敏度也明显超过其他技术。UPLC技术非常适合对常规西药展开分析,结合混合模式下的UPLC技术、固相萃取可以同时用于测定西药成分,而且最终得出的分析结果还能够满足美国西药、食品管理局提出的精准度要求。

(2)生物基质内部药物分析

在药物代谢中,主要的环节就是人体吸收、代谢、排出药物。其中包括分离药物和其复杂基质内部的代谢物,并鉴定痕量分析体系结构。当前,在生物的体液体系内,存在极多的具有一样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的复杂多样成分。同时,药物也越来越低剂量,而带给现有技术一定的困难度,让常规分离法、痕量成分测出技术很难达到精度要求。可否在很多有着一致保留时间的众多干扰组分下,迅速精准识别代谢产物则需要靠极具色谱分离效果、高敏感度的分辨质谱技术。UPLC技术在分析药物代谢过程产物中,便展现出了很突出的专属性、高敏感性特性,而且国内在相同时间段内用于科学测定多种组分浓度,能够满足样品分析测量领域的高效率需求。

2、实践应用

(1)分析生化药品

相关学者依次使用HPLC、UPLC技术分析通过柱前采取衍生化处置后的水解蛋白质产物中的氨基酸。最后的结果显示,以上两方法得出一样的结果,而只需UPLC消耗40%的HPLC的分析时间。而通过UPLC-MS/MS还有效分析了通过1,2一萘醌或酶直接活化DNA和1,2-二羟基萘发生反应所生成的鸟嘌呤N7位、腺嘌呤N3位过程的脱嘌呤内收体,并且研究了萘诱发肿瘤的整个机制。据UPLC一MS/MS测试发现,DNA和邻醌发生加合反应(1,4-米氏)就是萘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出现弱致癌的普遍反应机理。

(2)分析化学药品

相关学者通过UPLC技术直接分离分析了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其中有用1.7um粒径系列的色谱柱展开梯度洗脱。当柱温达到30℃后,完全分离3类抗结核药的时间需要2min,相应的USP方法(也即HPLC)则需要15min的分析时间。当提升柱温至90℃后,便可缩短分析时间至1min内。就药物合成过程分析而言,UPLC能够随时迅捷准确地测试出来合成反应之中的副产物、中间体或发生降解反应后的产物等。

(3)分析生化药品代谢

相关学者在研究毛发寿命、周期的课题中,有用到DBD-F、DBD-PZ系列手性荧光试剂来追踪标记小鼠毛发内部含有的HA(组胺)和相应的代谢产物。基于UPLC-ESI-TOF-MS的有效分离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范围,检测毛发组胺、代谢物的极限为0.11、0.17、0.21、1.00pmoL。而通过同类方法还可以检验其他毛发中的各种化合物、代谢物。相关学者在实验测定猴动物血浆内部非对映异构体SCH503034也显示,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UPLC能够有效控制线性范围位于1~2500ng/mL区间,相对标准偏差在批间、批内中依次是1.3%~5.5%、1.2%~3.6%。当水平是2.5、50、1000ng/mL时,回收异构体率都在90.0%以上,所以,UPLC能够很有效地提升分析通量、分离度、灵敏度。而这种分析方法还能够在检测人体血浆标准样本中加以广泛应用。

(4)分析化学药品代谢

通过对比UPLC/HPLC-TOF-MS检验人尿含有代谢物乙酰氨基酚的最终结果显示,通过UPLC、HPLC都能够检出这种代谢物下的硫酸化产物。其中UPLC的分离度、色谱峰、峰宽都明显超出HPLC,可以检出HPLC不能分离分析的代谢物葡萄糖苷;与MS联合显示的碎片离子结构体系鉴定结果也表明,联用UPLC、MS来分离分析复杂化合物,既可以显著缩短药品成分检验所需时间,又可以提升灵敏度、分离度,还可以充分削弱由于生物样品不纯而带来的干扰和影响。

三、结语

总之,UPLC以其高灵敏性、强分离优势等现已在西药分析中日益推广应用,并且对临床合理应用西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伴随UPLC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医学领域将会以UPLC为重要的发展助推剂,让其更充分地满足西药分析不断发展的基本需求,并迎来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贾博,贺玉林,宋扬.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7(20):182.

[2]郑勤琴,项勋,段纲,代飞燕,邓紫艳,常华.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7(02):57-59.

[3]严倩茹,邬伟魁.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化妆品禁用药物及限用物质和功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7,31(01):74-78.

[4]李春梅,张艳妙.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06):61.

[5]郝桂明,唐素芳.超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9,21(0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