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艺术美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电视摄像艺术 美学浅析

马越江

新疆教育电视台  830002

摘要:电视摄像是指运用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情感事物表达的一个载体,电视摄像师的审美能力则具体地体现在对拍摄对象取景构图,线条处理、色彩搭配和光影技术等的运用上。


摄像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拍摄对象的美感,摄像师要尽可能地在镜头中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通过摄像艺术赋予画面灵魂。

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创造者的审美感受为开端,电视艺术也不例外。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练。从电视摄像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深入、丰富的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拍摄出好的电视艺术作品,只有在深入、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感受时代的脉搏,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群众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通,从而拍摄出有时代气息,有社会价值的电视艺术作品,这样的电视艺术作品充满了创作者的审美感受。

对于一个好的电视摄像作品,在摄像拍摄过程中,摄像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不仅要深刻理解导演的意图,还需要把这种意图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使观众视觉感官愉悦的体验。那么,摄像艺术都有哪些基本元素呢?

1、电视画面构图。电视画面构图是通过摄像机表现艺术审美的一种视觉效果,属于一种再创作。目的在于增强画面感染力,更好地表达节目内容,具有形式艺术性是构图的基本要求。电视画面构图中,色彩、光线、线条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摄像者在拍摄过程中调节好机位、灵活运用采光,拍摄出满意的画面,同时对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能够设置到每个方位,通过每个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确定出最优质的画面构图空间,确保电视摄像中的画面构图艺术的色彩和结构的均衡能够使画面效果更优美。艺术是相通的。电视画面的构图,与摄影、绘画等的构图要求都是基本一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平面静止画面与连续的活动画面的区别。电视画面的起幅、落幅应该突出主体、符合主题需要,力求似一幅幅摄影、美术作品。这样的电视片就一定受欢迎。

2、电视画面层次。电视画面的层次感,是电视节目拍摄中的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对电视节目进行拍摄的过程当中,要分清画面的层次感,明确什么是主体,什么是陪体。画面内容要做到层次分明,摄像师首先就要了解画面的主体,对于画面的主体和陪体进行合理的设置。摄像师还要对节目的内容有着非常熟悉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画面的层次分明,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使得观众能够接受并愉悦的享受这个节目。

所以,电视摄像师在拍摄中应对拍摄对象的前景、中景和远景进行观察和取舍,使被拍摄主体与前景之间形成较好的空间感与距离感,运用好前景、中景、远景这些元素,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新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起到丰富画面凸显主体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空间与层次感。用好光与影的特性,在拍摄中制造强烈的明暗反差效果,也是一种增强层次感的好方式。

  1. 光线和色彩。在电视节目拍摄中,光线和色彩是重要的元素。光是在画面中所需要呈现的主要元素,在电视摄像中,加强主体色彩光线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创造出特殊的电视节目意境,使电视节目艺术性得到强化。同时,在电视节目拍摄中光线还突出、修饰的作用,在电视摄像过程中,对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能够使得电视画面和谐统一。

运用好不同的光线能给拍摄带来好的效果。直射光强烈,往往会影响被拍摄对象的色彩,因此在拍摄时,摄像师必须认真考虑直射光的影响。直射光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反差和明暗对比效果,能更好地突出被摄对象,但是缺点是很难表现被摄物体的丰富的色彩细节。漫射光适合表现均衡的色彩主题,这种光线可以使照片呈现更为丰富的细节,忠实还原被摄物体的本质色彩,从而使画面颜色更趋于饱和。更具有层次感。

  1. 色温调节运用。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认定的色温和所处环境下的色温接近时,拍摄的画面的色彩才是肉眼看起来正常的。因此,我们在拍摄前需要初步判断并调节摄像机的白平衡,进行白平衡调节,才能使当前拍摄环境下景物的色彩正常还原。色温在一天当中是变化的,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就需要根据色温的变化对摄像机进行调节。

在摄影拍摄中,我们有意的改变白平衡的设置来达到自己的主观创作需求。比如我们拍摄晚霞可以调节到较暖的色调,当然也可以调节较冷的色调来表现其他的一些主观创作手法。在电视拍摄中,白平衡的调节是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不断进行调整的一项重要环节。是保证摄像机色彩状态保持一致,要求电视摄像能够正确调节白平衡进行拍摄从而达到拍摄真实、自然的效果。

  1. 灵活运用镜头语言。镜头语言包括画面景别和运动镜头。电视摄像师要灵活运用各种镜头语言,体现创作者的意图。每个镜头都应包含着摄像师所要体现的内容和情感。在拍摄时,同一个动作或场景可以用几个摄像机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多镜头的拍摄,也可以使用一个摄像机在不同的角度拍几条素材。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动作多个角度的现象,把这些片段用不同的剪辑方法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这样会比单一镜头出来的效果要充分、饱满。掌握影视画面中的合理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景别规律、多视角的构图变化、不同镜头的剪辑所构成的镜头语言,会使影视画面视觉效果更加吸引观众。

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移动速度需要和人的视觉习惯移动速度适当相近。在拍摄运动镜头的时候,应该使镜头的移动速度变得均匀,让观众的眼睛可以适应拍摄速度,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在拍摄画面主体的时候,要与观众的视觉习惯相吻合。与此同时,要保证镜头进、退、摇、移、推、拉等动作的平稳适度。

电视摄像师在创作中应该以自己的思维去适应大众的审美心理,让观众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大家乐于接受的作品。这对作为电视台专业技术人员的摄像师来说,要求要对电视摄像机运用自如,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深入理解。但是,光有这些技术素质还很不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修养,具备较强的美学功底,也就是要能够艺术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电视摄像装备和电视摄像技术,更好地为内容生产服务。

审美意识人皆有之,但其审美的方法,审美的形式,以及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摄像师的主观能动性却是不同的。优秀的摄像师都应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认识、观察、理解,到逐渐的积累而培养成熟起来。电视摄像师的审美能力则具体地体现在对拍摄对象取景构图,线条处理、色彩搭配和光影技术的运用上。

在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的社会里,个体审美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由先天的心理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影响两方面形成的,生理、心理感受能力的差异、文化素养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生活经历的炯异,加之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都对个体审美心理形成了差异。就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所以我们说,电视艺术美的创造离不开欣赏,电视摄像师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观众的审美心理决定了所拍摄作品面向社会后的价值取向和流行趋势。

电视摄像师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平时各种环境下锻炼、学习、感悟而形成的,电视摄像师在最初的实践阶段应该多采取“拿来主义”,学习众人所长,补己所短。同时除了要掌握美学的理论和知识,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其它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以及具有的美学特征,借以丰富和提高作为电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