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改造植物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3

城市湿地公园改造植物优化设计

夏露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特殊性,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现状湿地公园的空间、环境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何在不同空间环境对植物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改造的植物优化配置方法。结果表明,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加强特色乔灌植物与原生植物的融合,提高整体观赏价值;易管养地被植物的配置,在减少湿地植物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又可兼顾场地植物群落的景观内涵;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生物量较少、景观稳定性持久且耐粗放管理型草本植物的配置模式,更能反应场地湿地植物生态特征和艺术观赏价值,打造出易管养又不乏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优化设计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号称“地球之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主要部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城市的休闲环境。现代城市公园的休闲活动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湿地公园植物优化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在保护场地留存的植物群落构成的基础上,营建后期管护成本较低而又具有场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文章以洋湖湿地公园改造二期项目为例,介绍湿地公园植物优化设计要点。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项目地处湖南湘江新区洋湖生态新城片区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二期范围,在原湿地公园二期范围内进行品质提升,二期总用地面积约108.4公顷。

项目西北侧靠瓦官口路,南临阳湖大道,东临潭州大道,地势总体较平坦,南部稍高,属平原地貌。气候四季分明,时空变化大。土壤有效态营养元素较为丰富,适合植物利用和生长,洋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是以群落草本植物为主,但大部分草本植物的持久性较差,残枝和落叶处理不及时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进而破坏湿地水域的自净能力。水生和湿生植物在公园水域或滨水环境多为优势植物,但陆生的优势植物较为单一、均值化严重、生长发育良莠不齐、生态保育功能较弱,对不同绿地类型的配置特色、优势品种的选择都需要结合场地特点进行研究。

2地块分析

项目现状整体生态基底比较好,使得园区景观设计中的竖向层次可创造性更强,整体景观根据项目现状生态本底的不同植被种类,将后期新栽植物与场地原生植物相融合,以“生态、自然、稳定、低维护”为设计指引,从而形成了后期管护成本较低而又富有区域特点的近自然稳定群落,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期管护支出。

场地内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可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必须调整的区域内实现功能区分,或运利用场地内植被完成局部景观功能的变换;利用地块特性打造易管养地被也成为了该地块的特有优势;南侧植被相对稀疏,植被类型单一,适合打造品种丰富的特色景观和简洁通透、低维护的地被景观。

围绕着植物类型对不同空间环境分区打造,构造出兼具生态性与景观功能的低成本景观植物群落,尽量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湿地景观。按照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合理布置,以高大枝叶繁茂的大小乔木为骨架,与灌木、地被、草坪植物等相结合,构成自然群落。多选择地方特色植物、点景植物等,并讲究空间的开合关系,以自然式为主,将局部位置变化与规整性相结合,使园区内空间各具特点,加强植被的丰富性,将下层植物综合运用和精致配置,并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层次及季相变化,多采用后期管护成本较低的植物。

3 设计要点

3.1特色乔灌植物与原生植物融合

城市的湿地公园建设应从场地实际情况出发,秉承易管养耐持久景观的发展宗旨,在尽可能减少干扰周围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对环境友好的植物品种,以节约植物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环境的观赏价值。

首先,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稳定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加强地方特色乔灌植物与原生植物群的融合,建立滨水、坡地、园路两侧等多样化的生态类型,以确保植物种类多样化的实现,形成植物类型多样化、色彩变化多样、季相变化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在保护和利用现状乔灌植被基底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功能分区,丰富植物的常绿品种、落叶品种、骨干品种和点缀品种,局部节点打造增加了球灌木,使得整体多样性增强。如常绿品种:香樟、香橼、杨梅、柚子、桂花、红花木莲、大叶女贞等;落叶品种:朴树、枫杨、栾树、银杏、水杉、池杉、落羽杉、乌桕、垂柳、榆树、榔榆、榉树、法桐、三角枫、华中樱等;骨干品种:桃梨系列、樱花系列、玉兰系列、梅花系列、海棠系列、槭树系列等;点缀品种:黄金槐、山茶、花石榴、木槿、紫薇、红千层、紫荆、四照花等,还有山茶球、金叶女贞球、银姬小蜡球、大花六道木球、火棘球等灌木球。为了丰富不同的视觉体验,丰富秋色叶景观,增加了一些不同色叶品种乔木,如合欢、无患子、重阳木等。其次,通过在园区内部分景观绿地空缺重要位置,增设与原生植物融合的点景大树,来丰富植物配置的层次感、林冠线和天际线,如桥头位置,洋湖大道边沿线林带内、科普馆南侧清表区域、景观塔周边绿带等。另外,应注重运用乡土色叶树种并组合缀花草地、微地形、疏林组团,创造开敞疏朗的透氧活动空间。

62a159778bcef_html_c32c9fcafd961764.jpg

图1 园路两侧景观

3.2易管养地被植物的应用和配置

充分利用乔灌植物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季相效果,以及形成一片片视野开阔的林下空间,地被植物选择要坚持易管养耐持久景观的理念,在常绿地被类中搭配色叶类、观花类的灌木或地被,形成简洁干净,生态自然,低维护的地被景观。

