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腺癌中影像征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64排螺旋 CT在周围型肺腺癌中影像征象分析

郑雄辉 曹春娟

福建省德化县医院放射科 362500


【摘要】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性肺腺癌中影像征象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部病变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在入组研究后均行CT检查,并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在周围型肺腺癌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同时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影像征象特点。结果: CT平扫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68.75%(22/32)、80.56%(29/36)。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71.88%(23/32)、83.33%(30/36)。周围型肺腺癌共计32例患者,其中21例表现为分叶征,占比达到65.63%;19例患者表现出毛刺征,占比达到59.38%;14例表现出血管集束征,占比达到43.75%。结论: 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腺癌的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能帮助临床及时诊断检出肿瘤。大部分患者具有较为典型的CT征象,对及早检出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CT;影像学;肺腺癌;征象

肺癌在我国是总体发病率居第一的恶性肿瘤,预后与发现阶段密切相关,发现早预后则相对较好,发现晚预后则相对较差[1]。故早期检出肺癌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也促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课题。肺癌的确诊方式也和大部分肿瘤类似,依赖病理学活检,但活检作为有创检查不适合作为初筛使用[2]。因此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式,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也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肺癌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对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的诊断情况进行探讨。周围型肺腺癌属于肺癌的一种分型,在肺癌中较为多见,研究该分型有较高社会价值。将既往6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在诊断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部病变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入组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18例,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82岁,平均(62.03±12.29)岁。纳入标准:(1)存在明显的肺部病变,有咳嗽、喘鸣、胸痛等症状;(2)接受完善的检查;(3)既往无恶性肿瘤史。

1.2 方法

仪器使用美国GE公司 Optima660 64排螺旋CT,指导患者在深吸气后屏气时做全肺容积螺旋扫描,扫查范围上至锁骨上窝,下至肺底。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500mA,层厚5mm,间距5mm,矩阵512×512,通过迭代算法薄层重建横断位,层厚1.25mm,间距1.25mm。完成平扫CT后,以高压注射器注射60~70ml碘克沙醇对比剂+2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双期扫描,利用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腺癌诊断的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总结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

2 结果

2.1 CT平扫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应用

CT平扫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68.75%(22/32)、80.56%(29/36)。见表1。

表1 CT平扫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应用

诊断方式

CT平扫

手术病理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22

7

29

阴性

10

29

39

合计

32

36

68

2.2 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应用

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71.88%(23/32)、83.33%(30/36),见表2。

表2 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应用

诊断方式

增强扫描

手术病理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23

6

29

阴性

9

30

39

合计

32

36

68

2.3 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CT征象特点

周围型肺腺癌共计32例患者,其中21例表现为分叶征,占比达到65.63%;19例患者表现出毛刺征,占比达到59.38%;14例表现出血管集束征,占比达到43.75%。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指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肺癌,而肺腺癌是指癌组织出现腺样分化特征的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3]。周围型肺腺癌在临床多见,尤其是吸烟人群发病率较高。因此临床对于早期诊断周围型肺腺癌的需求较为迫切,开展相关研究有较高价值。

CT诊断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高,在周围型肺腺癌的诊断中可通过CT征象特点进行肿瘤的鉴别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CT平扫,在周围型肺腺癌中也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68.75%、80.56%;而使用CT增强扫描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使灵敏度提高至71.88%。这表明CT在周围型肺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之所以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主要在于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较为理想,瘤体为分叶征是此类肿瘤最典型的表现。分叶征形成的原因是在肿瘤增殖的过程中会受到肺组织的阻挡,继而浸润性生长,形成分叶类似枝叶的特点[4]。本组患者中21例表现为分叶征,属于相当典型的CT征象。其次,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也是较为典型的征象,本组研究中分别有19例、14例出现。因此在通过CT诊断周围型肺腺癌时可借助CT征象特点完成鉴别诊断,提高早期检出率,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获得更理想预后。

综上,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腺癌中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分析CT征象的特点,能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尤其是使用增强扫描,能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提升鉴别诊断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唐世.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及肺鳞癌鉴别的诊断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232-3234.

[2] 李岗,尤小芳. 64层多层螺旋CT联合Ki-6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与周围型肺癌检出率及病理分型的关系[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1):1290-1293.

[3] 李鹏飞,台娜,马小玉,等. 血清CEA、SCCA、NSE联合多层螺旋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7):42-44,154.

[4] 王艳,张巍,宋园园. 不同病理类型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特征及相关病理指标的差异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21,36(5):782-784.