尊重园区内原有的发展特色,并延续现状湿地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优化组合减少植物养护成本的方法,营建独特的湿地植物景观。对林下空间的地被植物选用细叶麦冬全铺、细叶麦冬+紫花醡浆草点缀、细叶麦冬+兰花三七、萱草+兰花三七、吉祥草+兰花三七+玉簪、洛石+麦冬、兰花三七+萱草点缀+茶梅球点缀+麦冬收边等优化组合,同时结合曲线间植形式,丰富视觉效果。对转角节点处的地被植物选用细叶麦冬+黄杨球、杜鹃球+景石+麦冬、金边黄杨+南天竹+景石、金星桧+彩叶南天竹+洛石+金边黄杨球+女贞球+杜鹃球+细叶麦冬、洒金珊瑚+红枫+杜鹃球+金边麦冬、朱蕉+香龙血树+景石等优化组合,丰富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又能起到强化空间的作用。对建构筑物入口处的地被植物选用花叶络石+绣球+金边麦冬+红花檵木球+金边黄杨球+红枫等组合搭配、常绿花叶植物搭配少量时花并结合景石logo打造组合花镜,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效果。如此,易管养地被的广泛应用和合理配置是洋湖湿地公园又一景观特色,让其有了更丰富的景观内涵。

62a159778bcef_html_69a750ac0d943f2c.jpg

图2 转角处景观

3.3水域植物的优化

城市湿地环境的植物群落与常规公园中的植物群落也有所不同。在常规园林景观中考虑到的水土保持和地表径流方面通常会侧重丰富多样的草本类植物,但从后期较低养护的角度考虑,草本类植物则会增加繁重的后期维护工作,且部分带有横走茎的草本类植物其繁衍速度和空间范围均不易控制,并且由于大部分草本植物持久性较差,没被及时且有效清除的植物落叶和残枝会破坏湿地水域的自净能力,但草本类植物的净化功效和景观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于植物选择上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为辅。通过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简约配置最易体现湿地植物生态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

从易管养耐持久景观的角度出发,通过重点对水湿草本植物的抗逆性、周期性、适应性等特性以及与环境融合度进行考量,更好地保持水系景观的生态性和整体景观观赏效果。为减少科普馆南侧、白鹭雕塑园、风雨桥两侧等景观节点的植物后期刈割和养护工作,选择后期生长速度适中、生物量较小、景观稳定持久而且抗粗放性管理型草本植物,如蜘蛛兰、姜花、千屈菜、翠卢莉、紫芋等,在降低了湿地植物后期的运营养护成本的同时,又能兼顾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能力和景观持续性。

62a159778bcef_html_7d67d01bc86b83e2.jpg

图3 驳岸处景观

3.4成本控制

在现实景观建设实践中,植物景观建设在项目生产成本中的占比相对较大,但影响植物景观造景成本的关键阶段在于设计。植物的多层次配置初期较容易出效果,但在后期随着植物的生长会出现过度密植现象,且空间郁闭,植物层次不明显,影响植物生长态势和景观形象。因此,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清表后现场的实际地况以及周边植物的生长状况,对现状可保护利用的植物加以筛选,在实现植物层次感设计的同时,保留满足景观效果的原有自然生态植被,并充分地把现状长势较好的植被通过设计融入不同地块的植物景观配置中,从而弥补了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使新增特色植物与原生植物相融合,创造美的景观。在植物选择方面,按照所塑造的景观节点特色效果、功能需求及现状景观环境的整体需求和效果,尽量配置较低成本的植物,以及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搭配,以乡土树种为主基调,在场地主入口、园路交叉口、重要的景观节点位置等区域局部点缀精品树种。例如,为了增加意境感和展现独特性,在现状桥头位置、园路转角位置及重要视线焦点位置等,移栽榆树、榔榆、乌桕、榉树等作为点景树,但在洋湖大道边沿线林带内,就对植物品种的规格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多选择悬铃木、四季桂、香樟、杨梅等长沙地区本土树种,并对其干径、高度、冠幅、分枝点进行了控制,这些当地树种成活率高,在保证植物种植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也节约了建设成本。

5 结语

本项目通过合理利用现状植被基底,增植点景树,以丰富品种多样性、选用易管养的植被为优势种类、降低植物建设成本等优化设计,并尽量保留场地中原有的生态条件、如大型植被、湿地群落等,为城市湿地公园植物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为城市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易管养耐持久景观的湿地公园建设,还能为广大市民创造休闲娱乐的新去处,使他们在城市中也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洽.探讨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J].现代园艺 2019

  2. 杜波等.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J].蓝天园林,2009

  3. 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湖西进湿地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07

  4. 黄可绿.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9

  5. 王晓雯,许铭宇,黄丽.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